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是镇江市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和实现产业强市目标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六届九次、十次全会部署,围绕“全面抓提升,实现新突破”的总体要求,攻坚克难,扎实推进,产业“三集”取得了积极成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集聚步伐不断加快。今年三季度,80个园区主要指标均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其中,20个先进制造业特色园区实现入库税收增长28.6%,占全市比重提高5.2个百分点;3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现入库税收增长4.6%,占全市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3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实现产值增长16.6%,占全市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80个园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7.4亿元,其中20个先进制造业特色园区和3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投资分别增长19.2%、23.5%,高于全市2.5和6.2个百分点,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高。
(二)承载能力明显增强。载体建设方面,今年以来,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标准化厂房建设和利用的指导意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导制造业园区加快产业载体建设。1-9月份,全市累计开工标准化厂房项目51个,建筑面积170.29万平米,完成年计划96.3%。产业楼宇方面,各地加强服务业集聚区产业楼宇建设和盘活利用,目前累计新建和盘活产业楼宇超过73万平米,完成全年计划86%以上。平台建设方面,去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市产业“三集”园区公共展示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今年各地按照公共服务平台全覆盖的要求,全力加快园区研发、检测、交易、展示等公共平台建设,目前全市在建和建成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平台近百个,全面提升了园区的产业服务功能,增强了园区发展的凝聚力。
(三)项目招引取得突破。今年以来,制定出台了《2015年全市产业“三集”发展专业化招商工作考核办法》,各地加强招商队伍建设,按照“七专”要求组建专业招商局(中心),提高招商组织化程度、项目服务水平与保障力度。各地更加注重把产业做大做强放在第一位,围绕产业需求和产业链发展狠抓产业招商。1-10月各辖市区累计开展综合性、专题招商活动共245场,小分队招商1479次,新增了一批在手在谈项目,项目招引成效显著。
(四)发展活力持续释放。今年以来,各地结合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市场化的运营、招商和投资新模式,稳步推动市场化运作试点工作,试点园区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为下一步在全市推动市场化运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中国(丹阳)眼镜城成立眼镜城投资有限公司和眼镜市场发展有限公司,将建设和运营分离,着力培大做强眼镜城运营公司,为下一步谋划上市作好准备;扬中智能电气产业园探索“管委会+公司”的市场化运行模式,实行行政职能和经营职能分离,在决策管理上体现政府强力领导,在经营服务上发挥市场综合功能,以更加灵活的机制、高效的管理、开放的政策、优质的服务,实现园区更有效、更科学、更可持续的产业发展。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狠抓规划引领。2013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意见》,提出在全市重点打造20个先进制造业特色园区、3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3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市“三集”办牵头,按照 “五个明确” 要求(即明确园区面积、明确四至边界、明确主导产业和主打产品、明确发展目标、明确推进机制),组织辖市区科学编制园区发展规划,有序推进“三集”发展。今年,市“三集”办会同相关部门,按照“优进劣出、动态管理”原则,结合园区发展实际,对部分“三集”园区进行规划调整,进一步优化了“三集”园区产业布局,促进了园区更加科学发展。
(二)狠抓目标推进。年初市政府下发了《全市产业“三集”发展工作要点》,明确五大项重点任务,阶段性目标更加明确,工作推进更加扎实有力。市“三集”办牵头起草年度考核办法,分解落实年度工作任务。并将重点指标、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逐一分解落实到辖市区。为了充分调动辖市区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一层抓一层的工作思路,今年在考核对象上,更加突出对辖市区的考核,不再进行园区考核;在考核内容上,更加突出对重点指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增强考核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凝聚和增强产业“三集”发展的推动力。
