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优化镇江市产业空间布局,增强服务业对镇江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构筑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近日,中共镇江市委出台《镇江市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行动纲要》、《镇江市经济现代化建设推进计划》等文件,通过实施服务业提速工程,全力推动我市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满足市场需求、特色主导产业做大做强、高技术服务业全面壮大、城市配套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实现我市服务产业竞争力的全面提升,强化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产业支撑。
文件中明确,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5.6%,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占现代服务业营业总收入60%左右。到2020年,服务业占GDP比重力争达到60%,形成“三二一”产业发展格局。
文件中提出,做大做强现代旅游、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三大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增强城市服务经济功能,全面构筑现代服务业主体地位。
一是打造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加快建设和提升“三山”休闲区、茅山养生地、世业洲音乐岛、古运河风光带等核心景区,积极推进丹阳国家旅游产业创新发展实验区建设,形成2家5A级景区和1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进旅城融合,加快智慧旅游产业发展,2015年,旅游业增加值达到350亿元以上。
二是打造长三角区域物流中心。重点建设大港-高桥综合物流、龙门-高资专业物流、扬中临港物流、丹阳陵口物流等板块,形成以综合保税、多式联运、电子商务集配为特征的物流枢纽。重点依托国家和省级经济开发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加快发展专业配套物流基地。强化金融保险、加工增值、保税仓储等配套服务,延伸物流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整体附加值。2015年,建成交易额超百亿元物流基地3-5家,其中超500亿元1家,现代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20亿元。
三是打造长三角文化产业强市。依托西津渡文化产业园、长山科技文化园、国家数字出版基地镇江园区和江苏文化科技产业园等重点载体,推进数字出版、创意设计、网络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建成5-6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深度挖掘香醋酿造、秦淮彩灯等传统文化题材和篆刻、竹编等民间工艺,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化水平。推进文化和旅游、科技融合发展。2015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20亿元。
四是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打造软件信息产业基地,重点围绕“云神工程”建设,加快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产业发展,建设智慧旅游云、电能云、渲染云等平台和二维码国家数据中心等项目,打造云计算综合应用服务基地,到2015年,全市软件信息产业载体面积超300万平方米,软件信息业增加值超100亿元;构筑科技服务业高地,依托海工装备、医疗机械、消费电子等特色制造业集群,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科技研发、检验检测、节能环保等新兴科技服务业,加速推动国家大学科技园、镇江知识城等载体建设,加快碳核算技术平台开发、碳管理模式构建、合同能源管理创新等,创建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打造全国低碳服务输出地,建设省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到2015年,科技服务业增加值超70亿元。
五是增强城市服务经济功能。优化全市商贸设施布局,丰富商贸流通业态,延伸产业链条,重点建设一主四副市区商业中心,到2015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0亿元,电子商务占社零总额比重10%以上,商贸流通业增加值超450亿元;提升商务服务水平,规范和提升商务中介服务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到2015年,商务服务业增加值100亿元;增强金融支撑能力,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继续引进各类金融机构落户,加快推进长江路金融集聚区等重点载体建设,推动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到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220亿元,上市企业30家。
文件的出台,将全面优化镇江市服务业发展空间布局,激励全市上下共同参与到推进服务业发展、建设产业强市的工作中,加速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镇江市服务业发展格局全面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