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农业三项补贴有什么变化?”“我家的2亩水稻前几天被台风刮倒了,我参加了农业保险,能赔到钱吗?”“变换工作时,农民工交纳的养老保险费如何转移?”……
这是记者近日在仪征市铜山办事处红光村采访时,看到的该村“e阳光”手机APP上村民们的最新留言。有问题不找村干部而是登录手机APP咨询,这是村民中今年逐渐流行的新做法。
去年下半年,省农委在全省启动农村集体“三资”(资产、资金、资源)管理“阳光行动”试点,要求各试点村利用手机推送模式,定期推送农民关心的内容,把农民对集体经济的“三权”(知情权、民主监督权和决策参与权)真正落到实处。省农委农业行政执法总队工作人员朱斌去年8月被下派到红光村担任第一书记,他主动要求第一个“吃螃蟹”。去年10月,红光村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出全省第一个 “e阳光”手机APP平台并投入试运行,目前全村788户村民中,安装下载量已超过400户,点击量超过7000人次。红光村的手机APP模式被省农委多次总结推广。
“e阳光”手机APP是一款在智能手机上运用的手机软件,无论村民身在何处,只要打开手机、上网登录,就可以查询到本村的资产资源资金、各项财务收支明细、村情动态、三农政策和自家的补贴、保费上缴等信息,还可以留言与村干部进行沟通交流,内容丰富,操作简便。
朱斌介绍,“e阳光”手机APP软件开发只花了5万元,以后其他村可以免费套用,不用再花钱开发,农民使用也只花个流量费,但却解决了村级工作中一些长期存在的难题。首先是解决了村务党务财务等公开问题。以前各个村虽有村务公开栏,但地点固定、内容单一、时效性差,外出村民看不到,群众参与性不强。其次解决农民参与村务管理和监督的问题。现在很多年轻人在外务工,有的搬到城里定居,村里要聚起来开个会讨论个事都很难。有了“e阳光”手机APP,无论是干部发通知还是农民查询信息、提问题提意见都变得很容易。
“e阳光”手机APP的推广运用深受农民欢迎,但对村干部却是“考验”。刚开始时,红光村村干部中反对声很大,他们担心这是自找麻烦:村里的“三资”如何使用,以前村干部商量一下就决定了。收支情况网上公开后,村民知情权大了,随时随地可以查根问底“找麻烦”,办事不能像以前那样自由方便。
实践证明,“e阳光”手机APP推广应用后,“三资”管理使用公开透明,倒逼村组织规范运行,杜绝了腐败,消除了村民对村干部的误解,反而促进了村里工作的开展。
谈起今年7月中旬,村里投入125万元实施的生活污水管网及处理站建设工程,朱斌深有感慨。他说,这个工程项目从决策到公开招标到完工验收, 利用手机APP平台发布,全程阳光运行。以前工程施工,由于公开不够,村民不知道在干什么,各种猜测、议论就会纷起,“东挖西挖,浪费村里钱财”“村干部肯定得了不少好处”等等。还有的村民会在工程沿线搭个棚、种棵树,到时好讨价还价捞个拆迁赔偿。现在不一样了,手机上一公开,大家都对工程情况知道得清清楚楚,不但没人议论、刁难,还积极支持配合。有的农家把管道经过地方的树木主动搬掉。有一家农户怕挖坏家门口场地,不让管道从他家门口经过。结果其他村民马上在手机APP上批评指责,很快,这户村民主动改变了做法,使工程得以顺利完成。
今年上半年,省农委在红光村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又在全省其他12个设区市各选择1个村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阳光行动”试点,半年来工作进展顺利,一些试点村学习借鉴了红光村的手机APP模式,有的还探索出新模式。苏州太仓的半泾村,在村委会微信公众号上开设只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开放的“e阳光”子菜单,成员可以在这里查到农户信息、土地信息、各项补贴、社区股份合作社分配、参保情况和村级财务等内容。目前,半泾村微信公众号订阅人数已突破500人,单条信息最高阅读量达831人次。常州市金坛区的尧塘街道,把所属11个村(居)全部纳入试点,在手机APP上统一设置了“我的钱包”“我的账户”“三资管理”“村情动态”“财务公开”“惠民政策”等六大功能模块,并同步开发了财务核算系统,在提高各村财务核算水平的同时,可以自动生成推送的财务数据。
省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站长杜海蓉介绍说,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阳光行动”试点,是我省顺应城镇化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新形势,利用“互联网+”手段,搭建农村基层民主平台、落实农民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创新探索。“阳光行动”既有点对面公开发布农民关注的村务财务以及“三农”政策,也有定点推送农户家庭应获补贴、应交费用等个人事项,还有点对点的干群互动。下一步,村里还可以利用手机模式,共同商议涉及农户利益的重大事项。试点证明,“阳光行动”能更好地促进村级民主规范管理,是真正落实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的一个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