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江阴靖江将共同打造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实验区

来源:人民网2018/09/01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24

研讨会现场。

“无论从上级要求、客观条件来看,还是从历史渊源、现实基础来看,江阴、靖江都是扬子江城市群中最有可能实现跨江融合发展的城市。”31日下午举行的创建江阴—靖江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实验区研讨会上,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陈金虎如是表示。

江阴和靖江是江苏江南江北唯一临江设立的县(市),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历史上曾经同属一个行政区。早在2003年,江阴、靖江两市抓住沿江开发战略机遇,依托江阴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优势,共同建立江阴-靖江工业园区,探索跨江融合发展之路。“人们常把15周年称为‘水晶婚’,意思是彼此相互了解、肝胆相照,像水晶一样晶莹透明。”面对江阴的“告白”,靖江市委书记赵叶也“喊话”:“从跨江联动到跨江融合,江阴靖江的合作必定更上层楼,南北两岸的协作必定开辟新路。”

当天,江阴、靖江两地党委政府“一把手”及各部门、园区负责人齐聚一堂。面对联动模式遭遇的“成长的烦恼”,面对江苏省委“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如何深化跨江融合,高起点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江阴与靖江又坐在了同一答题桌前。来自江苏省政府研究室专题调研组的各位专家,亦为两市未来发展把脉问诊、出谋划策。这是江阴-靖江工业园区成立以来,两地在常态化召开联动开发协调会基础上的又一新实践,专题研讨江阴、靖江如何共创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实验区。

“融合发展绝不是搞什么一加一等于二的城市扩张,而是要达成一加一大于二的共同发展、共同提升,这也正是我们打造实验区的根本目的所在。”会议伊始,陈金虎在致辞中谈及他对实验区的初步设想——创建江阴—靖江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实验区,就是要致力于打造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有影响、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显地位、在扬子江城市群建设中当标杆的实验区,要将实验区打造成跨江融合的先行区、特色产业的集聚区、长江大保护的样板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

陈金虎表示,在加快高质量发展上,江阴、靖江两地目标一致、愿景一致,下一步就应该是步调一致、合力推进,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探索搭建更多覆盖两地的公共资源共建共享平台,逐步实现两地公共服务制度、服务标准、服务内容的同城化,进一步加强两地社保、教育、文化、卫生、养老、体育等公共服务对接,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文明创建、平安法治等社会治理合作,以“六个高质量”的统筹实施、协调推进,真正为两地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为全省跨江融合发展提供新路径,为扬子江城市群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乃至长江经济带建设作出新探索。

创建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实验区,是一项立意高远、内涵丰富的系统工程。为更好地推进该实验区的建设,当天的研讨会还邀请了多位专家学者组成的智囊团。江苏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沈和发布了《关于创建江阴-靖江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实验区的调查与建议》。调研成果显示,到2017年,江阴-靖江工业园区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1亿元,规模工业产值201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0亿元,经济总量分别占江阴和靖江的5%、10%左右,形成了中国民营造船、国家重钢结构两大基地和船舶、冶金、港口物流等特色产业,在产业转移、人才交流、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等方面积累许多经验,已经成为全省南北合作、跨江融合发展的排头兵。

“创建江阴-靖江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实验区,条件具备,时机成熟,正当其时。”沈和认为,创建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实验区,重点是跨江融合发展,关键是体制机制创新,核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创建过程中,要从注重园区产业合作转向更加注重城市深度融合,从注重产业转移规模转向更加注重产业创新质量,从注重经济开发转向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从注重建设项目落地转向更加注重发展机制创新。确保通过3-5年时间,基本建成“民生共享、产业共荣、设施共建、生态共美、社会共治”的高质量跨江融合发展实验区,并形成公共服务同城化效应、产业升级绿色化效应、空间布局一体化效应、社会治理现代化效应等“四个鲜明效应”。

作为研讨会的东道主,靖江市委书记赵叶不无动情地说,今天的靖江,迎来了国家、省推动区域一体化的宝贵机遇,“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坚定的信心乘势而上、当好先锋;站在跨江联动15周年这个承前启后的历史时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坚定的使命加快融入苏南的步伐;感怀长江两岸一衣带水的深厚情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要凝聚最广泛的共识创造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新实践。”

赵叶表示,靖江将在区域一体中找准新定位,在跨江融合中激发新动能,在同城共建中提升新境界。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高点定位靖江发展,瞄准创造高质量跨江融合实验区目标,强化系统性思维,突出整体性谋划,努力实现历史性突破,不断创造示范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