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国最安全城市”排行榜,于12月10日由中国城市竞争研究会评选并公布,包括港澳台在内的30座城市上榜。继香港、台北、深圳、**、烟台之后,徐州排名第六,成为江浙沪唯一跻身前十的城市,同时,还获得“2013中国十佳投资环境城市”、“2013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
据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介绍,评价指标体系将以上特征量化了包括社会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资讯安全在内的多项指标等级。
“在完成这些高要求的量化指标中,公安‘民生警务’战略功不可没!”市委书记曹新平自豪地说。
徐州公安从做强做实基层基础入手,大力发展和应用科技信息化警务,以民生警务为主导,“打防管控一体化”、“执法规范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亲民化”,从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深化平安建设,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参与度和社会和谐度,实现了由治安严峻到中国最安全城市的嬗变。
命案“八连降”
发案创20年最低
全部刑事案件、八类刑事案件、杀人案件、“两抢一盗”四项主要指标持续下降,“打黑除恶”绩效连续7年全省领先。开展平安创建活动10年,徐州社会治安由“乱”到“治”,先后荣获“全省社会治安安全市”、“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全国法治城市创建活动先进市”等荣誉。
基于“四省通衢”特殊区位,流窜犯罪、过境犯罪与本地犯罪相互交织,治安情况复杂等特点,徐州市公安局以全面构建道路巡防网、卡点堵控网、区域警务协作网等为支撑,配套运行“包片、包段、包点”等“三包四定”责任制,实现了巡防无盲区、全覆盖。
平安徐州建设10年,命案侦破堪称亮点。记者了解到,10年前的徐州是江苏命案发生数最多的地级市,2004年达到160起,而2012年仅发生49起,为20年来最低,连续8年实现下降,有效提升了公众安全感。统计显示,75%的现行杀人案件3天内得以破获。
农村警务室成为徐州公安基层创安的“利器”。“闪烁的警灯在夜晚可以发挥治安巡逻作用,小喇叭滚动播放提示,还起到法制宣传作用。”徐州公安把农村中心警务室建设作为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基层基础的重要举措,陆续建成562个能辐射3至5个行政村的警务室,并在辖区主要道路设置卡口,加强巡防联防功能,构建起“农村10分钟平安圈”。
事故少秩序好
路畅心更畅
今年以来,围绕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对治安影响最大的突出问题,徐州公安反复开展滚动排查,明查暗访相结合严厉查处违规经营行为,共检查场所行业3500余家(次),依法处罚违法违规经营场所行业700余家,停业整顿70余家,整改安全隐患400余处,下发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48份,全力消除隐患。
我市是全省重工业和煤炭基地,民爆物品年使用量占全省近50%,历年涉枪涉爆部督逃犯占全省60%。近年来,全市治安部门积极构筑严防、严管、严治、严打“四严格局”,实现了危险物品不打响、不炸响、不流失、不盗抢“四不目标”。全市13名历年涉枪涉爆部督逃犯全部缉捕归案,连续6年未发生涉枪涉爆案件、事故。
水火无情,消防安全还得从点滴做起。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1.84亿元用于改善消防基础设施,全市新建、改建了15个消防站,新建了功能完备、设施一流的消防指挥中心,大大提升了部队灭火作战效能。彭城消防铁军实现了全市连续26年未发生特大火灾、连续12年未发生重大火灾事故的佳绩。
为全力保障城市道路畅通、有序、安全,我市进一步深入推进平安畅通工程,全局警力参与交通高峰协勤,落实交通堵点、乱点综合治理,严查严管渣土车违规运营、摩托车飙车、“四车”违法上路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行为,市区道路交通环境持续改善。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十一大堵点”,实行一点一策、逐一整治,已经整改完毕5处。预防交通事故工作有新突破,今年全市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减少174人,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特大交通事故。
公调对接
巧除“鸡毛蒜皮”
在众多的矛盾纠纷中,邻里关系、家庭生活等民事纠纷问题大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但由于面广量大,关系错综复杂难以调处,一直困扰着办案民警,成了社会的一大“顽症”。如何有效整合各类调解资源,提高纠纷调解成功率,将基层警力从繁杂的调解工作中解放出来?今年以来,市公安局与市司法局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公调对接”工作机制,强力推进调解人员“驻所制”,实现民生警务与人民调解有效嫁接。
“公调对接”机制的实施,使驻所调解员分担了大量民事纠纷案件,公安基层警力得到有效释放。据统计,自专职调解员正式进驻主城区44家公安派出所以来,充分发挥了“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作用,调处成功率达97%以上,实现了同一矛盾纠纷重复报警率、民转刑案件以及民警调解工作量明显下降态势。省司法厅厅长柳玉祥对此评价说,徐州将公安执法公信力和司法行政亲和力有效结合,真正实现了“公调对接”的全覆盖。
■链接
最安全城市
据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介绍,最安全城市应具备的标准为:当年无重特大安全事故,社会治安良好,投资环境优越,生产事故少发,消费品安全,生态可持续发展,能为市民、企业、政府提供良好的资讯网络环境和强有力的资讯安全保障。评价指标体系将以上特征量化到包括社会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资讯安全在内的4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59项三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