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平板玻璃企业主要分布在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中东部地区。平板玻璃自身易碎的特点和运输的局限性导致其销售模式分为300公里内采用密集式营销、300—800公里采用选择式分销、800公里以外采用独家营销。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平板玻璃企业的销售半径为500公里。许多平板玻璃企业在建厂时主要依附于需求地,随着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大规模发展与建设,平板玻璃企业在这一地区形成相当规模。
我国平板玻璃市场具有一定的区域性,不过各地平板玻璃市场流通并非完全一致。通常当交通运输方便地区平板玻璃价格上涨时,就会有货物运到该地区;当该地区平板玻璃价格下降时,就会有产品流出该市场,以此达到均衡。而交通运输不便地区市场相对封闭,平板玻璃价格与其他地区差异就较大。这样,我们会看到在同一时间内,各地平板玻璃报价有所不同。而且,各地平板玻璃自身价格的波动幅度也是相对较大的,近几年里,年度最大价格波动幅度接近66%。
平板玻璃行业为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我国平板玻璃总产量连续22年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产量60%以上,但企业平均规模只有近千万重量箱,前十家企业的行业集中度仅为60%。为规范投资行为,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实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家把平板玻璃行业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之一,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标准,在生产企业的布局、平板玻璃产业的工艺与装备、产品的品种和质量、行业的能源消耗、环境保护、安全、卫生和社会责任、监督管理等方面做了严格的规定,提高了平板玻璃行业的准入门槛,控制了平板玻璃行业的产量及规模。
平板玻璃产品主要投向房地产、汽车、家电、出口等,其中对房地产的依赖度最高,达70%左右,汽车玻璃占平板玻璃总需求的15%左右,家电电子及出口占平板玻璃总需求的15%左右。在平板玻璃行业中,深加工产品约占平板玻璃原片总量的60%,未加工的平板玻璃原片使用量为40%。平板玻璃行业还存在很多其他问题,如玻璃的保质时间长短不一及玻璃自身的品质良莠不齐,深加工行业所使用的原片玻璃存在质量问题较多;玻璃重量大,搬运过程中易碎及不易存放等因素造成所需存储空间较大、装卸难度较大、运输成本过高;许多玻璃加工企业因价格波动及供应、采购等问题,需动用足够资金备货,造成较高的资金占用情况等。这些问题制约了玻璃及加工行业的成长与健康发展。
2013年江苏平板玻璃产量为5600万重量箱,连续两年同比增幅下降5%左右,产量约占全国8%,产能利用率为77%左右。产能主要集中于中、低档产品,玻璃深加工率不高,深加工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偏低。
根据玻璃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和作用以及市场发展规律分析,玻璃行业发展的中长期趋势是:平板玻璃市场将进入由以量扩大为主向追求品质和功能的转型期,从快速增长转为平稳缓长,市场增长点主要体现在传统市场需求结构的升级以及电子和太阳能等新兴市场潜力的不断释放。在国家发展的政治经济环境下,由于化解产能过剩、节能减排、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目标的实现需要相当的努力,未来几年行业效益将保持低水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