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省纺织行业基本情况
纺织工业是我省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长期以来,江苏纺织工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规模看,近年来,全省纺织业在转型升级、外需疲软的形势下仍保持9%左右的稳定增长。2011年起,我省纺织业产值跃升万亿级,总量占全省工业10.1%,在全国纺织业规模第一。有14个大类产品排在全国前3位,化纤中的人造纤维、锦纶纤维、丙纶纤维,纱中的混纺纱,布中的色织布、亚麻布,服装中的西服及西服套装、羽绒服装、儿童服装等产品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从结构看,我省纺织工业已形成从原料、织物织造到印染后整理、服装生产到各类专业性面辅料生产研发的现代纺织产业链条,近年来产业链上下游两端的化纤和服装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用纺织品比重不断提高,占全部纤维加工量的27.5%,印染后整理技术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出口服装面料自给率超过80%。从区域看,我省纺织工业集聚发展优势突出,块状经济特色明显,形成了吴江丝绸化纤、南通家纺、常熟服装、江阴毛纺呢绒、张家港棉纺织、金坛服装等一批特色产业。近年来,纺织产业转移加速,苏南一批重点纺织企业加速将制造环节向苏北等地转移,宿迁、盐城崛起了一批规模大、工艺先进的纺织服装企业。从品牌看,纺织服装行业品牌建设尤为重要,我省纺织工业目前拥有阳光、海澜之家、波司登、雅鹿、红豆、轩帝尼、虎豹、AB、雪竹、百芙伦、阳光时尚、格丽兰、恺诗依、萱泽等一大批知名品牌,其中中国名牌59个、中国驰名商标30多个,江苏省名牌300多个,行业品牌贡献率不断提高。
二、2013年全省纺织行业运行分析
2013年,在国际国内市场疲软、国内外棉花高差价依旧、各项要素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下,全省纺织行业采取产品结构调整、多元化市场开拓、经营方式创新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全行业总体运行较为平稳,呈现缓慢增长态势。
(一)生产总体平稳。1-12月,我省纺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114.3亿元,同比增长9%,低于全省工业总产值1.8个百分点,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新产品产值777亿元,同比增长7.4%;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2874.9亿元,占全国总量的20%,位居第一。
(二)效益持续改善。1-11月,全行业产销率97.8%,低于全省工业0.5个百分点;亏损面15.5%,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43.8亿元,同比下降1.8%;利税总额893.4亿元,同比增长15.5%,比上年上升11.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540.9亿元,同比增长14.6%,分别低于全省工业和全国纺织行业3.3和2.5个百分点。
(三)出口持续回升。1-12月,全行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941.7亿元,同比增长8.8%,比上年上升5.5个百分点,占全国纺织行业出口总额的21.9%。行业出口交货值增长分别高于全省工业和全国纺织行业8.3和1.6个百分点,
(四)投资增速加快。1-12月,全省纺织工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其中:纺织业完成投资856.27亿元,同比增长16.9%,纺织服装和服饰完成投资353.44亿元,同比增长29.1%,化学纤维制造业311.14亿元,同比增长53.2%。
三、下一阶段行业发展主要思路
2014年,预计纺织工业生产增速将延续缓慢回升态势。一方面,欧美经济缓慢复苏将改善我省纺织行业的出口环境,有利于提振纺织行业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城镇化建设有序推进,内需市场有望实现稳定较快增长。纺织服装市场刚性需求巨大,在国内经济平稳运行的大环境下,纺织服装需求将延续缓慢回升态势。
下一阶段,全省纺织行业将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和品牌发展为核心,以发展品牌服装与高附加值纺织品为重点,加快改造升级,推进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增强国际市场竞争优势,实现我省由纺织大省向纺织强省转变。重点做好以下方面:
(一)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积极鼓励纺织企业加快升级步伐,优化全省纺织工业布局,加快苏北地区纺织工业发展,引导重点企业走以研发设计为主导的差异化战略,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强化自主品牌培育。帮助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企业品牌意识。做好纺织服装设计人才的培育,提升纺织服装设计创意水平培育企业品牌文化。加强企业营销模式创新研究,结合实际,加快对电子商务等信息化营销手段的实践。
(三)促进关键技术创新。加强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进企业以各种方式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实施产学研战略联盟,搭建合作合作平台,解决行业发展的共性和关键性技术难题。
(四)推进优势企业“走出去”。鼓励优势企业融入国际纺织产业格局,通过新设、并购、参股等多种形式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营销网络以及生产加工基地、纺织原料基地等,实现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