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份泰州市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来源: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3/10/29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21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统筹推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稳中求进的各项政策措施,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转型升级突破年”活动为抓手,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进中提质。但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特别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消除,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还需付出艰辛努力。

  一、从生产环节看,服务业增长好于工业,工业生产企稳回升

  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45.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9%。其中,一、二、三季度分别增长12.0%、11.8%、12.1%;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3.0%、12.3%、12.5%。

  一是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成功申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试点项目。前三季度,实现农业增加值105.97亿元,增长3.0%;其中,一、二、三季度分别增长4.4%、3.0%、1.6%;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6.7万亩,高效设施渔业面积2.5万亩。

  二是工业生产企稳回升。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98.67亿元,增长13.1%,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370.47亿元,增长11.5%;重工业增加值1128.20亿元,增长13.6%。从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加值912.35亿元,增长14.8%;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399.33亿元,增长9.3%。从主要行业看,十大行业中产值增速高于上半年的有:食品、化工、钢铁、金属制品、机械、交通运输设备(船舶),分别加快4个、0.6个、10.1个、3.2个、1.1个、4个百分点;低于上半年的有:医药、专用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电子设备,分别减缓4.9个、0.2个、4个、1.8个百分点。从主要产品产量看,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71种主要产品产量中,53.5%的产品产量增速比上半年加快。

  三是服务业加快发展。前三季度,实现服务业增加值868.20亿元,增长12.4%;其中三季度增长13.1%,分别比一季度、二季度加快0.9个、0.8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8.7%,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从主要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10.7%,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加快1.3个、0.4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1.9%,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加快0.2个、0.1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增长10.0%,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加快2.2个、2.4个百分点;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8.2%,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加快2.8个、2.1个百分点。从服务业集聚区看,前三季度8大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527亿元、税收15.4亿元,分别增长17.2%、18.4%。从服务业税收看,前三季度,服务业税收123.85亿元,增长16.8%;其中房地产税收51.96亿元,占服务业税收的42%,同比增长43.1%,对服务业税收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7.9%。从相关支撑指标看,前三季度公路、水路货运周转量分别增长14.8%、15.4%,港口吞吐量增长18.5%,泰州港外贸吞吐量累计增幅转正;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9%,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加快0.2个、0.1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保持较快增长,但增势明显放缓,前三季度,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298.97万平方米,增长52.8%,增速比一季度回落38.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回落5.1个百分点;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3%,增速列全省第3、沿江地区第1,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加快0.6个、1.2个百分点。

  二、从需求环节看,投资增长好于消费,出口降幅进一步扩大

  一是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96.82亿元,增长20.4%,增速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累计投资11.65亿元,增长63.1%;第二产业投资695.25亿元,增长21.8%,其中,工业投资690.73亿元,增长21.8%,增速列全省第4、沿江地区第2;第三产业投资489.92亿元,增长17.6%,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83.23亿元,增长10.0%;三次产业投资比例由上年同期的0.7:57.2:42.1演变为1.0:58.1:40.9。从新开工项目看,前三季度,新开工项目1879个,比上年同期增加304个,增长19.3%,完成投资794.38亿元,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66.4%,投资额比上年同期增长31.7%,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102.2%,拉动全市投资增长20.9个百分点;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125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9个,完成投资207.90亿元,占全市投资比重为17.4%,投资额比上年同期增长22.7%。从投向看,全市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资明显扩大,前三季度完成投资164.37亿元,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13.7%,投资额增长89.8%,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41.6%,拉动全市投资增长8.5个百分点;其中,电力投资11.23亿元,增长134.2%;交通运输投资35.47亿元,增长123.3%;公共设施投资74.21亿元,增长181.5%;教育投资21.41亿元,增长87.5%;卫生投资5.68亿元,增长107.1%;体育投资2.19亿元,增长93.1%。

  二是消费需求稳中有升。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0.15亿元,增长12.9%,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均有所加快。从城乡市场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42.11亿元,增长13.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8.04亿元,增长8.0%。从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517.52亿元,增长13.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82.63亿元,增长10.2%。从限额以上单位看,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87亿元,占全社会比重为31.3%,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8.9%,连续4个月累计增幅稳定在9%左右;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78.01亿元,增长10.6%;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营业额9.86亿元,下降14.8%。从商品类值看,基本生活类商品保持平稳。前三季度,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商品零售额24.37亿元,增长10.5%;服装、鞋帽、针纺织类商品零售额14.42亿元,增长6.1%;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5.32亿元,增长11.5%;基本生活类商品共实现零售额44.11亿元,占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的23.5%,增长9.1%,拉动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1个百分点。时尚享受类商品保持旺销。前三季度,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7.78亿元,增长18.2%,化妆品商品零售额2.27亿元,增长12.3%,拉动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0.8个百分点。文化类商品消费下降。前三季,书报杂志类商品零售额3.23亿元,下降4.0%;文化办公用品商品零售额2.42亿元,下降12.1%。占比40.1%的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商品消费升温。前三季度,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45.02亿元,增长9.7%,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别加快5.7个、3.1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30.35亿元,增长11.1%,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别加快4.8个、1.4个百分点。

