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绿”筑就美丽沛县新家园

来源:徐州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18 浏览量:28

编者按

当前,在全市努力实现“两快两带三先”新目标的过程中,县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沛县正在新的更高起点上,积极谋求更大突破和跨越,当好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2010年沛县首次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行列,2011年在苏北以县为单位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2012年首次获得全市科学发展考核第一名、全国百强县跃居第59位,2013年在全市第一家成功创建省级生态县、以县为单位第一家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的好势头,呈现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政通人和的新形象。

从今天开始,本报将从“清净绿”筑就美丽沛县新家园、“三好”“两孤”导向托起幸福沛县新生活、“好人文化”引领和谐沛县新风尚、“三大战略”绘就美好沛县新蓝图等方面,对沛县近年来的发展变化进行挖掘报道。

初冬时节,走进微山湖西畔的沛县,穿越百里生态旅游走廊,碧波荡漾的湖水、整齐划一的农庄、雕梁画栋的亭台,在阳光映照下显得格外美丽……这是沛县生态与城乡建设的完美结合。这条走廊,“缩写”了沛县天蓝、地绿、水清、人好的全景图,贯穿的主线,就是生态。

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级生态县,沛县突出“清、净、绿”三个重点,着力清洁水源、净化环境、构建绿网,打造天蓝水清地绿人好美丽新家园。先后荣获全国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县等10多个国家级荣誉。2013年,沛县在全市第一家获得省级生态县命名,正在提交国家生态县创建申请。

沛城镇、大屯镇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镇,敬安、张庄等10个镇正在等待国家级生态镇命名,栖山、河口、张寨3个镇正在等待省级生态镇命名;草庙村、任庄村获得国家级生态村称号,沛城镇任庄村被评为江苏最美乡村,张寨镇陈油坊村被评为江苏省魅力乡村、全国“美丽乡村”创建村。

贯通城乡水系,打造滨湖之城

沛县东倚微山湖400平方公里湖面,坐拥62公里湖岸线,沿湖开发被纳入沛县“十二五”规划。沛县以实施水系贯通工程为抓手,将水文化贯穿于新一轮城市发展规划,大力实施“水清”工程,全面开展沛龙公路沟、沛敬公路沟、龙口河“三河”整治,实施引湖入城、沛沿河与徐沛河两河改造“一湖两河”工程,进一步完善水生态、水景观功能,以微山湖的清洁之水贯通水系,畅通城市“血脉”,促进城湖互动、城湖一体,着力构建“水绕城转、城在水中”的水韵灵动景观,逐步形成集亲水、休闲、景观于一体的城市生态体系,彰显亲水滨湖城市特色。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建成运行空气PM10自动监测站,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天数年均355天以上,荣获“2012年中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

为维护好南水北调东线清水通道区水环境,沛县着力开发建设微山湖千岛湿地保护区,通过硬化修复堤岸、疏浚河道、加种植被等系列工程,水质得到彻底改善,达到地面水二类标准,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并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

为建设沛沿河断面达标保护区,县财政投资在李集桥国控断面上下游3公里,建设水质达标一级保护区。设置护栏长度6公里,清除保护区内所有的废旧船舶、沙石码头、畜禽养殖、网箱养殖及河道障碍物,封堵所有排污口,对部分河段实施了生物拦截和生态修复。在入湖口设置船舶拦截桩,建造监理船屋,由监理船只驻守河道,实施永久禁航。通过一系列的环境整治,自去年以来,李集桥断面水质实现稳定达标,高锰酸盐、氨氮两项国家考核项目达标率均为100%。

整治城乡环境,打造美丽沛县

沛县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因村制宜、注重特色,推进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乱堆乱放、工业污染源、农业废弃物、疏浚河道沟塘,提升公共设施配套、绿化美化、饮用水安全保障、道路通达、建筑风貌特色化、村庄环境管理水平“六整治六提升”,加强镇容、环卫、绿化管养三支队伍建设,“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日益完善。119个环境整治村高标准通过省市验收,实现徐州第一、进入江苏第一梯队。

以尾水倒流工程为抓手,沛县深入开展污染源头控制、重点行业和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以强有力的措施改善生态环境。按照《沛县按照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方案》,全面整治禁养区、限养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严控畜禽废水、废弃物排入徐沛河、沛沿河等主要河道,河水基本变清。

沛县经济开发区投资7000万元,改造20公里的管网,封堵所有的排污口,每日近10000吨生活和工业污水纳入开发区污水管网,减轻了对两河的污染负荷,治污工程取得初步成效。去年才成立的新昇生物能源公司,已生产7万吨秸秆固化成型燃料,今年将再上3条自动化生产线,消化50万亩的农作物秸秆,产能增至20万吨。目前,沛县已建立9个秸秆收储站、26个收储点,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

这两年沛县纺织业淘汰落后设备340台(套),铸造产业关闭1万吨落后产能。今年上半年,又拒绝了5个高耗能、高污染的塑编、小颗粒项目。落户沛县经济开发区企业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积极创建省级生态工业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生态工业基地。

为进一步提高全县大气环境质量,沛县拆除居民区小型燃煤锅炉10台,加快推进集中供热覆盖率;全面实施建筑、道路施工工地封闭式管理,施工车辆全部使用防尘罩;适时实施城市区域“非绿色标志汽车”限行措施,车辆尾气检测线正式启用;全面推进秸秆禁烧,建立秸秆收储站9个、收储点26个,为农作物秸秆找出了出路;同时,加强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及餐饮业油烟污染防治。

构建绿色屏障,打造生态沛县

沛县大力开展绿色城镇、绿色家园、绿色田园、绿色社区、绿色庭院“五绿”创建活动,坚持绿化中有文化、绿化中有美化、绿化中有亮化理念,深入实施生态沛城、沿湖百里生态旅游走廊、沿大沙河百里绿色农业走廊“一城两廊”生态体系建设工程,形成了点上绿化成景、线上绿化成荫、片上绿化成林、环上绿化成带、河路绿化成网的生态屏障。

城区建成公园13个、游园173个,城区3年新增绿地近40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为44.20%、42.09%、14.46平方米。全县森林面积达到4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5.8%。镇级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管网铺设工作全市领先,沛城镇、大屯镇获得国家级生态镇命名,龙固镇等10个镇获得省级生态镇命名;开发区省级生态园区建设规划通过省级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