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建市20年农村居民消费变化回顾

来源: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6/8/25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29


  泰州建市20年以来,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消费环境的不断改善,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消费支出阶段性上升

  泰州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1996年的2588元增长至2015年的11844元,20年间绝对值增加了9256元,年均增长8.3%。农村居民消费变动大体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6-2003年,这8年农村居民总体消费水平比较低,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611元,年均增长速度为0.1%,其中1998年和2001年为负增长;

  第二阶段是2004-2011年,这8年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快速增长期,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5042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5.5%,其中2011年增幅达24.0%;

  第三阶段是2012-2015年,消费增长速度放缓,进入稳定增长期,年均增长9.5%。

  二、消费结构优化改善

  从八大类消费构成来看,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结构向着生存消费比重降低、享受和发展性消费比重提高的方向转变,消费结构持续优化(见表1)。



























































































































































































































































































































































































































































































表1:泰州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构成













项目













1996













2000













2004













2007













2011













2015













食品













43.2%













33.6%













41.5%













36.4%













30.3%













30.5%













衣着













6.6%













4.6%













5.6%













6.9%













6.4%













6.8%













居住













27.5%













38.4%













19.9%













16.5%













21.7%













18.6%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6.5%













3.9%













5.8%













6.7%













7.0%













5.9%













交通和通讯













5.9%













6.6%













11.7%













13.9%













13.3%













17.2%













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













4.7%













5.0%













7.5%













8.1%













9.9%













10.4%













医疗保健













3.2%













4.6%













5.3%













8.0%













7.3%













7.0%













其他商品和服务













2.3%













3.1%













2.7%













3.4%













4.0%













3.6%







  (一)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

  恩格尔系数是反映生活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随着泰州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按照联合国相关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

  1996年泰州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2%,处于小康水平;到2006年泰州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5.4%;2015年下降到30.5%,下降了12.7个百分点,意味着我市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已经由小康水平转向相对富裕状态。

  (二)衣着档次逐步提高

  2015年泰州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806元,比1996年增加635元,增加3.7倍,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6.8%,占比20年来基本保持不变。农村居民衣着消费变化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成衣化趋势明显。从农村居民主要消费品消费量可以看出,建市初期自己购买布料加工制衣的衣着消费模式仍然流行。农村住户调查数据显示,1996年泰州农村居民人均棉布消费0.39米,化纤布服装消费1.13件;到2002年成衣消费开始超过布料加工,农村居民人均棉布服装消费0.35件,化纤布服装消费1.53件。

  二是档次提升。20年来,农村居民衣着消费的档次明显提升,更加注重服装的品牌、款式、面料等。

  (三)居住条件变化大

  2015年,泰州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2204元,比1996年增加1492元,增加2.1倍。20年来,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极大改善。

  一是居住面积变大。90年代农村居民住房条件较差,房屋比较简陋,土坯墙的砖瓦房居多,如今,一幢幢新颖、别致的楼房拔地而起,成为建市后农村住房最直观、最明显的变化。1996年末,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28.2平方米,2001年增加到40.0平方米,2011年增加到55.0平方米,2015年增至62.0平方米,增加1.2倍。

  二是内部装饰越来越精致。农村家庭的住房及内部装饰正向着现代化生活方式发展,100%自来水入户,使用清洁燃油、燃气和电的农户比例大大提高,水冲式卫生厕所逐渐取代旱厕,居住环境越来越舒适干净。

  (四)耐用消费品提档升级

  从耐用消费品百户拥有量变化情况来看,20年来农村居民家庭耐用品实现了质的飞越(见表2、表3):一些传统、低端、老旧的耐用消费品低速增长,甚至是负增长,如自行车、摩托车,收音机、缝纫机、钟等。相反,一些原本较为奢侈、时尚、科技含量高的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快速增加,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如电冰箱拥有量从每百户9台增加到104台;彩色电视机拥有量从每百户36台提升到171台,一户多台已不足为奇;抽油烟机、微波炉、热水器等省时省力的电气化厨具和电器成为百姓家庭的新宠;家用汽车数量也在不断攀升,大大方便农村居民日常出行;能够接入互联网的家用电脑、可以播放有线电视的大彩电,让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表2:1996年农村住户平均每百户耐用品拥有量























































































































































































