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新闻网讯(记者 赵香)五月的宿迁满目葱茏、花团锦簇,处处令人赏心悦目。
在这生机勃勃的季节里,在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之际,5月9日至13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蓝绍敏先后来到宿城区屠园乡古山河社区和泗洪县界集新城杜墩村,开展“三解三促”驻点调研活动。
在为期5天的时间里,蓝绍敏专题就“三集中”课题,采取集体座谈、小区站谈、入户走访、田头访谈等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深挖背后存在的“四风”问题。
在马不停蹄的走访中,在风雨无阻的奔波中,原本隐藏的不足逐渐浮出水面,而当地群众的心也随着放晴的天气,愈加敞亮。
基层群众到底认可不认可,我们的工作有哪些不足,要走到农民群众身边,听听他们的真心话。
与以往“三解三促”活动相比,蓝绍敏此次“三解三促”活动有两个明显不同,一是调研主题从聚焦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转到了“三集中”工作上;二是“高调”。在入驻的第一天晚上,便利用与群众共同观看电影的机会,向大家亮明身份、说明来意,广而告之。
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小康建设的当口,实施土地集中、人口集中、项目集中“三集中”,是宿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一个大胆探索,也是老百姓意见相对较多、矛盾比较集中的领域。
“‘三集中’究竟利多还是弊大,基层群众到底认可不认可,我们的工作有哪些不足,我想走到农民群众身边,听听他们的真心话。”蓝绍敏将调研点定在了屠园乡古山河社区和界集新城杜墩村。
屠园乡是我市城乡统筹试验区三个重点乡镇之一,泗洪县则是“三集中”实施范围最广、推进力度最大的地区。在古山河社区和杜墩村,蓝绍敏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一有机会便加入“群众圈”,最大限度接触基层、接触群众,最大范围问民意、听民声。
5月10日清晨,入驻古山河社区的第二天上午,天空阴云密布,不时有雨滴落下,一场春雨即将来临。但这丝毫未影响蓝绍敏的“串门”计划,匆忙吃完早饭,带上雨伞,快步出了门。
小区32栋2单元门口,几位小区居民正在聊天。蓝绍**动走上前,热情地打招呼,和大家拉起了家常。土地流转了吗?流转费多少?住楼房习不习惯?还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解决?看到市委书记如此平易近人,远观的群众逐渐围拢过来,在楼上伸头张望的也跑下楼来,不一会儿,蓝绍敏便被七八十位居民包围,大家争先恐后话感受、谈看法,一场小区“站谈会”就此热闹开场。
“以前在老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住小区,方便又干净!多花点钱也愿意!”“不孬!冬天毛巾不上冻了,夏天蚊子叮咬少了,上学、看病都方便了!”“有楼房住,小伙子找对象也容易多了!”就在大家聊得起劲时,雨滴逐渐变成了雨帘,蓝绍敏全然不顾,继续站在雨中,凝神倾听群众的每一言每一语。
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雨越下越大,“站谈会”在意犹未尽中结束。此时,蓝绍敏撑起伞,继续走访。
在为期5天的调研中,这样的由众多群众参加的随机“站谈”,蓝绍敏开了5场。不管是在屠园乡古山河小区还是在界集新城的杜墩村,不论晴天还是雨天,哪里有群众就往哪里去,从集中居住区到分散居住区,从小区走到居民家中、走到居民车库、走到田间地头,最大限度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
有些不足看似是工作上的小事情,实则反映了作风上的大问题。我们绝不能“瞒着压着”、“掖着藏着”,必须旗帜鲜明地向“四风”问题开刀,让其原形毕露、失去空间。
连续的走访和调研,不仅让蓝绍敏对“三集中”工作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也掌握了不少新的情况,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带着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蓝绍敏开展了更为深入、更为广泛的调研。
基层干部算账说,土地流转百姓得益多;老百姓算账时也都说土地流转好,但总有部分群众反映生活成本增加了,心里疙疙瘩瘩。
群众心头的这些小疙瘩让蓝绍敏寝食难安,日夜思索化解之道。
成立不久的古山河社区“三来一加”服务中心,解决了不少集中居住群众的就近就地就业问题。勤劳的张月玲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后,在打工之余,还抽空从中心领活干,年收入大幅增长;屠园全民创业园内,70多岁的老太太麻利地装着剃须刀,十分自豪地告诉蓝绍敏,一个月能挣千把块;界集新城车厘子产业园内,73岁的顾士学坚持活到老干到老,每月1000多元的务工收入让他倍感满足。
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年龄,但每个人的脸上无不洋溢着同样的幸福与满足。这让蓝绍敏顿时找到了把干部账与群众账这两本账变成一本账的答案:只有算好发展账,才能算好增收账、致富账,才能算出老百姓满意的、认可的账!
