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700位产业教授"双肩挑" 多赢还需"合力"

来源:新华日报2016/12/09 发布时间:2020-10-09 浏览量:69

“江苏700多位企业家当上产业教授。”本报近日报道的这一消息,引起读者关注:企业老总怎么当教授?他们能给高校带来什么?

产业教授门槛挺高

王政福是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15年9月入选江苏省第三批产业教授,兼职南京大学;南京鼎尔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及技术总监童国道,2012年以来一直兼职东南大学产业教授;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架构师罗圣美,先后入选江苏省首批和第三批产业教授,兼职南京邮电大学多年……

2010年开始,江苏在全国首推产业教授选聘,由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人社厅、省财政厅五部门联合组织实施。产业教授的职责包括:参与高校研究生培养方案制订,以导师身份联合指导研究生;每年至少为合作高校开两次讲座;推动所在企业与高校联合开展项目研究和科技攻关,转化高科技创新成果;推动所在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践创新基地,与高校共建研究生工作站等。

产业教授入选“门槛”很高,选聘重点对象为在科研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我省已选聘的3批766名产业教授,既有上市公司、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也有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及省“双创计划”专家等高层次人才,还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企业研发机构和骨干科研服务机构负责人等,企业老总占了绝大多数。

“双肩挑”一举多赢

“坐看风起云涌,闲论云计算发展和技术应用。”这是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架构师罗圣美担任南京邮电大学产业教授不久为学生们做的学术报告主题。

“报告涵盖了最新云计算技术发展浪潮、云计算起源和技术驱动力、全球云计算应用情况及未来发展等,让听讲的学生很受益。”南邮大相关负责人表示。

无锡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雷, 2011年入选江苏省首批产业教授,落地高校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杨雷教授推动下,天奇自动化工程公司与我校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南航大副校长王永亮欣然“晒出”合作成绩单——双方先后共建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苏省物流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产学研合作平台,包括2012年获批的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这个站建立以来,双方联合申请发明专利20件、授权5件,联合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2014年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2015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工作站。”

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苏巍,2015年9月受聘东南大学产业教授,一年多来参与了6名硕士研究生培养,指导学生发表SCI论文5篇。他开设的“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课程,单届选课人数达80人以上。他还与东大联合开展技术研究,成功建立600V高压浮栅工艺平台,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类电机驱动系统,与学校联合申报的江苏省“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也获批准。

“产业教授计划搭建了一个产业界对接教育界,创业价值对接创新价值的高端平台。”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洪浩表示。

“增实效”还需添合力

不过,产业教授发挥作用情况也不平衡。

“我兼任产业教授的那所高校,说要请我上课,我认认真真准备好了讲课资料,可是等了好久都没有收到校方上课邀请,这才明白人家只是客气客气,并没有真的要我上课的意思。”一位产业教授说起自己的遭遇,不禁苦笑。

一家建设监理公司董事长受聘南京某高校产业教授已经大半年时间,记者提出要采访一下他带教的学生,得到的回答却是:“学校没有让我带教学生,我总不能自己要求带吧?”

记者了解到,产业教授计划实施尽管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存在有的产业教授未能履行职责,有的高校把产业教授当招牌、作摆设,而没有当成“自家人”来用等不足。

“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要通过深化改革逐步解决,力促产业教授真正发挥实效。”省教育厅副厅长洪流表示。

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洪浩建议,产、教双方要增加合力:高校要多为产业教授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产业教授也要摈弃“做客”思维,积极主动承担教学任务,着力在共建创新平台、开发优势课程、联合科技攻关等方面取得实效。

据了解,省教育厅将会同省有关部门细化产业教授岗位职责,同时建立有量化指标的考核办法,定期对产业教授进行绩效考核,并建立退出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