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

来源:淮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5/11/27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20


  近年来,淮安市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服务业更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增长速度较快,运行质量逐步提高,占GDP的比重也呈现上升态势。在服务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内部结构也得到显著优化,现代服务业初步发展,与传统服务业一起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经济总量再创新高,首次突破千亿元。2014年,淮安市服务业总量首次突破了千亿元大关,增加值达1082.4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2.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6.4%,拉动GDP增长5.1个百分点。与苏北其他四市相比,淮安市服务业总量低于徐州和盐城,高于连云港和宿迁,居第三位;增速高于苏北其他四市,居第一位。服务业拉动财政增收的作用进一步突出,全市服务业提供税收220.89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的51.6%,占全市财政收入的40.0%。

  (二)服务业特色产业加快发展,4+3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坚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并进,以特色化提升现代服务业,出台《关于加快发展“4+3”服务业特色产业的实施意见》和《2015年加快发展“4+3”服务业特色产业工作方案》,做强物流、金融、旅游、商贸四大基础服务业,做大电子商务、健康养生、文化创意三大新兴服务业。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4+3”服务业特色产业增加值616.9亿元。29家省、市服务业集聚区预计完成营业收入210亿元,实现利润14.5亿元。按下“互联网+”工作“快进键”,启动编制《淮安市“互联网+”实施方案(2015-2018年)》和21个分项行动计划,互联网与三次产业的加快融合发展。

  (三)比重与二产基本持平,内部结构逐步优化。近几年来,淮安市服务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三次产业结构得到了明显的改善。2014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1.7:44.2:44.1,与上年相比,服务业所占比重由42.5%提高到44.1%,增加了1.6个百分点,与第二产业基本持平。从内部结构看,服务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现代服务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传统服务业也得到稳步发展。2015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80.90亿元,比上年增长16.7%;文化体育娱乐业实现增加值10.50亿元,增长21.4%;旅游总收入达235.73亿元,增长1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64.80亿元,增长13.1%;公路、水路货运周转量分别达160.35亿吨公里、176.30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0.1%、9.7%。

  (四)主体数量显著增加,未来发展潜力巨大。根据淮安市第三次经济普查结果,2013年末,全市共有服务业企业1.86万户,占全市企业总数(3.17万户)的58.7%。其中,服务业私营企业为1.28万户,占私营企业总数的56.1%,占服务业企业总数的68.8%。全市服务业个体户有23.24万户,占全部个体户(24.89万户)的93.4%。由此可见,在全市经营主体的数量上,服务业占有较高比重,这反映出服务业经济载体较多,涉及领域广泛的特点,也反映了淮安市未来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五)吸纳就业能力日益增强,有效缓解就业压力。随着全市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服务业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淮安市第三次经济普查结果,2013年全市服务业单位和个体从业人员共103.60万人,占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合计的48.1%,与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11.82万人基本相当。其中,个体私营经济服务业从业人员70.70万人,占全部个体私营从业人员的51.5%,占服务业从业人员的68.3%。全市有大量下岗失业人员和待业人员,通过个体、私营服务业实现了就业,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减少了社会矛盾。

  虽然淮安市服务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也还存在内部结构仍不够合理、服务业生产效率不高、企业规模总体偏小等问题,下一步,建议从三个方面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一)合理规划,积极调整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一是稳步发展和加速改造基础行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等基础行业,虽然占有较大比重,但仍比较落后。在壮大交通运输业和仓储业的同时,要不断进行改造和整合,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邮电通信业应将发展重点集中在固定和移动电信服务、互联网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信息服务业上。二是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行业。如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旅游业、居民服务业等。这些行业具有投入少,见效快,就业容量大、层次多、适合各类人员就业等特点,对缓解就业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三是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如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文化产业等,不仅对经济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而且对提升服务业层次具有关键性作用。

  (二)积极引导,进一步规范服务业市场秩序。深化金融、电信等服务行业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推进国有资产重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支持各类企业利用现有条件发展服务业,利用闲置场地、厂房、设备等,以自营或出租等形式兴办商业、餐饮、娱乐等服务业,盘活资产,创造效益。支持服务企业打破地区、部门、所有制界限,以资产为纽带,通过重组、兼并或联合等形式,发展一批以品牌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服务业企业或集团,提高服务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多措并举,加大对服务业的投资力度。目前淮安正处在经济发展战略机遇期,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的多少。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与传统服务业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具有"三高"的特征,即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缺少资金扶植更是寸步难行。要调动一切的积极因素,一方面要消除一些行业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改善投资环境,真正放开、放手、放活,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使更多的居民储蓄转化为生产性投资。要切实发挥好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作用,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有效引导服务业的投资方向,广开投融资渠道,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民间资本和境外投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可靠的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