调研中,一片祥和中存在的不和谐也让蓝绍敏心绪难平。有的集中居住区楼顶防雨盖缺失几个月,60多岁的老人向基层干部反映多次仍无果;有的小区本应小户型配大车库,大户型配小自行车库,但由于基层干部的工作失误分配错了,导致部分抽签入住的居民有意见、生抱怨;有的群众想找蓝绍敏反映情况,但仍有个别基层干部担心矛盾暴露,设卡阻挠。
“这些不足看似是工作上的小事情,实则反映了作风上的大问题”。蓝绍敏一想起这些,便如芒在背、如坐针毡。他说,如果不把“小疾”当回事,讳疾忌医,听之任之,“小疾”就会拖成“大病”。
作风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往往问题表现在下面、根子实际在上面。在第6篇民情日记中,蓝绍敏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他说,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绝不能“瞒着压着”、“掖着藏着”,必须旗帜鲜明地向“四风”问题开刀,向顽习、积习、固习、陋习宣战,该“吃药”的“吃药”,该“打针”的“打针”,该“动手术”的坚决“动手术”,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真正让群众的“急难愁”有人问、有人解,让各类“四风”问题原形毕露、失去空间。
干部与老百姓有多近,老百姓对干部就有多亲。
群众反映出的每一个“不满意”都牵动着蓝绍敏的神经。
有群众说古山河社区信号不好,蓝绍敏接过居民手机,快步走进楼道、自行车库查看信号强度。
连绵不断的细雨中,一名居民骑着电动车专门赶来向市委书记反映问题,当其脱下雨衣帽子时,蓝绍敏立刻跨到其跟前,将自己的伞撑过来者头顶。
古山河社区33幢徐宜勇家属反映,因为未分户,一家老小10口人只能挤在一套100平方米的房子里,蓝绍敏专门到其家里去看看,并表示,对明显不合理的政策,要下决心完善。
在古山河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妇女儿童之家,几位老人带着孩子在游戏区玩得不亦乐乎。蓝绍敏脱掉鞋子,弯腰走进游戏区,坐到老人身边,一边逗着孩子,一边和老人拉起家常。
进驻杜墩村的两天时间里,蓝绍敏把小村跑了4圈,几乎每一家都知道村里来了市委书记,在每天的不同时段看到市委书记走村串户的身影。
听说因为年老不便,有老人上楼就没再下来过。这让蓝绍敏难过不已,看到有关部门负责人就再三强调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从群众需要出发,改良车库建设方案。
为全面客观了解群众对“三集中”的看法,蓝绍敏冒着雨、踩着泥泞,深一脚浅一脚挨户走访分散居住群众,随后拉着土地承包大户,继续步行四五里路,去看对方的家庭农场。
惦记集中居住困难群众生活,蓝绍敏在看望慰问中,还专门走进厨房了解情况。
一举一动总关情,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屠园乡农民范家正感慨之余作诗抒怀:春风送暖百花香,书记走村串巷忙。一曲清歌旋律美,两杯茶水话家常。社区当作办公点,民意访查心自量。发展城乡谋大计,宿迁明日更辉煌;杜墩村有乡亲悄悄送来几斤自己抓的龙虾;屠园乡江圩村一位老人拉着蓝绍敏的手,十分动情地说:“我们农民就需要你这样的干部!巴不得你们都下来,经常下来。”
群众发自内心的朴实之举,让蓝绍敏倍感温暖,也倍加感慨:干部与老百姓有多近,老百姓对干部就有多亲。只要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心上,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当家事,我们的工作就会真正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