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徐州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来源:徐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3/5/2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21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各项部署,积极应对错综复杂宏观形势,坚持又好又快工作导向,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深入实施“八项工程”,全力推进“三重一大”,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一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18.3亿元、增长12.0%,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2.3个和4.3个百分点。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工业运行基本平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13.6亿元、增长13.3%,增幅居全省第六位。六大千亿元产业产值合计完成1897.5亿元、增长19.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8.9%。煤盐化工增势较好,产值完成404.6亿元、增长37.6%;装备制造、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冶金和建材产业平稳增长,实现产值530亿元、498.3亿元、212.6亿元和92.2亿元,分别增长19.2%、21.8%、19.6%和28.5%;光伏市场略有回暖,中能硅业产能已恢复约80%,一季度销售量环比增长59%。县域工业领跑全市,一季度,五县(市)和铜山、贾汪区合计实现工业产值1777亿元、增长31%,占比达到83.2%,增幅高于全市14.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完成761.4亿元、增长25.3%,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发展较快。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347.6亿元、增长12.4%,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0.4个百分点,占比提高0.5个百分点。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0.6亿元、增长51.9%,增幅同比提高39.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位。产业集聚不断提升,50家省、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营业收入完成276.2亿元、增长22%;集聚区入驻企业和商户6707家、增长24%。重点培育的36家服务业大企业(市场)营业收入完成488亿元、增长15.1%,其中润东汽车集团、徐州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徐工物资营业收入分别达34亿元、33亿元和30亿元。

  (三)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全市农业增加值完成73.8亿元、增长5.1%。粮食生产形势良好,越冬小麦苗情已接近常年水平,一、二类苗面积达454.3万亩,较上年增加3.8个百分点;全市新增部、省级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16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2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7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正按计划有序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势头稳健,全市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260.8亿元、增长18.3%;带动农户169.9万户、增长10.1%。二次进军荒山绿化工程四期1.9万亩基本完工,已栽植树木208万株。

  (四)投资拉动持续增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6.2亿元、增长23.7%,比去年四季度环比提高1.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完成339亿元、增长30.1%,增幅同比提高21.4个百分点。重大项目顺利推进。截至3月底,当年实施的200项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35.1亿元,丰沛铁路、徐工挖掘机产能提升等159个项目完成或超额完成节点计划,徐工重型汽车等67个项目开工建设,开工率达101.5%。前期推进项目中已有徐工集团四轮一带、徐州东兴能源二期2个项目提前开工建设。截至4月初,全市255项城建重点工程已开(复)工111项,开工率达44%,完成投资95亿元。

  (五)市场消费基本稳定。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65.3亿元、增长12.9%,增幅居全省第五位。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完成211.6亿元、增长14.8%。市区23家骨干零售企业销售额完成22.7亿元、增长5.8%。吃、穿等生活必需品消费增长稳定,食品和衣着类零售额分别增长16.3%和13%。家具、建材类销售受房地产市场回暖影响增势较高,分别增长26%和21.2%。物价涨幅保持较低水平,一季度城市居民消费物价上涨2.7%,较1-2月份涨幅回落0.4个百分点。

  (六)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04.5亿元、增长15.3%,总量和增幅分别居全省第四位和第六位。税收收入完成82.1亿元、增长13.3%,占比达78.6%,比去年底提高1.1个百分点。县域财政收入贡献较大,五县(市)和铜山区、贾汪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合计完成70亿元、增长19.8%,增收贡献率达83.4%。金融运行保持平稳。到3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692.57亿元,比年初增加328.5亿元、增长14.4%;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142.8亿元,比年初增加95.57亿元、增长16.7%。

  (七)民生实事推进较快。3大类10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面推进,市区林荫路达标工程等10项超额完成节点计划,其余90个项目均按时完成节点计划。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预计分别达6063元和3624元,增长8.4%和11.4%。就业形势总体较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4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01万人,均超额完成序时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39%。社会保障覆盖面持续扩大,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职工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02.54万人、146.96万人、79.31万人、76.28万人、59.47万人,五大险种覆盖率均在97.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