自行车







(辆)













缝纫机







(架)



















(只)













手表







(只)













电风扇







(台)













洗衣机







(台)













电冰箱







(台)













摩托车







(辆)













收音机







(台)













黑白电视机







(台)













彩色电视机







(台)













录像机







(台)













收录机







(台)













211













60













68













207













168













43













9













9













28













68













36













4













40







  表3:2015年农村住户平均每百户耐用品拥有量















































































































































































































洗衣机







(台)













电冰箱







(台)













空调







(台)













抽油烟机







(台)













微波炉







(台)













热水器







(台)













助力车







(辆)













摩托车







(辆)













家用汽车







(辆)













固定电话







(部)













移动电话







(部)













彩色电视机







(台)













摄像机







(台)













照相机







(架)













计算机







(台)













94













104













120













37













83













95













125













45













23













78













225













171













2













8













57







   (五)交通和通讯消费快速增长

  2015年,泰州农村居民人均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2034元,比1996年增加1881元,增加12.3倍,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从1996年的5.9%上升到17.2%,提高11.3个百分点。

  一是交通工具变革。居民出行使用的个人交通工具从最早的自行车,慢慢发展到摩托车、电动车和家用汽车;使用的公共交通工具,也从最初的公共汽车、火车,发展到广为人们接受的出租车和飞机。乡村公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连接着各个乡镇和村落,2007年泰州市已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的目标。截至2015年,全市60%的乡镇实现村村通公交,大大方便了农村居民的出行。2015年泰州每百户农村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达23辆,是2006年的57.5倍[1]。

  二是通讯工具的更新普及。20年来通信网络的建设让农村居民的通信方式发生了巨变,通讯工具从信函、固定电话到小灵通、手机,再到智能手机,不断更新换代,价格越来越亲民,如今手机已成为农村居民生活的必需品,尤其移动、联通、电信三大通讯公司推出各种促销让利活动,刺激居民消费,拉动通讯支出。截至2015年底,泰州农村居民每百户移动电话拥有量为225部,是2000年的18.8倍[2]。

  (六)文教娱乐支出成新亮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体育设施的不断完善,居民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注重文化教育、讲究文明生活的氛围在广大农村日渐形成。2015年,泰州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1230元,比1996年增加1109元,年均增长13.0%,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从1996年的4.7%上升到10.4%。

  一是教育支出增加。20年间,农村居民对教育的关注度大大提高,特别是自1999年我国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人数,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迈进,家长都希望子女不输在起跑线上,取得高学历高文凭,因此从幼儿园开始就参加各类辅导班,一直到大学,甚至工作后,教育支出都伴随始终。

  二是精神文化生活日益充实。随着农村家庭耕地面积减少,物质生活不断丰富,居民有更多的闲暇时间来自由支配。彩电、计算机已经普及,看电影、看演出、假日旅游等成为新时尚。

  (七)医疗保健意识增强

  随着收入的提高,农村居民越来越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过去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现象有了较大改变。2015年,泰州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829元,比1996年增加745元。

  一方面,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医疗保健意识增强,有病及时就医,也更加舍得花钱购买滋补保健品、保健器具等;另一方面,随着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覆盖和乡村卫生室的普及,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逐步得到缓解。

  (八)其他商品和服务

  生活水平的提高让农民更加注重个人形象相关消费,化妆品、首饰、美容美发等费用都有所增加。2015年,泰州农村居民人均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支出432元,比1996年增加373元,年均增长11.0%。

