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抢抓省里支持淮安加快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和苏北全面小康建设的政策机遇,认真贯彻实施“八项工程”、推进“六大行动”,全市经济总体呈现“稳中趋好”的发展态势。
一、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经济运行相对平稳。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649.4亿元,同比增长27.3%;工业用电1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5%。市直8户重点企业实现利税26.4亿元,同比增长16.7%。预计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000亿元,同比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75亿元,同比增长14.5%;工业用电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虽然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但加快发展面临的困难依然较多,一些新情况值得关注。一是主要行业受需求不足影响仍处于低谷。1—2月,全市五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365.5亿元,同比增长24.4%,低于全市平均2.9个百分点。2月份,钢材价格虽有所回升,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约300元/吨,淮钢1—2月减少开票销售约3.2亿元,拖累全市开票增幅3.1个百分点。纺织等出口行业订单和利润减少,建材行业部分企业开工不足,两行业产值增幅低于去年同期。二是县(区)发展仍不平衡。从开票销售看,涟水县、洪泽县、淮阴区、淮安区、开发区、金湖县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44.6%、27.2%、26.2%、20.4%、18.2%、17.4%,清浦区增长9.3%,清河区、盱眙县下降。从工业用电看,洪泽县、盱眙县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18.22%、16.28%,淮阴区、涟水县、清河区、金湖县、开发区低于全市平均增幅,清浦区下降。三是工业发展后劲仍不足。从新开工重大项目看,缺少像天淮大无缝、实联化工等拉动力强、投资超30亿元的工业重特大项目。从新增长点产出看,全市新增长点实现产出35亿元,未达序时进度。从报装接电看,1—2月,全市大工业申请容量和完成容量分别下降57.8%和50.9%,显示支撑工业增长的增量拉动不足。
(二)重大项目建设压力加大。1—2月份,全市新开工500万元以上项目126个,新竣工500万元以上项目47个,其中重大项目3个。在建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788个,10亿元以上项目114个。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工业投资87.13亿元,服务业投资98.1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6.4%和14.6%,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98.6%。预计一季度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95亿元,同比增长24%。对比去年同期数据,前两个月,全市新审批和新竣工项目“双下降”。房地产形势持续低迷,房地产相关税收显著趋紧。经济开发区1月份土地契税仅入库3900万元,同比下降5300万元。此外,由于土地、融资等因素,部分重大商贸、工业、外资项目推进缓慢,迟迟无法落地。银行信贷总量进一步压缩,贷款发放条件更加严格,一些企业因贷款的“过桥”资金问题陷入困境;融资贵问题尚未彻底解决,一些企业近50%的盈利被银行、担保公司拿走。项目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三)财税增收形势不容乐观。汇总各县(区)上报的预计完成数,一季度全市预计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7.9亿元,仅比去年同期增长1%。分县(区)看,清河、清浦两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缺口相对较大,均为负增长,分别是-25.4%和-11.2%,总量分别低于序时进度5.3和6个百分点,且税收占比偏低,分别为65%、70%,离81.2%的要求有很大差距。经济开发区、淮阴区、盱眙县在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序时的基础上,收入小幅增长,但是税收占比偏低,分别为70%、75%、71%;淮安区、涟水县、洪泽县、金湖县财税指标完成情况相对较好,税收占比均超80%,其中洪泽县收入增幅达17.5%,税收占比达82.5%,金湖县税收占比达83.5%。从预测情况看,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一季度仅能勉强达到序时进度要求,但收入增幅较低,达到全省平均增幅难度较大,税收占比也偏低,低于目标5个百分点。
(四)外资外贸形势潜藏隐忧。利用外资方面,截止昨天,全市注册外资实际到账(已申报数)3.9亿美元;新批外资项目49个,其中新批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7个;协议利用外资4.5亿美元。对外贸易方面,1—2月份,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6.7亿美元,同比增长65.7%。其中出口5.2亿美元,进口1.5亿美元,分别增长82.6%和25.3%。预计一季度全市累计进出口10亿美元,同比增长54.3%。但对照序时进度,一季度全市到账外资可能欠序时5个百分点左右,其中涟水县、市工业园区实现“开门红”难度较大。同时,外资后劲不足问题开始凸显。前两个月,全市协议利用外资仅1.3亿美元,降幅达21.5%,是苏北唯一下降城市(全省下降26.6%,苏北增长29.1%)。其中清河区、清浦区、涟水县新批项目和协议外资均无实绩。此外,重点外贸企业进出口下降。韩泰、富士康、万邦三家重点企业进出口分别下降7%、15%、35.3%。
