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党建文化品牌职教富民一直是南京高职校面向社会的服务品牌,学校坚持依托专业特色开展专业惠民、职教富民行动,将其同时打造为党建文化品牌。该校是全国最大的建筑类外派人力资源培训基地,1996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培训32个工种26万人次的建筑工人,输送至新加坡、以色列、美国等50多个国家,直接为国家创汇200多亿元。秉承20年多来一以贯之的“职教富民”宗旨,学校党委研究确定了新时期“职教富民”党建文化品牌创建的工作思路: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让中国工人接受最好的职业教育,自信体面地走出国门。
拓展服务对象,开展双向劳务合作
从1995年开始,南京高职校与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南洋发展有限公司合作,设立首个赴新加坡劳务考试培训中心,这是学校持续拓展职教功能,开展职教富民的典范工程。学校在党的政策引领下,既完善学历教育又开拓非学历教育的技术培训市场,充分发挥城市职业院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富民强省方面的重要作用。
以新加坡项目为基础,该校在“一带一路”倡议发出以后,又积极对接相关国家,先后与以色列、马来西亚、柬埔寨、菲律宾等国家开展合作,培训相关技术技能人才,将几十万工人输出到世界各地。在国外开展建筑业务的企业中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在地球上有中国公司塔吊的下面,总能找到南京高职校培训的工人”。
在劳务输出培训的同时,学校还积极探索走出国门,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设国际培训学校,为外籍工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形成双向劳务合作。
建设专业场地、打造优质团队,全面提升培训档次
为做好培训工作,该校新建了具有国际标准的、现代化的电气焊车间等20多个培训场地,扩建了有100多个工位的抹灰、镶贴车间,在校外租赁场地建设了3600多平米的钢筋和木工车间,新建了可容纳500人入住的宿舍,硬件条件全面提升。
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师资的培训,尤其是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教学团队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鼓励教师参加市、省级、全国多行业举办的技能竞赛,不断强化团队职业技能水平;组织培训教师积极参加市、省级技能鉴定培训工作,加强团队考评能力;以梯队建设为抓手,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校本技能培训,开展校内技术交流活动,组织校外技术观摩学习,促进团队成员的职业成长。
敬业务实、温暖贴心,全方位为职教富民服务
为了提高技术培训质量,教师团队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对学员耐心指教、细心辅导,针对学员的实际水平进行科学分析,及时调整、修订培训方案,开设不同的技能基础辅导班。
校党委与教师团队研究决定采用小班化教学与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针对考题变化进行适应性训练,对基础较差的学员“开小灶”,加班加点,重点辅助。合理安排课程,确保培训时间,因材施教、分层次施教,让学员能听得懂、学得进,学有所得、训有所获,保证培训效果。
除了安排优秀的师资外,该校在规范管理、后勤服务上也想学员之所想,急学员之所急。在培训中心的走廊上诸如“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的格言警句随处可见。在几百平米的理论大教室,学校为技术培训人员开设了时事政策、法律知识讲座、外语基本口语训练等课程。学员们的专业理论知识不仅获得了很大的进步,文化知识也得到了增长。
长期以来的品牌打造,使南京高职校名扬四海,被誉为“致富一个人,脱贫一家人,带动一帮人”的富民、惠民典范。
团结奋进的学校领导班子研究深耕党建文化品牌项目。与马来西亚开展劳务培训合作。茉莉花香
党群情浓——打造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党建文化品牌一曲《茉莉花》驰名中外,唱响着美丽乡村新时代的致富梦想。2017年的春天,南京高职校党委带领的党员志愿服务团,走进了这个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发源地——六合区金牛湖街道茉莉花村。在“走千企入万户、助发展促富民”的背景下,该校党委主动对接茉莉花村,依托办学特色,发挥技能特长,立足职教岗位,对接行业企业,精准帮扶困难群众和师生,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授之以“鱼”,为困难群众“送温暖”
该校党委多次组织党员赶赴茉莉花村,为困难农户送去慰问金,帮助农户解决家庭困难。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传递温暖,星火点亮。学校还对包括茉莉花村在内的广大地区贫困生按政策给予资助,如减免学费,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就业创业方面帮助等,竭力解决横亘在困难农户面前的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党和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温暖。
富民以“渔”,为部分村民“传技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该校党委在助力脱贫致富方面的思考是要找准突破口,帮助困难农户学会脱贫技能,最终实现“真脱贫”。根据茉莉花村实际情况,科学制定了帮扶思路和措施:一是成立师生结对学习小组,依托学校专业教学优势、师资优势,帮助困难农户家庭子女学习专业技能;二是借助本校电子商务专业帮助茉莉花村进行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推广,同时开展农村电商的教学,让农户利用“互联网+农业”的宏观背景,抓住产业发展“风口”,学习“脱贫技能”;三是充分发挥学校校企合作优势,帮助困难农户子女走上就业岗位,学会谋生本领,拓宽家庭营收渠道。
发展有“路”,为乡村振兴“找出路”脱贫致富不仅要解决“贫困户”的“点”,更要注重解决“共同富裕”的“面”。在这方面,学校和茉莉花村在更多领域寻求交汇点,借助学校平台,让更多的村民开拓视野,习得过硬技能,找到稳定脱贫致富新路子。学校积极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劳务人才。双方决定重点在剩余劳动力培训和农民再就业方面下功夫,经过系统培训,可以外出就业,也可以回乡创业。
文化有“品”,为美丽乡村“添砖瓦”美丽乡村建设“美”在自然风景,更“美”在气息浓厚的“乡土文化”。从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该校党委决定开展为期一年的“茉莉花村文化定制实施计划”,委派“技能团”的党员教师全程参与实施。土木工程系党支部老师和该系学生对茉莉花村重点区域进行了整体地形测绘,在“打造有品位的美丽乡村文化”方面做了谋篇布局。测绘完成后,校团委带领环境艺术工程系的师生对茉莉花村几处景观做设计,凝练村镇文化,绘制墙体彩绘。经过师生们的努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文小品与自然风景浑然一体。
该校紧密围绕专业特色和办学特点所打造的《茉莉花香
党群情浓——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党委助力脱贫富民行动项目》入选第二批江苏省中小学校“一校一品”党建文化品牌项目建设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