2016年国庆假期,徐州消费市场商品丰富,购销活跃,销售平稳增长,呈现出浓郁的节日气氛。根据统计,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全市41家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实现销售额约9.2亿元,同比增长10%。
一、生活必需品市场货丰价稳
国庆节期间,商贸流通企业根据黄金周特点,增加库存,扩大采购,丰富商品种类,较好地满足了节日市场的消费需求,整个节日市场肉菜、蛋奶、粮油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国庆前六天(数据采集日为10月6日),全市猪肉平均批发价环比下跌1.37%,禽类环比持平,鸡蛋环比下跌1.52%,蔬菜环比上涨0.32%,水产品环比下降1.99%,水果环比上涨1.25%。
二、汽车、服饰、家电等商品销售旺盛
一是汽车销售火爆。徐州市举办的“2016中国徐州第十五届汽车节秋季展”,有20多个品牌的500多辆车参与展示,其中有47款新车全新亮相。
二是秋冬服装迎季旺销。众多市民利用“十一假期”购置秋冬服饰。不少商家除通过加大促销力度等传统方式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外,还通过微博、微信、网购和网银合作等现代手段扩大影响,使得今年服饰类商品增幅明显。据监测,13家重点百货商场服饰类商品实现营业额约9800万元,同比增长5%。
三是石油制品增势明显。由于节日期间油价未涨以及人们驾车外出频率增多,带动石油类商品旺销。据监测,节日期间中石化、中石油徐州两大分公司销售石油约15680吨,实现营业额约9340万元,同比增长9.7%。
四是节能环保型电器销售增幅较大。随着人民生活理念的转变,节能环保已成为购买电器的首选条件,一些新型产品如变频、自清洁空调、智能家电已成为首选。据监测,节日期间,五星电器实现销售额约4484万元,同比增长19.9%。其中空调、冰箱销售同比增长35%。
五是金银饰品消费疲软。由于受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人民收入下降以及黄金价格居高不下等因素影响,市民对金银饰品需求不旺,购买金银饰品主要以“刚需”为主,导致金银饰品类销售略降。据监测,节日期间,13家重点百货商场金银珠宝类商品实现销售额约3420万元,同比下降8.25%。
三、服务、时尚、品质等消费渐成热点
一是自驾游、乡村游成旅游新热点。不少市民选择自驾外出旅游,以家庭和结伴游为主,休闲旅游创新高。徐州乐园国庆期间接待客人约2万多人次,营业额同比增长10%以上。
二是大众餐饮受欢迎。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和全民勤俭节约的大背景下,高档消费整体回落。中高档饭店、宾馆纷纷转型,以平民化、大众化消费为主。今年国庆,婚宴较多,给餐饮行业带来了一股春风,大部分星级酒店通过取消最低消费标准,提供进价酒水等措施,抢占婚宴市场,依靠婚宴拉动餐饮收入。
三是休闲娱乐文化消费获青睐。国庆期间,不少市民走进博物馆、文博展、影院、健身房、书店等文化休闲消费场所,使长假变得丰富而有内涵。国庆期间在淮海文博园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徐州文化博览会暨中国?徐州民间工艺博览会”,以“汉风传承文明、艺术贴近生活”为主题,为广大群众打造了一场引领淮海影响全国的文化盛会。
四是时尚消费、品质消费渐成新型消费。随着人们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时尚、品质商品消费需求旺盛。
四、创新促销活跃市场
在消费品市场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黄金周长假成为拉动消费的强劲引擎,各商家及早策划,充分准备,以国庆、婚庆、亲情、健康、休闲、时尚、品质为主题,开展买赠、抽奖、返券、返现、打折、让利等丰富多彩的主题促销活动,激发消费者购物热情。
五、消费环境进一步优化。
随着徐州中心商圈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不断推进,消费者购物、休闲、娱乐等选择进一步增多,消费环境不断优化。
一是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徐州市立足“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提升环境、诚信经营”,大力推进商场、超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通过文明创建,商场、超市的软、硬环境得到了改善,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商品质量得到保证。据监测,国庆期间,徐州市30家样本零售企业实现商品销售额约3.5亿元,同比增长8%。
二是中心商圈、城市综合体成消费中心。徐州中心商圈和万达等城市综合体集吃、喝、玩、乐、购、娱多重功能为一体,已成为市民节日消费的集中区域,节日期间销售较旺。节日期间,中心商圈13家商场、超市实现营业收入约2.8亿元,同比增长9%。
三是电商发展迅猛。随着徐州市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的推进,电商取得长足进展,全市拥有电商平台企业及服务商5000余家,应用电商企业5万余家,直接从事电商人员超过8万人,带动就业人数达到35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