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整版报道江苏沿海地区发展十年来取得的成绩

来源:区域经济处(苏北发展处) 2020/1/6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18

  北望环渤海,南融长三角,西启新亚欧大陆桥,地处沿海、长江和陇海兰新线布局主轴线交汇区域——沿海发展,是江苏的世纪梦想。20096月,国务院第68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标志着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沿海发展迎来历史性机遇。 

  我省沿海地区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人口2000万,海岸线长954公里,拥有约占全国l4的滩涂湿地。《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赋予了沿海发展全新的战略定位:建设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的工业基地,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和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江苏沿海开发十年来,围绕国家规划确立的目标定位,从背朝大海拥抱大海,展开大布局、构筑大载体、发展大产业,沿海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城镇和社会面貌迎来喜人巨变,沿海人民钱袋子鼓了、幸福感强了:地区生产总值每年跨越一个千亿元级台阶,2013年,沿海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2018年达到1.67万亿元,占全省比重从14.5%跃升至18%2015年,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2018年达到87600元,是2009年的2.6倍。城镇化率从2011年的55.2%攀升到2018年的64.9%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高地。省发改委副主任徐光辉说,进入新时代,一带一路倡议以及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在江苏沿海叠加交汇,不久前公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继续推进江苏沿海地区发展20198月江苏自贸区连云港片区获批,拥有通江达海、承东启西、联接南北区位优势的江苏沿海地区,将在国家新一轮战略布局中成为东部区域增长极的重要板块,我省两千里海岸发展蓝图正加速实现。 

  海陆空并举,打造沿海立体交通走廊 

  20191216740分,D5691次首班列车从连云港站出发,直奔淮安而去。上午9时,首趟从盐城站开出的D5618次列车也迅疾驶向徐州东站。苏北地区高速铁路网逐步成型,让连云港、盐城融入全国高铁网。目前,沪通铁路一期、连徐高铁、盐城至南通铁路等项目建设正稳步推进,高铁上的南通也指日可待。 

  飞驰的高铁,让江苏沿海地区融入全国高铁网。海港建设,则让江苏沿海地区陆海联运优势尽情发挥。69日,565台上汽名爵汽车在连云港港口69号泊位装船,搭乘国内新型滚装船安吉23”号轮出口智利、秘鲁等南美国家。 

  这样的忙碌场景,每天都在连云港港口出现。身处陇海兰新大动脉、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东起点,连云港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桥梁作用愈发凸显。 

  强大的远洋运输能力依托于港口基础设施的完备。20164月,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二期工程于20179月开工建设,预计2021年建成。至2018年底,连云港港拥有59个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总吞吐能力达到1.45亿吨。 

  以连云港区为主体、赣榆港区为北翼、徐圩港区和灌河港区为南翼的一体两翼组合大港,盐城港一港四区和南通港一港十二区江海组合港群格局初现。徐圩、赣榆、滨海、射阳、大丰、洋口、吕四等一批新兴港区成为后起之秀,填补除连云港港连云港区之外的空白地带,进一步优化了沿海港口错位发展、互动并进的港口群体系。 

  在空港建设上,南通兴东国际机场是上海国际航空枢纽辅助机场,平均每周 262个航班,通达39个城市,进入全国主要机场行列。南通新机场建设纳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作为上海国际航空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一体化先行示范工程、国家重要的区域航空枢纽、全国领先的综合交通枢纽、长三角北翼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并按照空铁一体化要求着力打造轨道上的机场,通过北沿江高鉄和沿海通道连接上海。 

  高速公路,是沿海地区间高效灵活的运输方式,沿海以高速公路和普通国道为骨架的三纵六横干线公路网络,实现了县县通高速20157月临海高等级公路全线建成通车,途经沿海地区3个市、17个县(市、区),连接沿海18个新区和开发区、10个港区和9个旅游区,将沿海地区串联成线。与此同时,过江通道能力不断增强,长江不再是天堑。苏通大桥、沪崇启大桥相继建成通车,沪通长江大桥预计明年建成通车。 

  新动能转换,新型工业基地初步建成 

  加快产业升级,着力构建先进制造业体系,我省沿海地区集聚了一批以中石化炼化一体化、悦达起亚汽车、三一重工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企业,新型工业基地初步建成。 