(五)全省进位争先难度加大。对照全省指标,特别是苏北其他四个市,从已经获知的情况看,1—2月份,我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固定资产投资等4项主要指标增幅低于苏北平均水平。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仅增长1.1%,全省垫底。与序时进度目标相比,有3项主要指标低于序时进度。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7.97亿元,同比增长24.6%,总量差序时进度57.36亿元,增幅低于序时进度5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6.67亿美元,同比增长65.7%,总量差序时进度1.33亿美元,增幅低于序时进度5个百分点;注册外资实际到账2.36亿美元,同比增长12.4%,总量差序时进度1.81亿美元,增幅低于序时进度5个百分点。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工业经济发展的困难依然较多。当前,我市面临宏观经济深度转型调整、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后的减速和区域经济发展同质化竞争叠加的多重挑战,虽然工业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但加快发展面临的困难依然较多,一些新情况值得关注。一是主要行业受需求不足影响仍处于低谷。受外需持续萎缩与内需增势放缓相互叠加、有效需求不足与产能过剩矛盾相互作用的影响,部分主要行业尤其是重点主导产业尚未走出低谷。2月份,钢材价格虽有所回升,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约300元/吨,淮钢1-2月设备检修,少开票销售约3.2亿元,拖累全市开票增幅3.1个百分点。化工产品中,纯碱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约20%,氯化铵下降约10%,烧碱价格比去年12月下降约20%,液氯价格仍在低位徘徊。1-2月,全市五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365.5亿元,同比增长24.4%,低于全市平均2.9个百分点。四大传统产业中,纺织等出口行业订单和利润减少,建材行业部分企业开工不足、应收账款增多,两行业产值增幅低于去年同期。二是县(区)发展仍不平衡。从开票销售看,涟水县、洪泽县、淮阴区、淮安区、开发区、金湖县均实现两位数增长,高于全市平均增幅,分别增长44.6%、27.2%、26.2%、20.4%、18.2%、17.4%,清浦区增长9.3%,清河区、盱眙县下降。从工业用电看,洪泽县、盱眙县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18.22%、16.28%,淮阴区、涟水县、清河区、金湖县、开发区低于全市平均增幅,清浦区下降。三是工业发展后劲仍不足。从新开工重大项目看,缺少像天淮大无缝、实联化工等拉动力强、投资超30亿元的工业重特大项目。从新增长点产出看,全市新增长点实现产出35亿元,未达序时进度,年新增销售超10亿元的重大新增长点偏少。从报装接电看,1-2月,全市大工业申请容量和完成容量分别下降57.8%和50.9%,显示支撑工业增长的增量拉动不足。从固定资产进项税额看,1月份,全市同比下降33.9%,显示设备投入持续下降,推动全市工业加快发展的后劲不足。
(二)重大项目推进和实体经济运行困难增多。受宏观形势趋紧、要素制约加剧影响,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特钢、盐化工等主导产业量价齐跌,新审批和新竣工项目“双下降”。一是土地制约加剧。国家土地政策从严从紧控制,使得各县区工业用地日趋紧张,有项目没有土地、有土地没有指标现象越来越严重,清河区、清浦区等主城区发展空间制约更加明显,部分重大商贸、工业、外资项目迟迟无法落地。二是融资制约加剧。一方面是融资难,银行的信贷总量进一步压缩,贷款发放条件更加严格,不少企业因贷款的“过桥”资金问题陷入困境;另一方面是融资贵,承兑汇票贴现成本高,在提供财产抵押的情况下,仍需要担保公司担保,不少企业每年有近50%的盈利被银行、担保公司拿走。淮安区建华管桩企业货款收入1亿元,其中,5000万元是承兑汇票,但企业支付给银行的贴息费用就高达300多万元。三是节后复工速度不快。部分项目因涉及维稳、规划调整、投资结构变化、投资法人遇有经济纠纷和资金链遇有障碍等问题,协调难度大、复工续建慢。
(三)财税指标保持高位增长压力加大。一是税源依赖度对大企业依存度大,市县两级税源长期主要集中在少数大企业。今年以来,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淮钢等市直和县区重点企业税收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下滑,今世缘集团入库税收占涟水全县税收比例超过30%,占县财政收入的50%,今年2月份仅缴纳税收2.2亿元,同比下降3%。同时重点纳税产(行)业市场低迷,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市县房地产市场仍然低迷,房地产相关税收显著趋紧。二是财政收入增幅空间越来越小。近几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保持高幅增长,年均增幅达40%,收入总量从原来的全省第十一名,上升到第八名,增收的潜力越来越小。三是新的增长点不多。重大项目是新增长点的主要来源,但由于大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达产达效需要一个较长时间,加上优惠政策的抵扣因素的影响,虽然今年来我市开工建设了一大批重大项目,但尚未进入收获期、形成新的税源。四是结构性减税影响明显。由于“营改增”、国税代征点取消等因素影响,给乡镇(街道)纳税人申报纳税带来诸多不便,洪泽、盱眙、金湖等县部分纳税人到周边省(市)就近纳税,导致我市部分零散税收也相应减少和流失,其中淮阴区、涟水县等县区每月减收超过1000万元以上。
(四)外贸进出口和外资到账压力加大。一是与序时进度差距较大。1-2月份,外贸进出口总额总量差序时进度1.33亿美元,增幅低于序时进度5个百分点;注册外资实际到账总量差序时进度1.81亿美元,增幅低于序时进度5个百分点。据各县(区)预测,一季度全市到账外资可能欠序时5个百分点左右,其中涟水县、淮安工业园区实现“开门红”难度较大。二是外资后劲不足。1-2月份协议利用外资仅1.3亿美元,下降了21.5%,为苏北唯一下降城市(全省下降26.6%,苏北增长29.1%),其中清河区、清浦区、涟水县新批项目和协议外资均无实绩。三是重点外贸企业进出口下降。韩泰、富士康、万邦三家重点企业进出口分别下降7%、15%、35.3%。
