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全:创业路上的“闯将”

来源:中国宿迁门户网站 2013/6/23 发布时间:2020-10-27 浏览量:21

宿迁新闻网讯 (记者 史向华 通讯员 马焕展)2009年7月,24岁的林光全从江苏科技大学生物工程专业毕业。他没有选择留在南方大城市工作,也放弃了成为国家公务员的梦想,而是出人意料地报考了村官,并在众多的考生中脱颖而出,被分配到泗阳县卢集镇郝桥村任党支部副书记。从此,开启了他扎根农村,服务农民的工作生涯。

四年来,他失败过,痛苦过,也彷徨过,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当初的信念,始终牢记一名当代大学生村官的使命,坚守在农村生产生活第一线,凭借自己的能力和乡亲们的支持,成为创业路上的一名小有成就的“闯将”。

 再回农门里,创业首遭败

林光全的家在泗阳县新袁镇,距离他当大学生村官的第一站——卢集镇郝桥村并不算远。考上村官后,林光全并没有立即把这一消息告诉父母,只是在电话里告诉父母,说自己找到工作了。他不是不想告诉含辛茹苦、抚养他长大求学的父母,而是担心自己的这一选择,会伤了父母的心。林家世代务农,生活窘迫,好在林父会木匠手艺,农闲赚钱养家,勉强供得起两个孩子读书。

可以说,期望林光全跳出农门,是一家人的梦想。而眼下林光全毕业了,可他却又转回农门里面了。这让一家人如何能够接受呢?既然选择,就不能放弃,而且要干出样子来,用实绩来让家人支持我。林光全暗下决心。

虽说林光全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是勤劳淳朴的农民后代,但干起农村工作,他还真的不知道从哪下手。林光全还记得,初到郝桥村时,他心中也曾充满迷茫。“我到底能做些什么?”这是许多大学生村官到任后遇到的第一只“拦路虎”。

为了尽快找到工作突破口,上任后林光全花了近两个月,走遍了全村千余农户。他得知上级党委为郝桥村修建了350亩蔬菜钢架大棚,习惯于传统种植方式的农民却并不领情。村干部费尽口舌反复动员,还是有30多亩大棚没有承包出去。

于是,林光全联合镇上其他大学生村官共同投资,在“无人认领”的大棚里种起了反季节蔬菜,又牵头创办了泗阳县绿美篮蔬菜专业合作社,将零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规模销售。他们的举动,让不少老农觉得是瞎胡闹,直呼他们为“愣头青”。而且2009年的严寒,真的没有给林光全这帮“愣头青”任何面子:年终一场十年不遇的大雪突袭而来,将他们长满绿油油蔬菜的塑料大棚悉数压垮,损失殆尽。林光全彻底懵了。

 不畏创业难,终得成功来

面对失败,林光全并没有一筹莫展,而是努力地寻找应对失败、解决问题的方法。他坚信,蔬菜种植一定会成功,当前是要掌握经验和技术。为此,林光全常从县里、镇里请来农技专家到蔬菜基地给种植户现场授课,手把手地教会大家反季节蔬菜种植技术。

此外,在市、县组织部领导的帮助协调下,林光全认识了不少农业职能部门和金融部门的同志,通过他们,大学生村官和村民们获得了一些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而林光全更是把工作的侧重点放在建立销售渠道上,基地的蔬菜直接销往超市、宾馆,后来又与淮安市一家大型蔬菜协会合作,圆满解决了供种和产品回收两大难题。

经过林光全和村民的一番努力,他们成功了!并且以蔬菜基地为核心,成立了泗阳县绿美篮蔬菜专业合作社。林光全被大家一致推选为理事长。林光全更忙了,除了心无旁骛地帮助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还要科学调配劳动力、检测产品质量和拓展销售市场。仅半年时间,“绿美篮”共吸纳社员68人,带动28户贫困户脱贫致富,有50余名村民进社就业,合作社产值达5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近10万元。

 创业心不止,无悔写青春

一个偶然的机会,林光全得知镇里的谷嘴村想发展水产深加工项目,这正和他所学的生物工程专业对口。由于绿美篮合作社已完全走上正轨,林光全便主动请缨到谷嘴村参与水产深加工项目建设。林光全到任后,除了负责党务工作,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泗阳县成子湖水产品有限公司筹建中。建厂房、进设备、调试机器、培训工人,林光全和同事们忙得不亦乐乎。由于建筑工人看不懂施工图纸,林光全每天深入施工工地,顶着炎炎烈日,对照图纸查看工程进展情况。

最辛苦的就是公司技术类证照的办理,由于食品类企业申领证照把关比较严,而淡水鱼深加工项目在全市尚无先例,有关部门审核的条件几近苛刻。为了保证证照申领快捷无误,林光全连续多天认真研究《水产加工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连夜加班赶写领证材料,早上八点半准时将材料报送县、市有关部门,并主动向负责同志汇报这个项目的生产技术特点、市场前景以及预期社会、经济效益等。渐渐的,职能部门的同志被他的艰苦创业精神所感动,不但赞同了他的观点,还约好时间到成子湖现场考察认证。

2011年8月25日,当时全市惟一一家淡水鱼加工企业——泗阳县成子湖水产品有限公司终于顺利投产,并在去年实现了产业升级。期间,为解决技改资金不足的问题,林光全又联合另一名大学生村官,在组织部门的帮助下,申请了40万元的再担保贷款,不仅保证了技改进度,也实现了公司的进一步良性运转。目前公司运营良好,年可实现销售收入近500万元。

一个企业“火”了一个村!该项目投产初期即招收了28名村民进厂就业,公司还与当地22个养殖大户订立长期供货协议,渔民不但不用为鲜鱼的销路发愁,而且每斤鱼的价格还高出市场均价的3-5角钱。截至目前,该项目带动了近百户村民发展水产养殖,新开发养殖水面上千亩。连云港等地客商也赶到谷嘴村承包了数百亩精养鱼塘。

眼下,林光全的第三次创业又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这次的创业动机来自于他去沭阳花卉之乡学习调研。“我发现沭阳市场上草坪基本上来自于常州等外地的草坪,我就想如果草坪种植能够在我们这里试验成功的话,也就填补了我们宿迁市场上的草坪空白,也是一个很好的商机。”林光全说。

学习回来后,他便在100亩田地上种起了草坪,开始了他的草坪创业路,并注册了自己的泗阳县春泽草坪专业合作社。目前草坪种植已经慢慢步入正轨,林光全的草坪生意也做得越来越红火,单单是去年半年时间,林光全便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对于以后春泽草坪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林光全有着更为长远的奋斗目标。他希望能将自己种植的草坪与沭阳等花卉销售专业公司对接起来,把产品打入周边市、县的草坪市场,进一步畅通销售渠道,捕捉更大的发展机遇。

这一路走来,对于创业的艰辛,他没有谈很多,在他的心里,自己收获了很多,自己的价值也慢慢体现出来了,这是他最骄傲的事情。林光全说:“我觉得要能够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这才是我们大学生村官创业的目的和成功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