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化学工业是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我国最有希望在全球率先抢占一席之地的产业之一;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也是最先实现两化融合的先进制造业之一。作为重要的基础性能源和原材料产业,石化工业将为我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六大新兴战略性产业提供不可替代的技术与原材料支撑;为我省工业经济、交通运输、国防科技发展与人民生活改善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基础。
一、江苏石化行业基本情况
进入21世纪以来,江苏省石化产业发展迅速,取得了良好业绩。2012 年,全省4284 家规模以上石油和化工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61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13.2%,仅次于山东,居全国第二位。同年石化行业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比重达到13.41%,较2010年提升1.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884.61亿元,占全省工业经济的12.85%,成为江苏省工业经济主要支柱产业之一。成为江苏省工业经济主要支柱产业之一。石油化工、化工新材料、精细和专用化学品的产值占全行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均增长达30%以上。在11个石化分行业中,我省有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化学农药制造业、涂料、合成树脂及其共聚物制造业等4个行业列全国首位,另有2个行业居全国第二;在44类子行业中,我省分别有11个子行业居全国第一,有12个子行业居全国第二。江苏省石化产业在全国、全省均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2013年石化行业运行情况
2013年,江苏省石油和化工行业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行业产能过剩、外需不振以及安全、环保、劳动力等成本上升的诸多压力之下,实现了行业经济运行整体稳中求进态势。
1、主营业务运行基本平稳,现稳中求进之势
2013年,全省石油和化工行业主营业务运行基本保持平稳,整体呈稳中求进之势。1至11月,全省4472家规模以上石油和化学工业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524.95亿元,同比增长14.23%(若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16.92%);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3.78个百分点,较上半年回升0.07个百分点,并较全国平均高5.22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4%;全年工业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11%左右。
2、主要产品生产仍较为低迷
从主要产品产量来看,较为低迷。重点监测的56种(类)产品,产量平均同比增长3.13%,2.47%,较前上半年回升2.08个百分点。同比实现正增长有31种(类),占55.36%;同比下降有25种,占44.64%。
3、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出现较大下滑,但现企稳之势
2012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一直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行业经济发展速度大幅放缓,效益出现较大下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省石油和化工行业的投资热情与能力,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较大下滑,但企稳回升迹象已开始显现。各项指标多呈现企稳回升态势,甚至反映前期投资行为结果的竣工项目数同比增速逐步也开始有所回升。1-11月,全行业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82.99亿元,同比增长5.98%;计划投资额为3458.32亿元,同比增长2.83%。项目建设实施方面,新开工项目数为1612个,同比增长6.97%;施工项目数为2050个,同比微增0.64%;而竣工项目数1278个,同比增长9.98%。
4.进出口面临较大压力
2013年以来,全省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面临较大压力,处于低速波动增长状态。1~11月,全省石油和化工行业出口263.13亿美元,同比增长3.52%。预计全年出口287亿元,同比增长3.7%。同时,进口增速要略高于出口,1-11月,共进口593.56亿美元,同比增长4.59%,预计全年进口650亿美元,同比增长4.7%。
5、行业经济效益稳步回升
行业经济效益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困难之后,盈利能力开始稳步回升。1-11月,全省石油和化工行业共实现利润总额863.76亿元,同比增长18.42%。预计全年实现利润945亿元,同比增长19%;全年主营业务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将回升至5.40%和8.80%。
6、产品价格承压,运营成本上升
2013年,在需求不振和产能过剩的双重挤压下,产品价格仍承受巨大压力。全行业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30%,其中化工行业下降2.64%,基础化学原料更下降4.16%。同时,运营成本上升,化学工业成本费用总额同比增长19.3%,其中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同比增长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