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主要钢铁企业化解过剩增效益转型之路

来源:工业处 2013/12/16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29


  钢铁产能过剩已是中国钢铁工业凾待解决的难题,面对化解产能过剩、环保和资源“瓶颈”、市场竞争激烈等挑战,江苏省钢铁企业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深化改革,探索由资源消耗、增产扩量的粗放经营方式,向品种质量效益提高、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集约化生产模式转变实践突围道路。 

  南钢 

  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和资源能源瓶颈,南钢坚持效益目标管理和成本倒逼机制,1-10月份生铁、粗钢、钢材同比分别减少13.8%、14.8%、10.3%;在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8%的情况下,实现利税总额8.93亿元,达到了减产增效的目标。一是持续优化品种结构,提升产品盈利能力。坚持按产品毛利润指标和用户需求的轻重缓急安排生产,高端产品利润贡献率在60%以上;陆地LNG(液化天然气)罐用钢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石油储罐用钢保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并出口到中东市场;超临界、超超临界锅炉合金管坯、石油钻具用钢等特殊钢品种的品牌影响力全面提升。二是对外全面深化大营销战略。分别在北京、上海建立用户技术服务中心,积极与用钢行业的龙头企业、知名大企业寻求战略合作,不断扩展高端用户和高端产品市场,争取有效益的订单;对重点产品实行矩阵式推进,努力建立“产品+服务”新型产业联盟。三是对内持续挖潜增益。每月依据市场走势制定动态计划并跟踪分析,寻找差距并及时改进提升;同时加强与同行的交流对标,开展“三比三促”活动。“三比三促”的核心理念是与效益好的企业比,查自己的差距,促增益工作上台阶;与困难更大的企业比,看别人的工作力度,促内部改革更深推进;与身边的先进典型比,梳理自己的工作思路,促工作水平快速提升。通过控制采购成本、优化用料结构和压缩工序加工费用,1-10月份,工序成本比预算目标多降低2.4亿元。四是积极推动多元产业健康发展。已初步形成信息化、延伸加工、矿山、贸易、资源综合利用、金融投资运作、物流、服务等8大多元产业,非钢产业预计全年可实现利润6.4亿元。五是深入推进节能基础管理和循环经济运行,提高二次能源利用水平。实施循环水节电、电炉风机变频改造等一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预计全年可节约能源2.42万吨标煤。 

  兴澄特钢 

  兴澄特钢积极推进低成本战略,通过管理创新、研发创新、工艺优化创新“三创新”,不仅使得产品开发、品种效益显著提高,销售业绩也保持良好,而且在降本方面也取得优异成果,1月-9月份,该公司生产线与新定额比累计降本1.2亿元。一是营销管理创新。突出销售龙头,对销售模式和策略进行了调整和创新,努力把下游客户延伸为自身产业链,加快了向“材料供应商和技术服务型企业”的转变,获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其中,最突出的市场亮点就是兴澄特钢的汽车用钢实现逆势增长,汽车用钢销售量同比增长9.58%。中厚板方面,以行业领军企业为突破口,紧盯重大工程、国家大项目,成功中标了西门子风电板等项目。此外充分利用与中信集团的协同效应,与57家重点客户中的39家建立了稳固的供需关系,特别是保证了油田钻具用钢、高标准轴承钢等传统品种的市场占有率。二是生产管理创新。积极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利用《创新基金管理办法》的激励作用创新项目立项260个,开展的微创新活动完成511个创新建议的评审,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三是研发创新,突出市场导向。把市场的需求作为新产品的研发方向,确立了梯队波浪式的开发模式,要求做到开发一批、成熟一批、收获一批。2013年1月-9月份累计开发新品种320个,高标准轴承钢氧含量稳定在4.97ppm,高频探伤合格率为100%。高档线材、高档汽车用钢、高档轴承钢的销售量均比去年同期有显著增长。四是工艺优化创新,突出低成本策略。通过加强与国内同类高炉对标寻找差距,灵活配矿等措施,炼铁降低可变成本1800万元;通过结晶器喂丝和奥镁纯净钢中间包新技术的应用,炼钢钢水纯净度得到进一步提高;轧钢采用“无水锯切”和“控轧控冷”等工艺,棒材成材率稳定在96%以上,中厚板成材率大于90%,命中率超过了94%,一次检验合格率大于95%,客户交付率大于93%。 

  中天钢铁公司 

  中天钢铁公司转变思路,围绕“创新创优、巩固提高”的发展方针,坚持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人才创新,进一步调整品种结构和市场结构,狠抓内涵挖潜降本增效,做精做强钢铁主业,主营业务同比增长10.8%。一是强化产学研结合。依托国际先进装备和产学研平台优势,以及在常州科教城合作设立的东北大学—中天钢铁研究院,重点开发汽车、桥梁、造船、轻工用钢,使科研成果的对接带动产品结构的全面升级,并加大齿轮钢、耐磨球钢、轴承钢、预应力钢丝、英标螺纹钢等高效能钢材的生产,力争优特钢产出比突破70%,同时,积极力争通过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国家实验室认证及进一步拓展新兴海外市场。二是建设中天工业园区。向产业链上下游纵向延伸,拓展钢材深加工服务,优化仓储、运输、配送等一体化流程,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围绕产业配套,站在企业战略发展高度,开拓多元产业,培育新的效益增长点。三是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城市中水回用二期、能源管控中心三期、热电厂脱硝项目的建设,切实提高周边群众的环境满意率。从德国引进的干法除尘技术,使炼钢烟尘排放浓度降到10毫克/立方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加快推进绿色钢铁主题公园建设,配套园林景观、高架桥梁、电梯等现代化参观通道,计划在建成以后免费开放一日游,让广大市民了解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钢铁企业新形象。四是推进“人才培育十年规划”。加强校企业合作,携手东北大学在常州科教城成立研究院,在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教学实习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打造复合型创新人才队伍。 

  沙钢 

  沙钢利用在资源、区域市场、品种等方面的特有优势,加强自主知识产权掌控,准确把握市场形势,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转型升级道路,保持企业竞争力。一是开展多种合作。创新探索与能源等国家重要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合作模式,发挥互补性和相容性俱强的先天合作优势,相互学习、相互补充。目前,沙钢正与山东能源集团积极交流,推动两家公司现代新型物流业平台的相互串通与联合,促进双方物流发展得更大、更优、更强,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积极效果,有利成本控制和市场控制。二是用好避险工具。把生产与资本运作、避险结合起来,认真研究铁矿石期货等问题,用好期货工具,避免由于使用不当导致生产和销售更加困难。三是强化产品研发。研究先进的工艺操作、流程掌控、产品标准等技术诀窍,优化产品品种结构,积极开发替代当前进口的高端产品,在提高品种效益的同时消耗一部分产能。例如:国家铁路用200公里以上的弹簧钢目前依靠进口,与当下的铁路发展尤其是高铁需求不匹配。沙钢集团淮钢特钢股份有限公司正在攻关这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