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明确2016年民生幸福工程十项工作重点

来源:扬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6/3/11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25


  近日,扬州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推进2016年民生幸福工程的实施意见》 ,明确全年民生幸福工程十项工作重点:

  一、持续推进城乡居民增收,扎实启动新一轮精准扶贫

  1.健全就业服务保障体系和促进素质就业。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服务率100%;帮扶残疾人就业1000人;全市开发就业岗位9万个,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万人,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在3.5%以下。促进技能就业与素质就业,开展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2.25万人次,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农民1.5万人。

  2.提高城乡居民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启动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创建工作;全年投放小额担保贷款(含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7000万元;新建创业孵化基地10家,扶持成功创业2000人。拓宽农民财产性收入渠道,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达80%以上,新培育40个“规范运作、制度完善,与农民结成利益连接体”的示范经济合作社,12%以上的行政村实现现金分红,完成90%以上行政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

  3.扎实启动新一轮精准扶贫。对“十三五”低收入农户帮扶对象全面建档立卡,做到逐户销号、脱贫到人;通过政府购岗方式确保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有一人长期稳定就业,年底前25%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实现脱贫。对经济薄弱村开展“资产租赁型、企业股份型、农业开发型、联合发展型”综合扶持,沿河、沿江地区村集体经营收入分别达到40万元、50万元以上。

  二、打造健康中国扬州样本,构建多层次的健康促进体系

  4.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保障机制。围绕让群众吃上放心菜、放心肉,提高本地农产品自给率,市区新建和提升蔬菜基地2000亩;在肉制品、儿童食品领域生产企业推广电子追溯系统,开展食品抽检7000批次;抓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开展市区蔬菜、水果、水产品、畜禽等四大农产品批发市场“净源行动”;制定《食用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办法》,市区农贸市场推行农产品持产地证明和检验检疫报告进场销售制度,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寻”安全监管机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的生猪屠宰检疫率100%。组建打击、查处食药环境违法犯罪的专业队伍。构建农资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连锁经营,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

  5.以分级诊疗为重点优化公共医疗资源布局。完成10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启动市一院、市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医联体建设;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基层医疗机构新录用的临床医师100%接受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

  6.提升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以迎接省运会为契机,新(改)建市游泳健身中心、球类活动中心、射击运动中心,宝应县新城体育中心、仪征市新体育中心、高邮市文体中心。城区13所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健全室外公共健身设施管护机制,更新、新建健身器材500件。办好全民健身体育节和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环高邮湖自行车越野赛、高邮大运河半程马拉松赛。

  7.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建成东部市民图书馆。开工建设新大剧院。举办送文化进社区等公益活动200场次以上,免费开展书场演出800场以上。举办首届社区艺术节,突出主城区、覆盖全市域,深入社区开展文艺活动辅导、教学,常态化组织开展社区合唱、广场舞等群众文艺比赛活动。

  三、提高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水平,打造颐养之城

  8.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通过政府补贴、购买服务、合同外包等形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为全市7600名以上符合条件的老人上门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等定制服务。提标建设扬州市老年大学。

  9.大力推进医养融合。符合条件的养老医疗机构纳入城乡基本医保定点范围。全市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达到35%以上,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床位占总数30%以上,养老服务机构的养老护理人员岗前培训率达到100%、持证上岗率达到90%以上。

  四、突出办好幼儿教育和职业教育,推动教育均衡优质供给

  10.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快公办幼儿园改造提升,各县(市、区)分别新改(扩)建乡镇(街道)公办幼儿园1所。深入推进职教资源整合,打造政企校合作的专业实训平台,全市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11.优化市区教育资源均衡布局。建设梅岭小学北校区和新邗沟中学,推进汶河小学东区校建设工程和文峰小学异址新建工程,以及振兴花园学校初中部建设。完成市特殊教育学校异地新建。组织100名以上省、市特级教师到基层支教、送教。全市新招收中小学宏志班20个,其中市区11个。

  五、加快推进公园体系建设,不断积累城市生态财富

  12.加快公园体系建设。建成仪征滨江新城东园湿地公园、广陵新城生态观光公园和化工园区龙山森林公园3座市级公园,以及高邮市北澄子河生态公园和广陵区廖家沟西岸公园三期2座区级公园和31座社区公园,坚持建管用相衔接,将落实管护主体和建立长效管护制度作为验收条件。各县(市、区)生态中心新增绿地1680亩。全市成片造林1.5万亩,市区新增城市绿地100万平方米,县(市)共新增城市绿地90万平方米。

