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统计局发布2015年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报告
近日,省统计局发布的2015年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报告显示,我市绝大多数指标的百姓满意率在全省名列前茅,且同比2014年增幅明显。其中,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成效群众满意率为89%,名列全省第五,增幅列全省第一;水资源保护群众满意率90.2%,名列全省第二,增幅全省第二;工业污染减排防治群众满意率为74.4%,名列全省第二,增幅全省第一;空气质量群众满意率为75%,名列全省第三,增幅全省第一。
此次调查内容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空间保护行动、经济绿色转型行动、环境质量改善行动、生态生活全民行动和生态文化传播行动五大行动共19项指标。
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成效群众满意率达89%,比2014年上升4.8个百分点。“说明我市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生态名城’建设大局,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出台的政策措施,开展的环保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市环保局局长钱忠说。
市环保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我市完成重点行业提标改造项目26个,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37个,关停整治燃煤锅炉568台(座),淘汰老旧机动车21278辆。全市PM2.5平均浓度较2013年考核基准数下降21%,降幅居全省第5位,达到省优秀考核等次。在水环境治理方面,我市完成黑臭河道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城市河道整治工作全省领先。全市主要断面水质达标率94.8%,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十二五”全市地表水优良率达83.3%,排名全省第一。在污染减排方面,全面完成省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相比“十一五”末分别削减11.7%、12.9%、9.14%和13.1%,其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两项指标提前两年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
“从纵向比,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横向比,我市在部分指标方面和省先进地区仍有不小的差距。这表明我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仍大有可为。”钱忠说。
据介绍,空气、水质量及土壤污染治理仍是今年环保工作的主攻方向。一方面,我市将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相关部门将组成综合督查组,定期不定期对企业、工地、城市油烟等进行检查,并对各地工作进行督查。全面整治淘汰10蒸吨以下高污染燃料锅炉,年内全部实现清洁能源替代或淘汰。加快建设市机动车污染监控平台和电子智能监控网络,实现机动车环保标志电子化、智能化管理。另一方面,我市将深化水环境污染治理。编制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全面开展“十小”行业取缔整治工作,制定“十大”重污染行业整治方案,加快整治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隐患,建立全市黑臭水体档案,为2020年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打下良好基础。继续巩固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治理成效,加大超标排放整治和处罚力度,严密监测河流水质,确保流域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此外,还将全面调查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污染现状,重点加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基本农田、重要农产品产地的土壤环境监测力度。建立优先修复的土地清单,逐一实施相关工业企业搬迁或关停,实行新增工业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制度。重点支持一批土壤污染修复和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建设,并在积极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基础上,主动吸纳社会各方面资本,全力稳步推进土壤修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