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深化医改领导小组(扩大)会议昨天召开。市委书记蓝绍敏要求,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有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国家、省关于深化医改的政策框架下,积极探索符合市情、具有泰州特点的医改路子。
市委副书记、市长陆志鹏作工作部署。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何榕主持会议。副市长王学锋代表市政府与各市(区)政府、医药高新区管委会签订目标责任书。
蓝绍敏指出,健康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在推动医改上要有更多的政治自觉、行动自觉。要把深化医改摆上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高度,努力为老百姓提供更高水平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率先达到“病有良医”的小康社会目标。要把深化医改摆上呼应民生期盼的高度,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看病就医需求,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到医改带来的“红利”。要把深化医改摆上助力经济发展的高度,既通过深化医改减少健康问题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扩大居民的消费,激发内需的活力,又在改善民生中挖掘健康消费的潜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发展稳中奋进、提档升级。
蓝绍敏指出,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医改的“重头戏”,必须集中攻坚、全力突破。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必须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以“普惠大众”为导向,以破除“以药补医”为关键,着力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收入分配、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性的运行新机制,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叫好、医院活力迸发、医患关系和谐的目标。他强调,深化医改,一方面,要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认认真真把规定动作做到位,另一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抓住泰州市医药卫生领域中一些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认真思考研究,大胆探索实践,特别要在中国医药城与本地医疗机构合作、做好“互联网+医疗卫生”文章、以中医药改革促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方面,尽早着手研究,拿出实质性的工作方案、工作举措、工作成果,努力造福泰州人民。
蓝绍敏强调,泰州市医疗卫生资源仍存在不少短板,要通过深化医改来优化布局、增强特色。纵向上,要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布局,把骨干医院做强,把基层医院做优;横向上要实现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合理布局,大力推进社会办医。要牢固确立以“高峰”带动“高原”的思路,集中精力把中心城市的医疗卫生水平抓上去,做出特色和影响力,形成与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的现代医疗卫生中心。要大力实施基层医疗机构“提档升级工程”,到2017年全市建制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全部达到省定建设标准。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通知精神,按照“非禁即入”原则,进一步放宽准入,促进民营医院加快发展。要鼓励公立医疗机构与社会办医疗机构在大型设备等资源上共建共享,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加强双方业务合作,形成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互促进、良性竞争的多元办医格局。
蓝绍敏指出,医改已经步入深水区,必须加强领导,确保有力有序推进。要把中央顶层设计、省委工作部署和各地各部门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把群众最关心、最急迫的医疗卫生问题摆在优先位置,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项任务一项任务落实,让群众在接受医疗卫生服务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陆志鹏指出,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实施意见》要求,全面推进和落实深化医改的各项目标任务,力求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新进展。要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要探索构建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新秩序。要健全完善全民医保制度,到2017年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政府最低补助标准提高到470元,全市人均筹资水平达600元以上。要做实做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努力使基层成为群众看病就医的首诊之地。要统筹推进其他配套改革,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进程。
会议印发了《泰州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目标任务分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