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地处里下河腹部地区的江苏省兴化市,大力弘扬“板桥故里、水浒摇篮”的实干文化,咬定“奋力超千亿、全面达小康”的目标,努力把地理位置的“洼地”变成区域发展的“高地”,以实干实绩守牢初心使命、交出过硬成果。
聚焦全面小康 打造民生福地
相关数据显示,兴化目前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实现程度指数为90.9。该市将紧扣“高水平”目标和“全面性”要求,确保年底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经济薄弱村基本脱贫。同时,进一步完善动态监测机制,持续跟踪已脱贫人口,加强相对贫困户、贫困边缘户的后续帮扶,防止“刚达线、又返贫”现象发生。
兴化坚持扶智与扶志、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增强致富内生动力,确保高水平全面小康圆满收官。坚持向问题叫板、让群众叫好,围绕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收入保障、教育医疗养老等问题,持续加大民生投入、补齐民生短板、办好民生实事,统筹抓好“大事小事”和“长期短期”工作,用心用情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项目建设 打造转型高地
兴化市坚持“大抓项目、狠抓项目”,全面提高落地率、开工率、竣工率,力争在30亿元、50亿元工业项目上取得突破,以优质项目扩大有效投资,以优质增量带动存量转型。
坚持全局意识、系统思维,坚定不移推进不锈钢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集中冶炼、金桥焊接材料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戴南园区创建省级高新区,争创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锚定精深加工、终端食品、品牌食品方向,推动健康食品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开发区创建以健康食品为特色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深谋实抓脱水蔬菜行业转型升级,着力解决税收贡献度不高、无序发展、粗放排放等问题,以品质品牌提升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常态化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对企业服务实行清单式管理、跟踪式督办、销号式解决,力争营商环境评价在全省“第一方阵”中位次前移。
聚焦环境保护 打造生态高地
“绿色生态是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兴化市委书记李卫国表示,将聚焦环境保护,打造生态高地。
更大力度解决突出问题,深入推进“263”专项行动,有序实施乡镇环保体检督查和问题整改,加快历史酸洗污泥处置和“小散乱污”企业整治,全面排查摸底、全力整改见底。
更严标准提升环境质量,统筹实施“五水共治”、退圩还湖等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垃圾分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重点工程,加快国家田园综合体、省市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建设,努力打造乡村振兴特色样板和美丽乡村典型示范。
更实举措做好“生态+”文章,深化全域旅游创建,推动生态与农业、旅游、文化、体育、健康等融合发展,把生态优势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富民优势。
聚焦红色领航 打造党建高地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兴化市一如继往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持续学深学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新思想在兴化全方位落地、创造性落实。
紧扣“五聚焦五落实”,系统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程,精准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驰而不息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和省市委《具体办法》贯彻落实,一体推进中央、省委巡视和市委巡察整改工作,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持续深化“燃烧激情、争先进位”系列活动,落细落实“三项机制”,发挥“骏马奖”“蜗牛奖”双向激励作用,推动全市党员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对标找差、担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