  13.优化推进“清水活水、不淹不涝”城市建设。推动市区水系由“活水”向“清水”提升,完成七里河、沙施河及念四河综合整治工程,并开展排污口整治。实施宝带河、安墩河生态清淤工程;对新城河干河和引潮河国展路以西进行景观提升,对二桥河、东长河和钱湾河截污、清淤、活水和环境提升,制定并实施城区河道环境整治长效管理制度。启动古运河瓜洲外排站建设。整治安平路和东圈门积水点。完成六圩污水处理厂三期工程、扬子江南路污水干管改造工程及3座污水泵站改造工程。新铺设污水管网39公里。完成农村供水支管网更新190公里。

  14.扎实推进蓝天工程。在城区主干道、居民小区全面取缔露天烧烤。全市淘汰、替换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1100台。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

  六、推进文明城市长效管理,着力建设美丽宜居城市

  15.继续推进“八老改造”。推动老小区、老宿舍滚动整治和长效管理,全市整治老旧小区99.3万平方米,市区整治老旧小区72万平方米。实现市区基本物业服务全覆盖。加快扬农集团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全市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改造任务8.12万平方米。完成城中村改造15块、棚户区改造2000户,解决市区征收拆迁超腾仓期未安置住房9729套。实施公有住房解危3.5万平方米。翻建国庆路南段、渡江路、仁丰里街、何园北广场等30条老街巷。推动农贸市场“标准化、清洁化、超市化”提升改造,完成建成区57个农贸市场“六乱”现象整治,市区新建、改造农贸市场12个。

  16.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取缔马路市场20处,主城区流动摊点总数较上年再减少30%。取消东花园菜场东门等9处临时疏导点;新建垃圾中转站2座,改建垃圾中转站1座。设置环卫工人安康驿站4座。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动街巷保洁市场化全覆盖,垃圾日产日清。

  17.推进“厕所革命”。加大布点密度,强化无障碍设施等基本配置,新建公厕13座、改建公厕63座。全市新实施农村卫生户厕改造2.1万座。

  七、深化“救急难”援助,构建更加公平可靠的社保体系

  18.完善急难救助体系。突出人性化“一事一议”原则,降低救助门槛,扩大救助覆盖面,提高急难救助基金使用效率。扎实抓好困境儿童助学。全市服务留守儿童的“希望村塾”增加到100个。全市孤儿集中养育标准提高到每人不低于1865元/月,社会散居孤儿养育标准提高到每人不低于1105元/月。

  19.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全面推进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分别新增1万人、1万人、3万人和2万人。新农合参保率达99%以上,全市域内新农合实现“同城同步同标”。

  八、大力推行“公交优先”,缓解“停车难”和交通拥堵

  20.健全公共交通体系。开通市区经仪征天乐湖至六合金牛湖客运班线,新辟、调整公交线路12条,新增99路公交晚班线,加密88路公交班次,试点开通免费社区巴士4条。新购新能源公交车100辆,新(改)建公交站棚50座。新增3个乡镇开通镇村公交。进一步完善全市域旅游景点指引指示系统,为来扬自驾游客提供精准的指引帮助。

  21.加大城市停车系统建设。规划建设市区智能停车运营管理系统。实施仙鹤寺立体停车场改造工程。新建何园(方圈门)停车楼和二十四桥停车场以及国庆路(北段)停车场。

  22.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年内改造完成新328国道与扬子江中路交叉口、新328国道与邗江中路交叉口。优化交通信号等组织和管理,提高城市道路通行效率。

  九、以优化乡村环境为重点,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3.提升农村居住环境。改造农村危房1260户。完成1198户渔民上岸安居任务。继续推进覆盖拉网式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市完成18个镇67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其中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项目31个,接管项目23个,农村垃圾处理项目53个,新建省级绿化示范村40个。

  2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改造小型灌排泵站255座、涵闸91座,兴建防渗渠道192公里,配套渠系建筑物8905座。完成县乡骨干河道轮浚80条、土方500万方,村庄河塘轮浚900个、土方400万方。新改建农路192公里,新改建危桥465座。新建200公里田间水泥道路、100座机耕桥。全市新增粮食仓容10万吨。布点建设区域性粮食烘干中心40个,方便农民就近烘粮。

  十、强化平安扬州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25.加强公共安全基层基础建设。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全面启动实施市区基层派出所达标强基工程,在城区出入口新建5个警务查报站,迁建2个警务查报站。建成广陵特勤消防站并投入使用。完成高层建筑专业救援消防站主体工程建设;配备消防机器人、远程供水泵组、化学洗消车、无人侦察机等消防救援专用装备。加快建设96333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建立健全电梯困人应急救援机制;建立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综合监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