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门赴京办恳谈会 16个项目吸金超200亿

来源:人民网2019/12/18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24

活动现场。俞新美摄

17日,2019江苏海门(北京)产业发展合作恳谈会在京举行,200名来自央企国企、外企民企、知名创投及科研院校等领域的嘉宾参加,云城数据中心、高端医疗器械生产、核心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等16个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超200亿元。“海门与北京虽然相隔千里,但颇具渊源,有着十分广阔的合作前景,我们通过借力北京在人才、科技、资本等方面的资源,重点推动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广的项目加快落地进程,为海门高质量发展积蓄了强劲动能。”海门市委书记陈勇在致辞中说。

陈勇介绍,百年前,海门先贤张謇先生赴京赶考,成为清末状元,从那时起,张謇就奠定了“父教育母实业”的思想基础,成为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先驱,也给海门留下了创业创新的宝贵精神财富。近年来,海门与北京合作进一步加深,落户海门的外来资本和项目中来自北京的近三成,涉及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云计算、大数据、文化旅游等多个新兴产业领域。

据悉,海门全力打造“审批最简、服务最优、效率最高”的优质营商环境是本次恳谈会的亮点。海门政务环境“零障碍”、政策支持“全方位”、要素保障“全覆盖”,政务服务全过程“不见面”办理事项占比达98%。开办企业、不动产登记、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最少仅需1个、2个、20个工作日办结。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帮办代办、综合协调和联合竣工验收、市领导“双挂钩双推进”和“直通车”等多项机制,点对点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难题。

“我们将加快推进平台载体的功能完善,优化拓展资源配置空间,提升‘全要素’保障能力,使战略性投资项目与平台功能承载力真正形成‘门当户对’;我们将始终秉持‘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带着情怀服务,全力以赴为大家营造优质的营商环境和舒心的生活环境;我们将继续提供高度集成的政策支持,在产业扶持、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等方面,进一步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人才创新创业,让投资者实实在在享受获得感。真诚期盼各位新老朋友能一如既往地关注海门、支持海门、投资海门,共同谱写携手合作、互利共赢的美好未来。”陈勇表示。

活动期间,海门与北京通州区签署了“海门市与通州区共同推进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将重点在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文化旅游、教育卫生、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海门东临黄海,南依长江,与上海市中心直线距离60公里,是长三角北翼联通上海、苏南的重要节点城市。当前的海门,正处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多重战略叠加交汇点,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的北沿江高铁、南通新机场、通州湾新出海口等一批与海门密切关联的重大项目规划建设,拉近了海门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时空距离。

近两年来,海门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在去年江苏首次高质量发展考核中,海门列63个县市第8位、南通第1位,被江苏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市”。在近期发布的全国各类百强县市名单中,海门入围综合实力、工业经济、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四大榜单”,排名均位于全国前20强,综合实力稳居江苏前8位。

此外,海门地区生产总值在苏中苏北率先进入“千亿俱乐部”基础上,继续保持高位增长,今年前三季度增幅突破了6.5%。工业应税销售连续31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名列全国工业百强县第14位。去年以来,海门新开工超10亿元重特大项目38个,到账外资6亿美元,9个项目列入江苏省级重大项目。海门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分别突破56%和36%,全市人才总量23万人,人才综合竞争力列江苏第8。去年,海门居民可支配收入达3.76万元,增长9.5%,总量列苏中苏北县市第1。居民人均储蓄超10万元,位居江苏县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