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芝明副主任在中国欧盟商会南京分会座谈会上的讲话
江苏既是开放大省、又是制造业强省,工业发展已经逐步进入成熟期,现已形成机械、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冶金、纺织、轻工6个万亿元级产业,其中机械、纺织产业规模列全国第一,电子信息、石化、冶金产业列全国第二。同时,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发展格局也初步形成。当前,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取得新突破,我省“十三五”期间将聚焦创新型经济发展,着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引领产业升级的新兴产业集群,使先进制造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力。
一、围绕中高端发展目标,加快发展六大新产业
“十三五”时期我省将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强化创新发展、高端发展、特色发展,重点加快发展六大领域,带动一批新兴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抓住当前信息经济新一轮发展契机,以“互联网+”行动为抓手,着力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广泛深度应用,持续推动商业模式和业态创新。二是生物和新医药产业。以基因技术创新和应用为引领,着力推动重大创新药和疫苗创制,促进医疗器械高端化发展,加快发展移动医疗、精准医疗等新业态。三是绿色低碳产业。以低碳、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为重点,全面推进资源节约,深入推进节能减排,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四是高端装备产业。以高端装备、数控机床、智能集成制造等为抓手,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制造业基地。五是新材料产业。重点推进结构新材料石墨烯等前沿新材料快速发展,推动关键材料高端化、规模化应用,推进特色资源新材料可持续发展。六是数字创意产业。把握数字化生活消费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和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打造一批新型数字媒体产业。
二、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快传统行业去产能
“十三五”时期,我省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压减过剩产能,促进中高端产能比重持续上升。到2020年,压减煤炭产能800万吨、钢铁产能1750万吨、水泥产能600万吨、平板玻璃产能800万重量箱、船舶产能330万载重吨,在轻工、纺织、印染、电镀、机械等其他传统行业也退出一批低端低效产能;腾出空间发展一批中高端产能,实现经营性亏损显著下降的目标。今年是全面化解产能工作的第一年,我省年内计划压减煤炭产能600万吨、钢铁产能390万吨、水泥产能380万吨、平板玻璃产能300万重量箱、船舶产能330万载重吨。目前各项工作稳妥推进,主要依靠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办法进行。
同时,我省还将继续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行动,遵循市场机制、国际惯例和商业原则,通过直接投资、工程承包、技术合作、装备出口等多种方式,加快推动有实力、有意愿的江苏企业“走出去”拓展更大发展空间,进一步提升我省国际化水平持续发展竞争力,更好地服务国家开放发展大局和外交工作大局。在此基础上,我省还制定综合性鼓励政策,支持产能过剩行业加快兼并重组步伐。
三、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构建产业新体系
“十三五”伊始,江苏省委、省政府站在全面推进国际化、高端化等角度上,规划了“一中心、一基地”重大建设目标。“一中心”即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一基地”即加快制造强省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未来五年,重点抓好三方面任务:一是大力提升创新能力。立足全国、放眼全球,着力引进一批世界著名研究机构、跨国公司区域性研发中心,吸引一批国际知名院校合作办学,引进一批经验丰富、实力较强的国内外股权投资机构,增强高端创新要素供给能力。二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相融合。整合科研、产业、资本等发展资源,重点围绕产业链当中影响核心竞争力的部分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当中形成关键技术的领域跟进资金链。三是强化企业主体作用进一步释放企业在创新建设中的活动。为了引导和支持企业参与“一中心”“一基地”建设,我省推出了企业制造装备升级和互联网化提升两大计划。引导企业把制造的根扎在研发上,特别是把企业研发机构做优做强做活,提升创新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