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涛:敢为人先,唱出时代“新歌”

来源:宿迁日报 发布时间:2022-01-18 浏览量:34

1955年,也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因为一个“全面规划”受到毛泽东同志批示,“沂涛”这两个字红遍祖国大地。

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全面规划”?

这其中又蕴藏着什么样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多少年后,这里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

带着诸多疑问,1月25日早上8点,记者驱车前往沭阳县沂涛镇寻找答案。

“这个乡做了一个合作化、增产措施、水利、整党整团、文化教育等项工作的两年规划,全国各乡也应该这样做。有些人说计划难做,为什么这个乡能做呢……”经过多方寻找,25日下午,记者在沂涛镇沂涛村见到了77岁的张曙华。眼前的张曙华身体硬朗,是沂涛村老党支部书记。当记者提及“全面规划”字眼时,张曙华几乎一口气说出了这段批示。

“其实在我们这里,不止我一个人能记得。因为我们都为自己的家乡得到毛主席的批示而无比自豪。”张曙华说,这段批示还被编进《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也正因为这段批示和“全面规划”,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个世纪50年代,十几岁的张曙华已经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小时候,一到夏天,我们这里常常发大水,持续很长时间,一年只能种一季麦子。发大水的时候,哪里是田,哪里是路,根本看不见,更别提种地了。”张曙华说,那个时候,吃饱就是最大的心愿。

“那时,一个从战火中走出来的年轻人朱凤楼,工作有计划,生产有安排,带着大家搞起了农业互助组,还在这里成立了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张曙华回忆。

群策群力之下,1955年,沂涛乡(1999年沂涛乡撤乡建镇)在全国县、乡中率先制定出发展规划——《沂涛乡的全面规划》,并很快被报到党中央。同年,毛泽东同志作了批示,号召其他地方也要仿照办理。

“沟、渠、路基本定型,桥、涵、闸基本配套……水利设施建好后,我们这里一年可以种两季了,小麦和水稻。也就从那个时候起,老百姓的生活大大改善了!”25日下午,在沂涛镇太平社区,65岁的退休教师朱少东跟记者讲起了过去的事。

“我爷爷叫朱沂涛,他是一名革命烈士,1943年牺牲的。沂涛乡就是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朱少东介绍,沂涛乡人在这片革命老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地里的庄稼迎来了丰收,农忙的时候,大家一起努力抢收抢种。

朱少东回忆,当时同样大的一片农田,这里粮食的产量是其他地方的好几倍,真正实现了增产。老百姓温饱问题慢慢解决了,后来,很多人家还盖起了砖瓦房。而这里也很快成为全省先进典型、苏北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上个世纪90年代,一曲《沂涛新歌》在这片大地唱响:神州大地繁荣昌盛争向上,犹如那巨龙腾飞上九霄……乡办工厂林立起,产值猛增传捷报。五谷丰登六畜旺,百业皆新成就高……

“2020年,我们镇成功招引由日本三菱集团注册投资1008万美元、总投资2亿元的伍佳智能服装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的猫福宠物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的皓之瑞服装厂……”沂涛镇党委书记蔡维志说,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点,这样百姓致富才更有底气。

近年来,沂涛镇积极打造推介“特色党建”“栝楼小镇”“红色文化”“沂涛酒乡”四张名片,这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沂涛镇发展规划的重点,它传承了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也是一张融入新时期发展理念、继续引领全镇人民拼搏奋斗的蓝图。

党建工作是“方向盘”“安全带”“晴雨表”……“我们紧紧抓住党建工作,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基层一线,增强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蔡维志说,沂涛镇还创新“四员”工作制度,即党委委员为党建指导员、党支部书记为党建战斗员、驻村人员为党建联络员、“新村干”为党建勤务员,以钉钉子的精神做好党建各项工作。

2020年,沂涛镇深入推进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落实,投入115万元,扩建大王庄村、兴陶村、新沟村等5个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为进一步提升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共投入105万元,对二圩村、沂涛村、赵涧村等9个村党群服务中心进行全面提档升级。进一步完善月度党建例会和季度党建工作推进会制度,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同时,全力推进“一村一品”党建示范工程,有效提升党建工作特色。

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近年来,沂涛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走农业特色化道路,经过几年发展,形成了326省道沿线栝楼种植经济带,并依托苏记农业栝楼子加工厂,形成集栝楼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发展模式。目前,该镇栝楼种植面积1万多亩,每亩年利润5000元左右。栝楼产业已经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富民产业,“栝楼小镇”的名声越来越响亮。

2021年,沂涛镇将充分利用古屯河、柴南河等水源充足区域的谢庄、赵涧等村发展稻虾混养,突出培育、壮大二圩、秦圩等村绿色果蔬种植规模,形成“镇有规模、村有特色、户有亮点”的生态经济发展新格局。

25日下午5点钟,在沂涛镇工业园区,一辆装满肉圆食品的物流车驶出了沭阳佳奇食品有限公司大门。据介绍,这些食品都是专供上海、杭州、南京等地餐饮行业。该公司工人全部来自本地,工人每人每天工资在150元到200元。

离该公司不远处,是沭阳广翔服装有限公司,已经在沂涛镇经营了10年时间。而这里还是优衣库等知名品牌服装代工厂,拥有500多名员工、5个生产车间,服装年产量100多万件,不仅成为该镇工业园区的重点项目,更帮助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致富的梦想。

“很小的时候,我去过很多地方,感觉到区域发展有差异。长大后,我选择创业,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想带动老百姓就业致富。”清冷的冬雨中,记者走进当地人葛跃东创办的酒厂——江苏古楼春酒业有限公司。

葛跃东说:“沂涛镇这片红色的沃土,教会了我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人,酿好酒。”葛跃东是当地的创业典型之一,从无到有,目前,他的公司年生产能力达5000吨。他身上那股敢拼敢闯的劲,也属于每一个不甘平凡的沂涛镇人。目前,沂涛镇拥有规模较大的白酒酿造企业4家,“沂涛酒乡”已经成为该镇的特色名片之一。

采访结束时,天色已晚,记者驱车沿着宽阔的马路离开沂涛镇。街上的路灯亮了,细细的雨丝落下,可商铺里、工厂里、田间地头,依然还有沂涛镇人奋斗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