  三是出口降幅进一步扩大。前三季度,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77.30亿美元,增长0.1%,比1-8月减缓0.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46.95亿美元,下降8.2%,降幅比1-8月扩大0.5个百分点;当月出口下降12.5%,而7、8两月出口分别增长2.7%、1.4%,月度出口增幅再次为负。按商品类章分,前三季度,八类商品出口在1亿美元以上,增幅“六升二降”,食品饮料酒及醋出口1.63亿美元,增长18.1%;化工产品出口7.63亿美元,增长1.6%;塑料橡胶制品出口2.54亿美元,增长21.4%;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出口5.31亿美元,增长1.8%;机器电子产品及电气设备出口9.73亿美元,增长8.9%;杂项制品出口2.19亿美元,增长6.5%;车辆船舶出口9.96亿美元,下降35.3%;贱金属及其制品出口6.05亿美元,下降10.6%。按产销国别分,前三季度,对亚洲出口19.42亿美元,下降18.2%;对非洲出口4.07亿美元,增长65.7%;对欧洲出口9.61亿美元,下降20.0%;对拉丁美洲出口3.34亿美元,增长5.7%;对北美洲出口9亿美元,增长27.8%;对大洋洲出口1.52亿美元,下降44.8%。

  三、从转型升级看,新兴产业增长好于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得到改造提升

  一是新兴产业发展较快。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2489.03亿元,增长23.9%,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快4.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从上年同期的37.6%提高到39.1%,提高了1.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新兴产业(包括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智能电网、新材料、节能环保)产值、销售、利税、利润分别实现2445.23亿元、2331.42亿元、251.09亿元、151.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6%、22.0%、31.5%、33.2%,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5个、3.1个、10.6个、11.0个百分点,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从上年同期的37.3%提高到38.4%,提高了1.1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新材料、节能环保产值增速均在30%左右;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利润增速在30%以上,电子信息、新材料利润增速在50%左右,节能环保利润增速在70%以上;新兴产业投资大幅增长,其中,医药制造、新材料、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分别完成投资22.25亿元、21.97亿元、33.12亿元,分别增长60.8%、59.5%、90.0%。

  二是传统产业逆势奋进。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前三季度,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分别完成技术改造投资32.58亿元、9.28亿元、29.99亿元、79.63亿元,分别增长103.8%、53.0%、10.4%、20.3%。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478亿元,增长18.3%,比上半年加快3.1个百分点;积极引导船舶企业通过开发特种船舶、高端船舶、海工装备等新品“保市场、争订单”,前三季度,全市造船完工量、新承订单量继续居全省首位,分别占全省的44.6%、34.7%,手持订单量占全省的30.6%,略低于南通市。

  三是节能降耗成效明显。从工业能耗看,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速回落,带动万元工业产值能耗继续下降。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25.6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同期下降2.7%;万元产值能耗为0.0851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8.8%。

  四、从经济效益看,工业企业盈利增长好于城乡居民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当月下降

  一是工业企业盈利明显回升。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6019.78亿元、利税654.40亿元、利润396.63亿元,分别增长18.9%、20.9%、22.2%,7、8、9三个月利润累计增幅均保持在22%以上,达到2012年以来最高水平;1-8月份,全市销售、利税、利润累计增幅分别列全省第4、第5和第5位。

  二是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前三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68元,增长9.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3895元,增长11.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增幅列全省第4位、苏南苏中第1位。前三季度,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4个、0.6个百分点。

  三是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当月下降。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1.04亿元,增长8.3%;其中,税收收入152.85亿元,增长13.3%,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80%。9月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下降3.5%,降幅比8月收窄3.9个百分点,9月税收收入下降1.4%,今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

  五、从经济运行整体情况看,仍存在一些主要问题,部分指标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艰巨

  一是宏观形势仍有诸多不利因素。国际资本流动减弱和外需不足,对进一步扩大开放和外向型经济发展形成制约。作为基础性产业的房地产行业增速放缓,对政府财政增收带来较大压力。融资成本依然偏高,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短期难以改变。

  二是工业整体好转尚待时日。石油加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部分行业困局仍未扭转。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石油加工产值增长5.9%,利税下降11.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10.8%,利税下降3.8%。50强企业增速较低。前三季度,全市“50强”企业产值增长9.5%,利税下降2.4%。

  三是经济增长后劲有待增强。国家土地宏观政策刚性约束越来越紧,项目准入门槛提高,项目招引和实施难度加大。基础设施项目占较大比重,工业项目“老面孔”较多,超过10亿元或1亿美元的大项目偏少,超百亿元“大块头”新增项目暂时还没有。投资项目结构还需优化。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97.90亿元,增长3.0%;而高耗能行业完成投资172.72亿元,增长33.5%。

  四是消费市场不温不火。居民收入增长预期下降,超前消费、非必须品消费意愿减少,传统商贸业不够繁荣,公务、集团消费大幅减少,住宿餐饮业企业销售下降更为明显。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餐费收入下降14.9%,客房收入下降5.3%,商品销售额下降28.4%。

  五是部分指标实现目标难度较大。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9%,高于调控目标0.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4%,高于调控目标1.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9%,低于调控目标2.1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增长0.1%,低于调控目标5.4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3%,低于调控目标1.7个百分点;实际到帐注册外资8.73亿美元,占调控目标的62.4%,低于序时进度12.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实际到帐注册外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要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