  三、存在问题

  (一)城乡居民消费存在差距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2015年泰州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008元,高于农村9164元,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绝对值明显低于城镇,农村居民消费的潜力需要继续挖掘。从具体消费结构来看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食品消费。农村居民粮食、蔬菜、食用油等食品的消费以自给自足为主,而且农村的餐饮服务行业相比于城镇地区欠发达,农村居民在外就餐的次数和消费量也远低于城镇居民。2015年泰州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低于城镇2522元;二是衣着消费。相对于农村居民而言,城镇居民更注重衣着的品牌化、高档化和时装化,因此城乡居民衣着消费支出也存在较大差距。 2015年泰州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低于城镇1075元;三是居住消费。从内部装修看,农村居民住房比较简单,而城镇居民住房更注重舒适、美观、体现个性化等需求。2015年泰州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支出低于城镇2495元;四是文教娱乐消费。一方面是城镇居民家庭在子女的教育投资上更大,特别是课外辅导、体育艺术类培训等;另一方面,农村居民闲暇时间娱乐活动以看电视、听广播、邻里闲聊为主,而城镇居民文化娱乐消费项目相对更加丰富。2015年泰州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低于城镇1149元。

  (二)消费环境薄弱

  一方面多数经营商在市场开拓上从暂时的经济利益出发,有重城市,轻农村观念,农村消费得不到重视;同时,农村的基础设施相对较差,交通不便利,使得售后服务不及时,限制了一大批商品进入农村;另一方面,农村市场售后服务体系缺乏或者低效。消费者权益无保障,农民购物以流动的集贸市场为主,市场秩序混乱,交易的随意性大,假冒伪劣产品充斥,买到伪劣商品无凭据无法索赔,市场监管机制还不健全。而且,农村消费品种类较少,品牌类消费品所占比例更是微乎其微,农民有钱无处花,也是制约逐步富裕起来的农民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

  (三)消费观念有待转变

  受教育水平和消费意识以及长期以来传统观念的限制,农村居民特别是中老年人消费观念缺乏合理性,具体表现在:一是婚丧嫁娶过度开支。受风俗习惯影响,农村奢办丧事盛行,丧葬所需费用也不断攀升;二是人情开支大。农村送礼名目繁多,如生儿育女、建房子、升学等亲朋好友都要送礼以示友好,而且贺礼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由原来的几十元,上升到现在的数百元甚至上千元;三是储蓄意愿强。受消费意识、消费习俗等制约,不少农村居民崇尚勤俭朴素的生活习惯,不舍得消费,情愿多多储蓄,以备应急;另外,封建迷信、赌博等畸形消费方式还是在农村广为流传。

  四、扩大泰州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建议

  (一)提高收入水平,增强购买能力

  农民收入增长慢、增收难度大是制约农民扩大消费的最大障碍。另外,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这一部分消费能力强的人群基本都外出务工,留守农村的基本上都是妇女、老人、儿童,购买能力相当有限。因此,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以提高消费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避免青年劳动力大量外流。

  (二)优化消费环境,拓展农村市场

  农村消费品市场不完善制约着农民的消费需求,因此,改善农村消费环境需从上述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指公路、桥梁等公共基础设施,打通“服务入户”的最后一公里;第二,优化农村消费品市场环境。针对农村居民消费层次不断提高的特点,打造以大中型商贸、农贸市场为依托的消费商圈,加大农村文娱、教育服务的供给,增加价格合适的高质量产品供给,方便农民消费。同时要加强监管,对侵犯农民消费权益的行为严格查处,切实保证农民消费权益,提高农民消费信心。

  (三)转变消费观念,引导合理消费

  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观念是改善农村消费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拉动内需的关键。要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生活消费观。首先要做到合理消费。要逐步改变农民“量入为出“的落后消费观念和重节俭、轻生活的消极消费倾向,引导农民形成健康合理的消费观,转变消费结构,力求做到科学消费,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其次,对赌博、封建迷信等恶性消费要坚决予以扫除,对农村娱乐消费市场低俗的问题,要切实加以整顿。

  20年来泰州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增加,生活质量得到不断提升,但城乡差距拉大、消费需求没有完全释放等问题仍然存在,需要加倍努力,积极探索,促进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