  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医药是连云港三大优势产业。恒瑞、豪森、康缘和正大天晴四大医药企业主营业收入全部进入中国制药工业前50强,打造国内知名的中华药港。新材料、新能源、新信息技术三大新型产业,为连云港打造了独具港城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中复神鹰干喷湿纺千吨级高强/百吨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项目打造一带一路倡议的标杆、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区获批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 

  盐城建成大丰、射阳、阜宁、东台四大风电产业园,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居全国首位,是海上风电开发的主战场,新能源企业闻风而来,集聚华能、国家电投、上海电气、金风、协鑫、远景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可再生能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宝武2000万吨绿色精品钢、总投资18亿美元的韩国动力电池、总投资850亿元的金光循环经济科技园等产业龙头项目相继在盐城安家,中海油 LNG、中石油 LPG、宝丰特钢等一批重特大项目加快推进, 28家央企在盐城布局。在宝武盐城项目所在的滨海县东片区,10平方公里的滨钢未来城也将配套落成。 

  南通不仅是船舶海工的产业示范区,还是全国著名的纺织之乡,高端纺织成为南通市三大重点支柱产业之一,产业规模约占全省的15%。海洋工程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约化转型,产业规模全国第二,船舶和海工占全国市场份额分别达1/101/320181月,中远船务为挪威船东设计建造的深海动力定位原油转驳船“N697-CTV”出海试航,这艘低能耗、低排放的大型油轮被称为海上多面手,代表着世界海工船舶的未来发展方向。 

  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推动沿海地区发展动能转换和结构调整。2015年前后,江苏海洋产业结构从原先的二、三、一逐渐转化为三、二、一2018年三次产业占比为4.046.9:49.1,海洋服务业占比进一步提高,201610月,南通市获批国家首批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2018年连云港、盐城获批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至2018年,沿海地区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累计有13家,国家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贴项目累计有14个。 

  生态大保护,沿海美丽画卷渐次展现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仅为江苏沿海发展打下了绿色的生态本底,还打造了多彩的生态画卷2009年以来,江苏沿海地区在全国率先划定生态红线,对12大类、92个重要生态功能区实施强制性保护。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为嵌点的林业生态网络渐次形成。当前,沿海地区林木覆盖率已达25%左右,比2009年提高5个百分点;被称为地球之肾的滩涂湿地备受重视,自然湿地保护率达46.6% 

  1117日,盐城黄海湿地公路自行车赛举行,1200余名专业骑手和自行车爱好者纵情驰骋在黄海湿地边的海堤公路上,和他们一路伴飞的,是丹顶鹤、灰鹤等越冬候鸟——这是自今年7申遗成功后,盐城黄海湿地迎来的第一次大规模候鸟迁徙期。河海安澜、碧水畅流、鱼翔浅底、鹤舞鹿鸣、候鸟欢飞、游人如织”——129日印发实施的《盐城黄海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及可持续发展三年行动纲要》描绘的生态图景。 

  依托生态保护特区、国家湿地公园、世界自然遗产,盐城多次举办中国盐城丹顶鹤国际湿地生态旅游节、大丰麋鹿文化旅游季、恒北梨花节、盐都杨侍草莓节等节庆活动,2018年,盐城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33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74.2亿元。连云港则连续22年举办连云港之夏旅游节,南通连续16年举办南通江海旅游节 

  从连云港到南通,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动人乐章。位于黄海、东海和长江三水交汇之处南通圆陀角省级湿地公园,是江苏最早看到日出的地方。灌云县开山岛湿地保护小区地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的核心地带、连云港珍禽保护区南缘,为鸟类提供了休憩之所……沿海地区新建生态保护小区共16处,滨海自然湿地保护范围逐步扩大。 

  良好的生态本底,加之大片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织就的大地景观,沿海孕育了一批乡村旅游典范。围绕沿江、沿海、城郊三核,南通重点打造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和休闲农业精品景点,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示范点3个,以及国家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园区)25个、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10个、休闲观光农业示范村6个。全市年接待游客近100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达4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