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秋粮市场收购活跃 优质品种卖出好价钱

来源:新华日报2016/11/16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33

  长达20多天的阴雨天气本月初终于结束,我省大江南北陆续迎来秋粮收获高峰。在国内粮价低迷的大前提下,今年秋粮价格如何?农民卖粮难吗?近日,记者深入田间地头调查。

  民营粮企颇受农民青睐

  11日下午4点,靖江市生祠镇绿之源米厂。一辆满载稻谷的卡车缓缓驶入,过磅后显示,卡车上装的稻谷实重5360公斤。米厂工作人员上前扦插出150克稻子,放进一台仪器测试水分并现场打米,结果显示,稻谷水分含量为17%,打出的大米净重102克,出米率68%。“每斤稻子收购价一块四毛一。”米厂老板陆焕之报出价钱。

  卖粮农民叫邹贫伢,是安徽铜陵人,他在靖江工业园区流转了270亩地种粮。“靖江多数种粮大户都是安徽来的,有200来户呢。”他说。记者问他,为什么把粮食卖到民营加工厂?他说,几乎所有安徽来的种粮大户都没有烘干设备,稻子水分含量比较高,达不到国家最低收购价要求,而民营加工企业对水分要求低,所以就直接拉过来了。

  “烘干一斤稻子要好几分钱,不如直接卖到这里,考虑到水分和杂质因素,邹贫伢刚才卖的价格其实跟国家最低收购价差不多。”靖江市粮食局局长杨恒庭解释说,其实全市国有收购库点早就等着收购,不过农民会算账,哪里合算、哪里更方便,就卖到哪里。

  在海安县海龙粮油有限公司,61岁的曲塘镇罗町村农民罗泽荣才卖掉900公斤稻谷,每公斤2.76元,看上去比国家最低收购价每公斤3.1元低了一截,不过这位兼职当经纪人的农民说,民营企业收购稻子后立即就加工,对稻子水分要求宽,现在农村晒粮没场地,不如就卖到这里。

  分管粮食工作的海安县商务局党委副书记陆学祥说,由于县内民营粮食加工企业多达65家,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家年加工能力达30万吨,常年要从县外购入原粮,因此目前农民收获的水分较高的稻谷绝大多数卖到了民营企业,“估计后期会有一些粮食进入最低价收购。”

  优质品种卖出好价钱

  12日上午,53岁的丹阳市云阳街道留雁村种粮大户冷正兴拉了20多吨品种为南粳5055的稻子卖到横塘粮管所。他种了1200多亩粮食,其中600亩是南粳5055。“每斤价格1.475元,这个价格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他说,国家最低价收购的稻子,水分要求14.5%以下,他卖的稻子水分超过16%,不过因为是优质品种,所以粮管所给出的价格比较高。

  横塘粮管所所长钱发坤说,因为农民交售的粮食水分普遍较高,粮站正在收购的是自营粮;眼下市场粮价普遍较低,不过如果是优质品种的话,价格比普通品种高出一截。“今年自营收购的普通品种稻谷,如果水分在16%—17%之间,每斤只有1.38元,但南粳5055和南粳9108收购价达到1.47元到1.48元。”他说,这两个品种加工的大米适口性好,市场很欢迎。

  海安县海龙粮油公司总经理许善喜说,企业已收购秋粮接近500吨,收购时是分品种的,水分17%左右的普通稻子每公斤2.8元左右,南粳9108和5055每公斤3元以上,最高的超过3.1元。

  靖江市绿之源米厂对南粳系列的稻谷收购价也较高,水分在17%左右的南粳5055、南粳9108稻谷,收购价每公斤2.9元左右,“南粳46的收购价就更高,每斤1.6元。”米厂老板陆焕之说,他今年牵头成立了一家稻米合作社,打算明年组织社员多种点南粳46。

  丹阳市种粮大户彭军是安徽阜阳人,两年前在司徒镇流转500多亩土地种粮,并兼做粮食经纪人,他说,水分超标的南粳9108每公斤能卖到3元,剔除水分和杂质,实际上超过国家最低收购价,而普通品种每公斤只能卖到2.8元。

  挖仓容潜力,保农民“卖得出”

  今年秋粮收购,我省仓容缺口之大前所未有。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各地粮食部门想尽办法腾出仓容,以确保农民卖得掉粮食。

  14日省粮食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为最大限度腾出仓容,经省政府同意,秋粮收购期间,我省苏中和苏北地区往年最低价收购的粮食,拍卖出库时继续享受奖励,苏北地区每拍卖出库1公斤奖励4分钱,苏中地区奖励3分钱。

  南通市粮食局调控处处长杨建说,全市国有粮库仓容有7万吨缺口。到10日为止,全市八成稻子已收获,再过一段时间,如果天气晴好,大批符合最低价收购标准的粮食将陆续上市,市里准备租赁社会仓容,做到应收尽收。

  丹阳市粮食局副局长石锁龙说,为了腾出仓容,不久前多家粮库以每吨亏损100元的价格卖出1.5万吨地方储备粮,还租赁了1万吨社会仓容,尽管还有仓容缺口,但各个粮库采取自营收购的方式,即购即销水分超标、不宜储存的稻子,减轻了仓容压力。“国有粮企市场化收购还拉升了粮价。”他说,目前丹阳的秋粮市场收购价比去年每公斤高出0.2元左右。

  “今年秋粮收购中出现一个特殊现象,需要农民兄弟理解。”丹阳市西郊国家粮食储备库主任巫朝辉说,今年的秋粮,受雨水偏多影响,谷外糙现象比较严重。所谓谷外糙,通俗地说就是稻谷在机械收割和烘干过程中,因铲收机器影响,出现外壳破损或磨损,谷外糙超标的稻谷易引起发热、进而导致发霉,因此国家最低价收购的粮食,谷外糙不能超过2%。目前收购的稻子,谷外糙普遍达到5%,高的达到12%,这类稻谷不能进入最低价收购,国有粮库只能采取自营收购的方式收购、并设法卖到加工企业,之所以略低于最低收购价,是因为市场粮价较低,自营收购的价格是随行就市、略高于市场粮价的。“只要是符合国家收购标准的稻子,肯定按照最低收购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