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地条钢”和相关违法违规产能的查处,让江苏的去产能形势在2016年的最后两个月,变得“压力山大”。
时间回溯到一个月前。
11月23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今年钢煤行业去产能工作情况汇报,强调:“对顶风违规、想要火中取栗的个别企业,要抓典型严肃处理,不能让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并决定派出国务院调查组严肃查处个别企业违法违规行为。“个别不守规矩、偷奸耍滑的企业,国务院要派调查组坚决查处、严肃追责!”在会上,李克强总理斩钉截铁地说。
话说得很重,“个别企业”在哪里?
不仅仅是会上点名批评的江苏新沂,苏北成了这轮调查中的“重点排查对象”。11月24日,国务院派出的两个调查组分赴河北和江苏。24日至27日,由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担任组长的调查组在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等地实地调查。
“地条钢”和中频炉,是调查组复查的重点。
所谓“地条钢”,指的是以废钢铁为原料、经过感应炉等熔化、不能有效地进行成分和质量控制生产的钢或者钢材,这样的产品在物理和化学性质上均不能与正规工艺生产的钢(材)相比,被认为存在着严重的质量隐患。中频炉则是生产地条钢的主要设备之一。作为产钢大省,江苏省内以中频炉生产的钢企产能占比较大,“地条钢”屡禁不止。
为什么屡禁不止?引用调查组组长、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的话:“从根本上说是一些地方基层政府在认识上存在偏差,不能从全局的高度看问题,对落后产能违法生产依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另一方面,企业也心存侥幸,尤其是在钢铁价格回暖的情况下,存在较强的生产冲动。”“这几天走访的几家企业,无论生产装备、工艺布局、安全生产还是环保设施,都存在很大问题。任何一个执法部门严格执法,就不会让企业一直在违法生产。”
四天时间,调查告一段落。可以看到,这次调查,非但不是走过场,而且是实打实地动了真格。
27日,国务院调查组向江苏反馈意见,省委书记李强、省长石泰峰在当天即做出批示:李强批示“国务院调查组提出的意见要认真研究,认真落实。要全面开展大排查,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变被动为主动,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石泰峰批示“坚决落实调查组反馈意见,进一步摸清底数,查明情况,严肃查处违法违规现象,对企业和政府相关责任人,要严厉追责问责”;“对消极应付、工作不力的,要严肃问责。”
中央三令五申,书记省长批示,地市紧急行动。
调查组的反馈意见一下来,省里紧急召开了两个会:11月28日下午的“全省钢铁行业去产能及‘地条钢’整治工作会议”,要求各地上报辖区内钢铁产能设备清单,坚决退出江苏省生产“地条钢”的工频炉、中频炉等违法违规产能;11月30日,省政府的紧急会议,部署在全省范围开展打击“地条钢”和查处违法违规钢铁产能工作。
在28日的紧急会议上,分管工业、安全生产等工作的副省长马秋林要求,“从29日开始对违法违规产能做到彻底断水断电……省政府派出两个调查组立即到各市进行督查。”11月30日,由江苏省发改委、经信委牵头的调查组,已奔赴全省各地检查,“12月15日前坚决整治到位。”
来看看各市的反应:
11月29日,宿迁市委书记魏国强在泗洪县现场督察推进钢铁去产能工作;徐州、盐城、南京、无锡、镇江等地均召开会议部署打击取缔地条钢专项行动;12月1日,常州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市政府组成3个检查组深入市各辖市区展开摸底;南通在全市开展排查工作……
从省里到地方,整顿“地条钢”成了年底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这时候,又一则通报从天而降。
12月5日,国家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山东金海汇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德龙镍业有限公司、甘肃兰鑫钢铁有限公司违规建设钢铁项目有关情况的通报》。
《通报》指出:德龙镍业于2013年实施了年产30万吨镍铁合金扩建项目,违规建设了1台80吨电炉、4台60吨AOD炉及相关配套设施,用于冶炼不锈钢;德龙镍业违规建设行为,是在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令五申严禁违规新增产能,各有关方面着力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属于顶风违法违规,尽管精炼设备已被封存,但其违规行为给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工作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江苏省要高度重视上述违规行为造成的负面影响。
《通报》下发后,江苏省省长石泰峰作出批示,“对通报的违规项目要迅速整改处理到位,严肃查处并公开曝光涉案人员,对违法违规建设项目的排查,要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各地和相关部门认真吸取教训,坚决纠正工作不力、作风不实的问题,坚决查处、严控新增产能”。
德龙镍业被通报,创建人戴国芳再次上了热搜。
曾经轰动一时的铁本事件已成历史,而出狱后一手创建民企德龙镍业的戴国芳,却又触碰了去产能的红线。
通报过后,12月7日,江苏清理整顿违规建设钢铁项目工作会议召开,指出“要严肃处理江苏德龙镍业有限公司违规建设问题,对发现违规建设钢铁项目立即停产,坚决予以整治处置,该拆除的设备必须拆除到位,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12月8日下午,德龙镍业违规建设的不锈钢冶炼设备全部拆除完毕。此次事件中,“盐城响水县委常委、沿海经济区党工委书记孙庆树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县发改委主任陈鸣胜、县环保局党委书记张宏鑫、响水沿海经济区主任科员潘晓时行政记大过处分,并被公开通报。”
12月13日,《新华日报》头版报道:“全省所有‘地条钢’违法生产企业全部取缔完毕。”“省和有关设区市已经启动违法生产‘地条钢’专项问责工作。”
教训不可谓不可深刻。
在这轮整顿中,徐州市市长、分管副市长和新沂市委书记均被追究领导责任,分别给予行政记过、行政记大过、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新沂市政府分管负责人被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作出免职处理;省发改委、经信委、质监局分管负责人分别被给予行政记大过、行政记过处分……
12月8日,国家去产能验收抽查组与江苏交换抽查反馈意见。数据证明了这一年江苏“超额完成钢铁去产能目标”:“2016年,钢铁化解过剩产能完成目标任务的148%,煤炭化解过剩产能100%完成目标任务。”但即使面对这样漂亮的数据,相信从省到市,领导们依旧轻松不起来。
按照国家要求,江苏2016年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的目标:压减钢铁(粗钢)产能390万吨、煤炭产能818万吨。
河北的任务更是艰巨。原冶金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冶金商会原名誉主席赵喜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道:“河北承担了全国钢铁去产能任务的三分之一,但在今年1600万吨去产能的指标中,河北省有97%的去产能任务是由民企完成”。新浪专栏作者莫开伟甚至说“应该对民营钢企忍辱负重加以点赞”:“一方面他们在夹缝中求生存很不容易,为中国钢铁曾经的繁荣做出了一定贡献;另一方面他们又为去产能付出牺牲义无反顾,促成了钢铁去产能任务的完成。可以说,如果没有民营钢企的付出,可能今年钢铁去产能任务很难完成。”
如果说2016年是钢铁去产能元年,那么2017年将是攻坚之年。这或许也预示着,民企尤其是过剩产能的民企,明年的日子可能会更加艰难,对于地方政府的考验,依旧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