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头清澈流过的那些河”系列报道之二 蜕变马陵河,唱响生态之歌 

来源:宿迁网 2018/3/24 发布时间:2020-10-28 浏览量:27

宿迁网讯(记者 张甜甜 王艳珅)盈盈一水,碧浪清波,婉转萦回。你听,不远处,是谁在唱一首欢乐的歌?你看,绿荫下,是谁徜徉在满目春光里?

是她,是这条名叫“马陵河”的城市内河,迎来了青春的再次绽放……

从过去脏乱臭的代名词,蜕变成城水相融、人水和谐的“生态河、景观带、南北大通道”,背后究竟藏着哪些故事?今天,记者就为您来揭秘!

马陵河被称为“龙须沟”

宿迁市区的马陵河全长5.2公里,从1974年“出生”至今已有44年光景。

说是河,实为沟。曾几何时,马陵河清澈地流淌在宿迁人的家门口,带给人们太多的回忆。“过去常常下去摸鱼摸虾,那水可清了!”家住马陵河边的潘大娘这样回忆。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马陵河却随时光流逝患上了“城市病”。

由于水体长期黑臭,市民反映十分强烈,马陵河成了宿迁的“龙须沟”。“小时候,我们经常在河中游泳。后来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河道也污染了,河水变黑了,味道也是越来越臭。想再到马陵河游泳只能成为‘儿时的回忆’了。”居住在马陵河边的市民张先生谈起马陵河从“清水河”到“臭水沟”的变化,连连叹息。

一河清水,绿树成荫,是老宿迁人对马陵河的回忆,也是市委、市政府对马陵河整治提出的目标。

建市以来,宿迁曾对马陵河先后实施了7次整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受制于多种因素,效果一直不太理想,2013年,市委、市政府下决心启动第8次马陵河整治。

这是一项整治黑臭水体的攻坚工程,更是一项民心所向的民生工程。

“脏乱臭”演化“城水交融”

自2013年起,市委、市政府成立马陵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围绕“截污、水清、路通、岸绿”目标,全面推进整治,全力提升整治成效。2014年5月,我市制定《马陵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启动新一轮马陵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马陵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通过实施引水、马陵河北延、清淤及拓宽、活水、西湖路以南污水主干管畅通、排涝泵站扩建、拦水闸改造以及景观道路改造等工程,全面打通马陵河的“任督二脉”,根治这条患上“城市病”的城市内河。

马陵河为什么又脏又臭?市水务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马陵河的问题“表象在河里,根子在岸上”,只有堵住污染源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了找准找全污染源头,我们详细摸排马陵河周边地下管网及污水来源情况,用时近半年,累计排查28条市政道路、68.6公里雨污水管网,包括42个住宅小区、37个单位庭院、1687个沿街商铺排水情况,查清了马陵河污染成因,为开展全面整治打下了基础。”

针对马陵河片区雨污水混流、下水管道“高低起伏”等基础设施方面问题,我市持续开展错漏接改造、提升泵站等建设,累计铺设污水主干管8.6公里,补建和改造雨污水支管13.3公里,新建、改造两座污水提升泵站,完善了马陵河排水管网收集系统。

针对马陵河两岸老旧小区内部雨污水混流等问题,全面实施管网改造,累计完成小区改造28个,新建雨污水管网28公里。目前,马陵河两岸小区全面实现雨污水分流。

从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入手,增强污水、生活垃圾的收集能力,引导市民合理处置,减少污染物入河,解决污染“表象在河里,根子在岸上”问题。一方面,改造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另一方面,完善公共基础设施。

通过源头引水、层层控水、全程清水等一系列措施,打通河道水体循环,让马陵河水更好地流动起来,基本实现马陵河“清流入城、清流出城”。

着眼共生,推进生态修复;着眼惠民,精塑河道景观;着眼便民,打通亲水通道。不仅有效增强了河道生态功能,营造了多元化的河道景观,而且形成了绿色生态的亲水通道。

为解决河道管理各自为政局面,实现水务建设管理一体化,我市整合市区范围内河道、管网建设管理等职能,完善供水、排水、污水处理、水环境整治等一体化管理机制,推动对涉水事务的统一管理,变“多龙管水”为“一龙管水”。

马陵河又回到记忆中的模样

临水听涛、枕河而眠,是人们理想的居住环境。马陵河沿岸的10余万居民,看着马陵河一点点变美,这里的生态在一点点变优,享受着马陵河蜕变带来的生活变化。

在亲水通道散步,住在马陵河岸边小区的市民刘畅说,这里太美了。“以前的马陵河太臭了,自己一直想搬出去。现在这里河水变清了,公园多了,绿化多了,住在这里成了享受,再也没有搬走的念头了。”

河水清清,蜿蜒流淌,乌桕、水杉、杨柳等植物点缀着河岸,亲水平台、河湾栈道静静“浮”在水面,石桥、生态绿岛、生态绿地、桥下通道……河水水质明显改善,沿岸景观精致宜人。

如今,马陵河华丽蜕变,成了城水相融、人水和谐的“生态河、景观带、南北大通道”,唱响了宿迁人不懈追求生态宿迁的坚守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