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沙溪镇的为农服务社里平价供应的化肥
人民网苏州3月9日电(陈永忠)惊蛰刚过,苏南正是春耕农忙的季节,太仓市万丰村的种粮大户王得军却显得有些忧心忡忡。因为近期化肥价格涨势很猛,他担心自己种的500亩地今年收成难保。幸好,日前由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牵头组织的“春耕化肥保供惠农行动”给他带来了及时雨。“确保农资供应及时、价格合理,为春耕备耕提供有力保障”,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诸记录的一番话让他吃了定心丸。
去年10月以来,受各种因素叠加影响,化肥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江苏供销社农资市场监测系统显示,截至2月初,尿素出厂价已涨至1780元/吨,同比涨幅达24%,这对于本来就薄利的农作物种植业来说不是个好消息,一些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和普通农民面临“种了心慌,不种田荒”的两难处境。
针对这种情况,江苏供销社发挥农资供应的传统优势,一方面抓货源落实,积极组织农资企业采购、充实库存;另一方面以连锁优势努力稳定市场价格。仅江苏苏农农资连锁集团公司目前就已调入各类化肥40多万吨,并依托公司承担的政府化肥储备,适时投放市场,价格比其他零售店每吨便宜150-200元,起到了平抑物价、保证市场稳定的作用。与此同时,全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利用自身201个农资配送中心,17572个连锁配送网点的优势,以厂家调拔、直供直销、统一配送等形式,尽量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减轻农民负担。
除了发挥农资流通企业保供稳价的主渠道作用,供销系统还不断创新为农服务形式。苏州市供销合作总社主任周春介绍说,从去年开始,他们开展了一项名为“测土配方专用肥配送”的服务,按照当地区域土壤养分测定,研制生产稻麦应用的专用肥。根据稻麦不同品种、土壤不同类型、田块不同肥力,实行精准施肥、科学施肥,在改善耕地质量、减轻农业源污染的同时,降低农民种地成本。
王得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每年的种地成本中,化肥用量是大头,约占20-25%,农药也要占到5%。虽然农药这块占成本不大,但如何才能不买到假农药,买到农药以后又怎么安全用药,这些都是他头疼的问题,省供销社推行的农药零差率集中配送彻底解决了他这个难题。农资公司从厂家采购的农药不仅零差价卖给他,还指导他怎么科学、合理用药。过去他每亩水稻用药成本120元,现在降到了86元。
据了解,苏州市从2010年在张家港开始尝试农药集中配送以来,目前已在大市范围实现了全覆盖。按照“政府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信息化管理、财政补贴”的模式,2015年全市实现农业配送1.46亿元,财政给予补贴3716.6万元,配送率达95%,高效低毒农药使用率达到99%,促进了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行农药集中配送的同时,农药废弃包装物的回收也在同步进行。3月7日上午,记者在太仓市沙溪镇供销社的为农服务社看到,一包包装满农药废弃包装物的编织袋堆满了门前的空地,“这些都是农户从田间地头捡回来的,我们抽检合格后,统一送往废弃物处置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工作人员诉记者,以前在农村农药使用后废弃的包装物随意乱丢,很容易造成污染。从去年12月16日开始,太仓市全面启动农药废弃包装物有偿回收。
据了解,按照农药瓶3毛一个,农药袋1毛一个,农药针剂5分一支的价格,太仓市截至目前已集中回收各类农药废弃包装物300万个,把丢弃在田间地头的空农药瓶、包装袋捡起来,不仅能保护环境,还能换钱,农户的积极性也很高。“今后我们将对农药废弃包装物集中回收体系进一步优化,并与农药集中配送工作有机结合,争取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太仓市供销合作总社主任杨俭说。
根据江苏省农委和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联合发布的《关于积极推广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模式的意见》,今后江苏每个设区市都将借鉴并推广苏州市农药零差率统一配供和农药包装废弃物统一回收的模式,在局部试点、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分步实施,稳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