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南通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和“落实‘八项工程’、实现‘八个领先’”的要求,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转型、抓创新、惠民生各项工作,稳中求进,开拓创新,全市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总体上好于去年、好于全省、好于预期。
1. 主要指标运行平稳。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5.2亿元,按可比价增长12%,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9.3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05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430.8亿元,增长12.3%。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9.2亿元,增长16.5%;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08.88亿元,增长13.2%;工业应税销售1241亿元,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675亿元,增长16.4%;固定资产投资813亿元,增长2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9.8亿元,增长12.7%;外贸进出口总额63亿美元,其中出口44.2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7.2亿元,增长8.5%。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65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8970元,分别增长12.5%和14%。
2. 工业保持平稳运行。一季度,全部工业应税销售增长9%,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比去年底提高5.1个百分点。从重点行业发展看,全市九大行业完成应税销售1187.94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建材、轻工食品、电力能源和机械四大行业增速较快,分别增长40.3%、19.5%、18.8%和17.5%。从重点企业看,全市应税销售前200强企业合计实现应税销售540.31亿元,增长13.7%,高于全市平均4.7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应税销售增幅5.7个百分点,占全部工业应税销售的43.6%。中远川崎、大唐吕四发电、醋酸纤维、中远船务、中建材能源、嘉吉粮油、金雪集团、韩华新能源等8家工业企业应税销售超过10亿元。
3.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055.04亿元,增长23.4%,快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7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比重为39.4%,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新兴产业产值达到742.1亿元,增长24.4%,快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8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比重为27.7%,同比提高4.1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质态良好,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3%,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实现服务业税收收入70.7亿元,增长19.4%,占全市税收总收入的47.6%,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50家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实现营业收入467.58亿元,上交利税9.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2%和31.4%。物流业发展平稳,全市完成货物运输量7093.4万吨、增长12.6%,港口货物吞吐量4643.4万吨、增长5.9%,集装箱吞吐量11.7万标箱、增长4.4%。工业企业能源利用效率继续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能耗0.1252吨标准煤/万元,下降13.1%。
4.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一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3亿元,增长23.4%,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投资529亿元,增长13.8%,增幅较去年底回升2.7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282.9亿元,增长46.8%,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到34.8%,同比提高5.6个百分点。重大项目推进顺利,140个市级重大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80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2.8%,比去年同期高3个百分点。20个重大前期项目中已有部分取得突破,城市轨道交通一期工程、中石油如东LNG接收站二期、中石油成品油管库一体化管道项目、如东—海门—崇明岛输气管道(江苏段)等取得重要进展。新开工项目明显增多,全市新开工亿元项目165个,增长33.1%。
5. 财政金融健康运行。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一季度,实现财政总收入267.4亿元,增长9.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9.2亿元,增长16.5%、同比提高7.2个百分点;完成各项税收79.3亿元,增长22.1%,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80%、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金融信贷运行良好,3月末,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7558.5亿元,比年初增加1085.9亿元,同比多增505.95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4287.1亿元,比年初增加280.64亿元,同比多增93.02亿元。企业长期投资信心有所恢复,人民币贷款中中长期贷款比年初增加114.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5%;短期贷款比年初增加94.8亿元,同比少增23.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