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发展改革委近期将以全市建设项目优化服务工作会议为契机,坚持市场化方向,以改革从自身做起的勇气和决心,自加压力、率先作为,全力推动投资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加快推行投资立项并联审批试点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投资项目并联审批政策意见,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在部分县(市)区、部分建设领域选取一批项目,试点推行“前置改后置”、“多项并一项”、“容缺预审”、“统一审批窗口”等新机制,积极构建高效、便捷、灵活的项目审批新模式。通过网上公布办理流程、超前提供业务指导、减少和简化申报材料等办法进一步压缩项目办理时限,力争将政府投资建设审批、企业投资建设的核准和备案项目、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理天数再压缩一半左右。优化联合审批机制,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区域性评价、联合评审、联合验收等新办法,不断优化审批流程,推动立项前置的土地、规划、环评等手续办理整体提速。进一步加强涉审中介服务规范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中介机构调查摸底、中介服务项目清理、中介服务清单编制,加快形成公开公平、竞争有序、收费合理、服务高效的中介服务市场秩序;通过以上综合措施做好立项审批“减法”努力实现项目建设的“乘数”效应。
二、健全完善权限下放、会审监管机制
在前期取消和下放14项审批权限基础上,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坚持到位不越位、引导不管制,推动实现投资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对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坚持权力与责任同步下放、调控与监管同步加强、权力下放与能力建设同步推进,尽快制订出台下放审批权限事中事后管理办法。加快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协同监管机制,采取重大项目联席会办、重要事项具体协商、过程监管纵横联动等运作方式,建立与国土、规划、环保、安监等部门的项目审批定期沟通机制。依托省、市、县(市)三级联网的“阳光发改”电子政务系统,实现项目审批流程全透明、可核查。不断充实集重大项目建设、项目审批管理、服务业推进等信息化管理为一体的网络平台系统,实现项目建设信息数据化、监控实时化。继续推行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制度和一揽子审批城建重点工程模式,不断完善重大项目巡查制度,为全市“三重一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三、积极探索内资外资审批管理并轨
紧抓当前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立足加快我市经济国际化步伐,全面落实最新出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针对工程机械、煤化工设备、钢铁、汽车电子等领域放宽外资准入门槛,以及鼓励外资进入的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加强政策研究和招商对接,为我市承接高端产业转移创造有利条件。为此,我委将探索整合内资外资项目核准和备案办法,积极探索我市统一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尽快在项目申报程序、审核内容和审批流程等方面实现内资外资一视同仁,落实外商投资准国民待遇。
四、着力推动投资体制管理制度创新
加快投资体制改革步伐,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尽快向社会公布市发改委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加快研究制定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负面清单和中央、省补助资金及市级各类专项资金清单、市发改委职能监管事项清单。按照能简则简、能快则快、能优则优的原则,创新实施简明便利的立项审批办法、核准办法、备案办法、监管办法,以既放开搞活又管控有序的制度安排,确保投资体制改革的举措和成果转化为各类市场主体扩大投入的动力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