(三)狠抓高位协调。产业“三集”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了十多次专门会议,陆续下发了各类文件近20个。今年市政府按照“每月一主题”,由分管的蒋市长牵头负责,逐月进行“三集”工作推进。朱市长要求分管一二三产业的副市长明年每两个月推进一次,分管“三集”工作的领导每月推进一次。通过高位推进调度,及时协调解决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了“三集”工作的有效落实。通过现场观摩、学习,也较好地推进了各地交流,提升了“三集”工作成效。
(四)狠抓重点服务。针对园区发展和项目建设中的土地供给、资金优扶、产业招商、项目审批等,各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积极做好“三集”重点保障服务。市国土部门开展园区存量土地调研,指导各地做好土地盘活利用文章;市商务部门牵头推进园区专业化招商;市统计部门专门建立“三集”季度统计制度;市重大项目办年初将园区重大项目逐个分工,由相关市领导挂钩,分别具体调度服务。目前,市“三集”办牵头,按照朱市长批示和蒋市长要求,会同市经信委加紧建设全市企业网络服务平台,通过进一步整合部门和社会资源,借助信息化手段,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帮办服务,更好促进产业“三集”发展。
三、下一步推进举措
“十三五”时期是产业“三集”发展全面见成效的战略关键期。下一步,如何推进产业“三集”发展取得更大的突破、迈上更高的台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重点,打造亮点。一是积极打造示范园区。积极培育提升一批集聚效应明显、功能配套完善、发展态势良好的产业“三集”园区作为市级示范园区,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加大推进和扶持力度,突出特色,打造亮点,着力提升产业“三集”园区的质态和内涵,积极发挥市级示范园区的引领、带动和示范效应。二是实施园区动态调整。对发展滞后、年终考核排名较差的园区退出“三集”园区行列,改善空间低效分散利用的状况,围绕主体功能区和全市生产力布局优化提升产业“三集”园区空间结构和开发格局,完善以产业“三集”园区为主体的产业布局形态。三是完善园区和项目要素保障。加强政策支持,完善要素保障,为建设示范园区、重大项目保驾护航。土地方面,加强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调控,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满足产业园区用地需求,研究盘活闲置低效土地;资金方面,研究设立产业基金,以股权投资、有偿使用等方式助推项目建设,积极推广PPP合作新模式,推出一批有稳定回报预期的项目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本投资,促进投资主体市场化、多元化;人才方面,大力支持园区人才引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优先给予各类引导扶持。
(二)突出功能,强化招商。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围绕园区产业特点和发展要求,进一步增加投入,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园区配套功能水平。二是突出载体建设。鼓励园规划建设多层标准厂房、产业楼宇,供企业进行生产、研发、设计、经营等多功能复合利用,同时按照“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招商”的思路,做到“建好就能用,建好有人用” ,提升园区的承载力。三是完善平台建设。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建设优质平台为抓手,吸引优秀人才、优秀项目落户,实现园区提质升级;围绕“服务便捷化、服务精准化、服务信息化、服务高端化和服务帮办化”5大服务功能,高标准打造企业网络服务平台,更好更便捷地为企业发展和创新创业提供服务。四是强化专业化招商。进一步完善专业化招商机制,配齐配强招商力量,围绕产业需求和产业链发展狠抓产业招商,力争新引进签约和开工一批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提高招商实效。
(三)突出特色,加快集聚。一是坚持特色发展。围绕“科技产业化、管理现代化、园区国际化”目标,以前瞻性思维、战略性眼光谋划园区发展,注重产业细分和特色发展,积极打造融合型、跨界型的产业,主攻人无我有、人有我特的环节,实施差异化发展。二是培育龙头企业。从园区骨干企业中,选择市场占有率高、发展前景广、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加大政策扶持,集中配置要素资源,助推升级转型。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提高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延打造产业集群。着眼于科学合理的产业链布局,引导产业园区进一步研究和梳理产业链,使产业链条向产业的上、下游延伸,形成若干个专业化分工明显、企业间协作紧密、产业链完整、服务体系健全的产业集群。
(四)突出示范,推广市场化。深入探索园区市场化运作机制,充分运用市场化的手段来弥补“政府一条腿走路”行政化的不足。总结第一批试点园区经验,研究推广路径和措施,扩大试点效应。引导其他具备条件的园区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探索园区市场化运作的有效路径,构建市场化的招商、运营、管理等机制。注重与先进地区市场化运作机制成熟的园区加强交流,借鉴好的经验做法,提高市场化运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