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年,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迫切,质量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质量在促进区域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在此背景下,我区将实施“质量强区”战略首次纳入区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了质量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作用。日前,记者从近期召开的黄浦区质量发展大会上了解到,新形势下,今年黄浦区质量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贯彻“大市场、大监管、大质量、大安全”的工作要求,以“质量强区”为主线,围绕产品、服务、工程、人居环境四大质量,严守安全底线,服务改革创新,推进质量惠民,坚持规划引领,不断增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加强城区常态长效管理,努力推动区域质量工作全面发展。
强化风险意识,严守“质量强区”安全底线
安全问题向来是底线、红线,是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特种设备安全、食品药品安全、产(商)品质量安全是区域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形势下,尤其要要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聚焦“三大安全”,不断完善监管链条,切实守住安全底线。
筑牢特种设备安全防线。加强特种设备分类监管,强化日常监督检查,织密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网,全年完成390家使用单位和14家生产单位的日常监督检查任务;重点抓好涉及民生的重点设备、人流密集的重点场所、重大活动和重要节假日等重要时段的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检查;继续深入推进老旧住宅电梯安全性改造,推进老旧住宅电梯安全风险评估,开展安全改造满意度测评,完善改造工作长效机制。
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依法惩处各类违法行为,从严监管食品药品安全;着力维护产(商)品质量安全,建立生产、流通领域全覆盖的产品和商品质量监管体系;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管,强化黄浦区工程实体质量和建设工程用建筑材料的质量监督抽查,确保全区无重大工程质量事故。
聚焦重点领域,促进“质量强区”创新发展
服务张江黄浦园建设。以张江黄浦园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型企业的品牌发展和标准化建设。加大品牌培育力度,以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加强上海市著名商标、上海名牌的培育,力争2015年“上海市著名商标”、“上海名牌”覆盖更多“四新”企业。
服务重点功能区建设。以品牌分布较为集中的商业街区为重点,以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涉外高知名度商标等为重点对象加大商标保护力度;指导老字号企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应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传承品牌文化,拓宽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以“创一流城区管理”为目标,大力开展“一带、两街、五个功能区”范围的公共信息图形标志标准化工作,用国际通用符号语言引导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方式的人群感知城市文明、体会繁荣繁华。
对接自贸试验区成功经验。推进贯彻《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开展公示信息抽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完成全年公示率90%的目标。推广金融行业服务标准化示范试点成功经验,带动金融行业标准化管理逐渐系统化、体系化,为外滩金融创新试验区建设发挥积极作用,推动黄浦区“争创一流、追求卓越”。
坚持民生导向,推进“质量强区”惠民工程
保障区域环境质量。以环境要素为切入点,加强水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固定废物综合利用、噪声污染控制、辐射污染控制,着力提高环境质量,确保环境空气质量、区域降尘量、工业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交通和区域噪声等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完成指标。
推动建筑节能低碳发展。贯彻落实《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推广绿色建筑建设,确保新建民用建筑100%达到建筑节能65%的标准;持续开展重点企业能源计量审查,跟踪楼宇能源分项计量后续效应。
推进诚信计量示范建设。配合《关于促进本市生活性服务业重点行业规范提升发展的实施意见》,继续关注加强标准化菜场诚信计量体系的建立完善,强化区内加油站、超市卖场等重点商贸领域计量管理,建立和落实不诚信摊位黑名单定期公示制度;落实公立医院、民营医疗机构等医用计量管理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