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搭台 小微企业增信债试水江苏

来源:中国改革报 2014/5/19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20


  2014327日,在由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主办的江苏债券业务培训会上,小微企业增信债再度成为关注热点。已经成功发行3只小微企业增信债的民生银行南京分行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张铮告诉记者,从一开始的尝试做做到现在加大力度的推广,小微企业增信债这一品种已经逐步成熟,并得到市场认可。而据了解,除民生银行外,交通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都已经或者准备在江苏承销小微企业增信债。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始终是困扰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去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出了一种全新的金融综合服务创新产品———小微企业增信债。一年过去了,这一创新品种逐步得到了市场认可。在近期召开的企业债兑付工作座谈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财金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小微企业增信债将在2014年扩大试点。 

  低利率惠及小微企业  

  江苏是我国市场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企业多,融资难;资金多,投资难。小微企业增信债试点地区之一就选择了江苏。 

  作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力推的创新型金融工具,小微企业增信债采取了以地方政府平台类企业为发行主体发行债券的发行模式,募集资金由管理人、托管人商业银行以委托贷款的形式通过商业合作社投放给小微企业。它的一大特点就是借助有政府信用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较低的发行成本支撑小微企业融资。 

  去年3月,包括镇江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盐城市国有资产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无锡市新区经济发展集团总公司以及天津保税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内的4家城投企业首批发行了合计35亿元、期限3年的小微企业增信债。由于使用信用等级高的地方融资平台发行,4支小微企业增信债票面利率仅在5.1%5.4%之间。 

  民生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4支小微企业增信债发行后很快以委托贷款的形式发放给了有需要的小微企业。企业拿到手的贷款利率一般在8%左右,远低于市场上的常规融资品种。另外,基于小微企业增信债批量化支持小微企业的初衷,绝大多数小微企业拿到的贷款额都在500万元以下。以无锡市新区经济发展集团总公司发行的“13无锡经发小微债01”为例,10亿元的募集资金投入给了303家小微企业,平均每家贷款额在330万元左右。如果这样的创新品种能够全面铺开,每年惠及的小微企业将会大幅增加。 

  具备批量化发行条件 

  清科研究中心认为,小微企业增信债完全具备大力发展的条件,未来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小微企业增信债这一创新金融工具,平衡了银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小微企业三者之间的利益,破解了三方发展困境,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 

  从小微企业角度看,小微企业融资难主要是质押难、担保难。但小微企业资金需求非常旺盛,也愿意承担较高的资金成本,因此,具有政府信用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完全可以发挥信用担保方面的优势,在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上有所作为,实现多赢。 

  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角度看,扶持小微企业本身就是其职责之一。之前不少融资平台有扶持小微企业的专项资金,但多数都以洒香水的形式发下去,覆盖面窄,效果也不一定好。发行小微企业增信债,地方财政将这部分基金以政府风险缓释基金的形式注入,由于风险缓释基金一般为债券规模的5%,因此,原本1份的基金将会翘动20倍的杠杆,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小微企业的批量化扶持。 

  而从商业银行角度看,银监会正在督促商业银行对理财业务进行整改,理财业务快速发展势头或将受阻,商业银行将面临资金如何运用、业务收入如何增加的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小微企业增信债,不仅银行富余资金以及充沛的社会资源可以得到优化配置,商业银行也可以借此进入企业债券承销领域,获取中间业务收入,改善收入结构,从而推动我国银行业从传统商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型。 

  三方互动助力经济发展 

  按照张铮的理解,小微企业增信债是一个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多方共赢的品种。小微企业增信债以政府真实出资作为风险缓释基金,以地方平台企业作为发行人,通过市场化方式间接弥补了小微企业的信用不足,进而有效降低了小微企业资金融通成本;小微债券由商业银行作为主承销商,借力商业银行在小微金融服务、债券承销发行两个领域的优势与特长,有利于债券的成功发行上市,并切实提高募集资金使用的风险管理与防范水平。而小微企业一旦得到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也就有了保证。 

  最新一期由南京市紫金投资集团发行、民生银行作为主承销商的15亿元小微企业增信债正在火热的募集之中。另外,由淮安清河新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发行、交通银行淮安分行主承销的10亿元小微企业增信债也正在准备发行。 

  有分析指出,小微企业增信债在江苏等地的深化开展将会使对小微企业的扶持从过去的被动、单向,逐步转变为地方政府、平台企业、商业银行主动、互动式的共同合作机制,为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助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帮助。(来源:中国改革报 2014-04-12 记者 钱静 陈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