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市认真落实中央、省决策部署,对标争当“一个龙头、三个先锋”新使命,全市上下形成了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在全省2018年度综合考核中获评第一等次。今天起,本报推出“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高质量发展走前列”特别报道,深度聚焦我市推动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城乡建设、文化建设、生态环境、人民生活和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探索和成效,激励全市上下在新起点上奋发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深入开展“解放思想、追赶超越、争当先锋,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市委形成了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工作方案,排出了“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确定追赶超越的目标、路径和举措
■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市委市政府明确,以重大项目推动国家战略机遇落地转化,以重大项目推动产业、城市、交通能级提升,以重大项目推动民生福祉、生态质量、社会治理改善提升
■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我市把经济社会发展与党的建设一体落实,着力构建导向鲜明的综合考核体系,有效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招商局重工厂区一角。 许丛军 摄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
2018年是高质量发展的开局之年,我市按照“六个高质量”要求,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市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在全省首次实施的以高质量发展为指向的年度综合考核中,南通获得2018年度设区市综合考核第一等次。
思想引领 聚焦争当先锋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江苏省委提出,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未来一个时期最鲜明的导向,力争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全国前列,努力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江苏贡献。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推进经济发展高质量、改革开放高质量、城乡建设高质量、文化建设高质量、生态环境高质量、人民生活高质量。
2018年1月28日,南京。当天下午,省委书记娄勤俭来到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南通团,与代表们一起审议省政府工作报告。他在讲话中殷切期望:南通要在国家大战略中抢抓发展机遇,迈开追赶超越的步伐,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进程中发挥好主力军作用。
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如何把中央精神、省委要求落到实处?南通决策层提出,在全市开展一次解放思想大讨论,统一认识、凝聚人心、激发干劲,在实干苦干中追赶超越。
2018年4月4日,在全市“四个全面”抓落实“追赶超越”争标兵季度工作会议上,市委对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作出部署,动员全市上下通过思想大洗礼、观念大变革、精神大振奋,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动力。
从那时起,全市上下形成领导率先垂范,各地、各部门分层组织推进,社会广泛参与开展大讨论的生动格局。
5月初,省委书记娄勤俭履新江苏后首次深入南通实地调研,进一步赋予南通“一个龙头、三个先锋”的新使命,勉励南通努力成为江苏沿海崛起的龙头,争当全省解放思想跨越赶超的先锋、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先锋、新时代全省干事创业的先锋。
南通解放思想大讨论的主题,得以进一步明晰:解放思想、追赶超越、争当先锋,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聚焦省委“六个高质量”发展,重点解决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干的问题,统一思想认识,明确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和具体路径。
全市上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找准“争当先锋”的着力点、发力点。市委专门组织调研组赴宁波、杭州、深圳等地学习调研,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等方面找差距、比不足,在发展机遇、区位条件等方面看优势、挖潜力,在发展路径、推进举措等方面取真经、谋实招。
结合南通实际,市委提出全面对标学习宁波、佛山,城市建设重点学杭州、创新发展学深圳,紧盯先进对标找差,奋力追赶争当先锋,并研究出台了《南通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工作方案》,确定追赶超越的目标、路径和举措。
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认清了面临的机遇、自身优势、存在短板,进一步开阔了思路,克服了“甘居中游”心态,找准了学习追赶的标杆;进一步找准了同频共振的契合点、优势转化的发力点,排出了“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
项目推动 发力追赶超越
进入新时期,南通站到了发展的“风口”上,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等机遇叠加,为南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高平台和广阔空间。
省委省政府站在落实国家战略的高度,明确支持南通建设上海“北大门”。去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南通视察时指出,要以国际一流水平规划建设通州湾海港,把通州湾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
如何把机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市委市政府提出,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以重大项目推动国家战略机遇落地转化,以重大项目推动产业、城市、交通能级提升,以重大项目推动民生福祉、生态质量、社会治理改善提升。
南通中央创新区拉开框架,五山及沿江地区“产业退、港口移、城市进、生态保”,通州湾海港、新机场规划、中天精品钢建设等重大项目取得突破……这些重大项目,是南通实现融入国家战略、打造枢纽经济、推动创新发展、培育地标产业、建设品质之城的重大突破。
聚力追赶超越,加强党的建设是保障。市委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工作谋划与督查考核一同部署、经济社会发展与党的建设一体落实,着力构建导向鲜明的综合考核体系,有效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实施党建工作乘数考核法,由过去的“加减分思维”转变为“乘数思维”,发挥党建工作的杠杆作用,强化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导向。
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感到肩头的担子更重了。“四个全面”考核量化分解为112项考核指标和24项加减分指标,指标体系覆盖全面,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改革开放高质量、生态环境高质量等板块体现补短板、强弱项要求。“产业项目考核第一年突出项目开工,第二年注重项目竣工转化率,第三年强化项目投入和转化达产,体现了‘实’的要求。” 一位国家级园区负责同志说,这样的考核有利于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行稳致远。
贯彻落实省委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市委制定出台实施办法,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定升迁,重视在实践中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让每一位干部都感到有动力、有压力、有奔头。
协调发展 冲刺全面小康
总投资150亿元的江苏恒科二期项目正在抓紧实施,总投资30亿元的通富微电智能芯片封装测试项目二期项目预计6月竣工,总投资180亿元的阿里巴巴云计算数据中心土建已竣工,正在进行机电安装……2019年一季度项目建设点评会上,各地展示的重特大产业项目让人振奋。
由于持续推动项目建设,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市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2018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工业用电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在省综合考核中,我市人均GDP发展指数全省第一。
初夏时节,位于苏通大桥下游长江边的通海港区码头一片繁忙。这座去年6月底刚刚开港的港区,今年3月单月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9万标箱,而搬迁前的南通港集装箱分公司最高年吞吐量仅为60万标箱。围绕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我市加快推动江海联运枢纽、空铁枢纽、互联网枢纽建设,不断提升交通发展能级,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区域影响力的经济枢纽。
今年春节回乡过年的王先生对家乡的变化感到惊艳——长江边杂乱的码头变成大片的绿地,五山更加葱绿,中央创新区横空出世……我市不断深化“三城同创”,大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中创区建设、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保护、通州湾海港建设、新机场规划建设等重大项目加快突破。推进大整治、构建大体制、完善大机制,深入开展“263”专项行动、“三河三行业”整治,PM2.5平均浓度全省最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全省最高。城市能级提升、生态环境改善,让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凸显。
高质量发展还体现在改革开放、文化建设、人民生活等方方面面——
深化陆海统筹、“放管服”等改革,“一支队伍管执法”被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确定为典型,抢抓国家战略机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新增省级开发园区数全省第二;
围绕“社会文明程度高”的要求,扎实推进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实现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县(市)全覆盖,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高考主要指标全省领先,获评首批“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公众安全感持续位居全省前列。
……
支撑一个个数据、一串串荣誉的,是全市上下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的扎实举措。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正为南通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集聚能效,并将不断开创“强富美高”新南通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