三、对策建议
(一)重抓目标推进,全力冲刺首季开门红。各地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深入分析原因,抓住薄弱环节,提出针对性措施,查漏补缺,迎头赶上。对达序时的重点指标,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争取在总量进位上实现新突破。各主管部门要按照全年目标,将逐项指标进行算帐分析,加大对指标落后县区、园区、企业的检查督促,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尽快走出困境,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二)重抓财税增收,全力促进财税平稳较快增长。要确保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税收占比达80%的要求,全力抓好财税工作。一是重抓财税征管。加大乡镇组织财税收入力度,特别是欠序时较多乡镇督促力度;加大税收排查力度,突出对重点税源、新增税源的分析监控,特别是跟踪新投产项目的进度,挖掘新税源增长点,确保税收应收尽收。二是重抓财源招引。集中精力招引新的大项目、好项目,特别是对财税贡献大的项目,对落户的项目,全面落实101%的帮办服务,促其快建设、早投产。三是重抓财源挖掘。优化项目帮办、企业运行服务,扶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支柱性企业平稳运行;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加速培植总部型企业税源;进一步优化税收经济环境,对全市县区、区区之间经营企业注册地未改变,只是经营地改变的应禁止各地实行税收先征后返或先征后补,减少相互间无序竟争,造成财力浪费。
(三)重抓项目带动,全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要抓住当前项目建设的黄金时期,持续掀起项目建设热潮,加快各类项目的梯次推进,努力形成项目建设良性循环。一是推进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对已经签约项目,要紧紧围绕项目落地率、资金到位率和投产达效率等核心指标,严格落实项目投资、建设、质量、工期等各个环节责任制,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帮助企业加快审批、完善配套、协调指标,推进项目尽早开工建设。二是是推进项目加快竣工投产。深入开展 “工业重大项目竣工投产达效竞赛活动”,对在建的项目,排出竣工计划,按照节点会办推进;对已竣工的项目,加大生产资源要素的调度,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提高企业发展信心,促进尽快达产达效。三是推进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和技术创新力度。确保增加产能,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重抓环境优化,全力促进实体经济平稳运行。要把促进企业健康运营作为稳增长、保全年的重中之重,更加扎实细致地做好企业服务工作,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一是积极保障用地。一方面,积极组织对重特大项目进行策划包装,积极争取点供指标。另一方面,对投资强度达不到要求的项目逐个过堂会办,通过追加投资或“腾笼换鸟”等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二是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强银企对接,组建国有担保公司,为项目建设融资搭建平台,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可借鉴洪泽、金湖等县“扩大基金规模缓解融资难题”的方法,通过政府扩大出资规模、鼓励民间入股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应急互助基金规模,同时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壮大基金管理队伍,最大限度地发挥基金功效,为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供长期保障。三是解决用工难题。定期开展企业用工和农村劳动力就业意愿调查,举办系列招聘活动,吸引本地劳动力就地就业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四是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软环境建设,对涉企收费情况要进行清查;行政执法等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帮助和服务,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行政稽查。
(五)重抓资源集聚,全力冲刺外贸指标。要针对当前开放型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扎实工作,从根本上扭转薄弱环节,力促全市开放型经济实现较快增长。一是突出外资招商。继续深入推进“外资招商百日竞赛”活动,突出各县(区)主要领导亲自带队,开展驻点招商、专业招商、产业招商。二是强化台资集聚。加大广州、深圳、东莞等台资、外资密集区的招商频度,加强与岛内行业协会、产业工会沟通联络,瞄准岛内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定向招商,积极引导现有台企增资扩股,确保台资占比超过50%,力争今年获批国家级台资产业转移集聚示范区。三是推进项目建设。对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每月现场跟踪推进,新批及在建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每月通报进展情况。对重大项目集中会办,重点企业“一企一策”上门帮办,确保全年注册项目开工率50%以上,在建项目竣工率30%以上。四是壮大外贸进出口。梳理落实今年重点培育发展壮大的100家存量进出口企业和100家新增长点企业,实行市、县(区)领导、商务部门领导挂钩服务制,随时掌握企业运行动态,协调解决困难。加大苏美达等大型进出代理公司来淮设立代理进出口平台推进力度,加快代理机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