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与国家重大战略对接,打造融合发展新平台
1、挖掘扬州长江运河融合交汇节点城市的潜力。抓住长江深水航道疏浚契机,逐步开发国际国内游(邮)轮等旅游业态,将扬州纳入长江豪华游轮线的重要节点。同时,加快长江国际游轮和大运河游轮码头以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实现长江与运河水上旅游的无缝衔接,把扬州打造成长江和运河旅游的集散中心。
2、谋划江海联运的新优势。借助长江经济带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实施的契机,以建设宁镇扬江海联动枢纽港为目标,整合扬州港沿岸资源,建立外贸内支线快捷服务模式,推动扬州港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配套枢纽港。抓紧推进扬州出口加工区叠加为综合保税区申报批复工作,完善相关综合保税功能,推动口岸保税物流发展。积极申请新增面向“两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城市的国际、国内货运航线,逐步拓展面向东南亚主要节点城市的新客货运航线。
3、推动重点企业“走出去”。推动扬州企业与苏南企业“抱团”走向长江中上游和拓展海外市场,降低发展风险。促进中西部地区的资源、海外市场与扬州的产业、资金、技术优势融合,实现互利多赢。
二、加快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构筑融合发展的新通道
1、大力推进跨江通道建设。加快连淮扬镇铁路、宁扬城际轨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善宁镇扬城际运输系统,加强城市间网络衔接,构建快速畅达、无缝衔接、高效便捷的跨城通勤交通体系。强化宁镇扬与上海、浙江、安徽、苏北等地区的交通联系。
2、推动沿长江“动车环”和“高铁环”建设。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和沪通公铁两用大桥竣工通车后,宁启铁路与沪宁城际铁路将呈闭合环状,加上宁仪、五峰山、锡澄等城际铁路过江通道,沿江八市间将形成围绕长江、大环内包含若干子环的快速轨道交通网。积极争取省政府规划并开通通勤化的动车班次,使沿江任意两市之间实现一小时直达,推动八市间人流、物流和要素密切流动。
3、加快建设江河中转枢纽港。发挥扬州江河联运的水运优势,进一步拓展水水中转业务,积极争取开通日本、韩国等国际近洋航线,加快提升扬州港集聚长江中上游、沿运河城市轴集装箱集散能力,打造长江与京杭运河水水中转、江河联运的水运枢纽,推动运河轴线与长江经济带良性互动,带动苏北腹地经济发展。
三、积极开展产业互动合作,建设融合发展新载体
1、合力推进旅游业发展。整合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深入挖掘扬州文化内涵,加快开发“七河八岛”、南河下民居等重点片区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打造古运河旅游、美食旅游、长江巡游、古典园林旅游等主题旅游线路。放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效应,在保护好大遗产的同时,推进科学的开发利用,并组织推介,扩大扬州与沿岸其他城市世界遗产城市的影响力,共同吸引境内外游客。
2、推动建筑业走出去。增强建筑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加快由单一施工总承包向综合性工程总承包或项目总承包转型,逐步打造一批投资、建设一体化和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的城市运营商。引导龙头企业加强与苏南顶尖承包商、大型国企合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借船出海,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援建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扬州本土建筑企业品牌。
四、全面实施板块式对接,拓展融合发展新空间
1、明确各区县在跨江融合发展中的目标定位。高邮、宝应要重点利用省里支持苏中苏北结合部地区发展政策,在苏南成立招商办事处,加快承接苏南重大项目,引入先进发展理念。仪征要配合宁仪轻轨、过江隧道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对接,开展与南京高校、南京化工园的人才、产业对接,建设宁镇扬大都市后花园。江都要推动沿江与腹地联动开发,加快“江广融合先导区”建设,早日实现与主城无缝对接。邗江、广陵要发挥古城文化优势,加快发展金融、软件信息、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实现与世界运河城市同步发展。
2、加快与上海自贸区对接。抢抓上海自由贸易区带来的契机,更加主动对接上海、依托上海、服务上海;更加积极主动地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和创新资源辐射;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上海1小时都市圈”,积极配套服务上海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共建开发园区,积极打造“上海的后花园”。
3、推进园区共建。加快省级以上开发区与上海、苏南园区的共建,明确共建园区的产业定位、功能布局,探索园区共建的新模式新机制。推动市化工园与台湾石化公会围绕石化产业、扬州空港新城与新加坡实里达航空工业园等开展跨境合作。探索建立分国别、分产业“园中园”,推进以企引企、以资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