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等有关部门,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动街镇指导居委会、村委会,根据居民需求、社区类型,合理安排“错时弹性工作时间”。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 王闲乐
4月10日下午,全市“规范居村功能、畅通为民服务”工作推进会在虹口召开。来自虹口、静安、松江等区的代表们介绍了各自推进居村为民服务的举措。会议明确,今年本市将在“规范居委会、村委会功能,畅通为民服务”方面推出诸多新举措,以期优化服务制度、提升服务能力、形成服务合力。
“全岗通”解决能人依赖?
“某种程度上,居村工作做得好不好,主要看主任。”虹口区欧阳路街道邮电新村居民区居党总支书记喻菊萍说,多年来她发现,有些主任工作能力强,社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一旦换人,有可能就沉寂下去了。
为了解决基层依赖“能人治理”的问题,各区在推进会上介绍了用制度托底,打造标准化、规范化居村委工作流程的经验。走进虹口区邮电新村居委会,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专门的“全岗通”接待台。台上放置着“今天我接待”的席卡和“全岗通”专用电脑,另外还有一个群众满意度评价器。墙上张贴着“全岗通”的宣传材料。
据介绍,自2016年全区推行“全岗通”以来,虹口各个居委会均按照这一标准打造接待台,实现居委会服务事项、办事流程、办理条件、标识标牌、评价体系的统一,让广大社区群众切身感受到居委会工作的新面貌。
静安区制定了《关于加强居委会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方案》,为居委会组织体系、硬件设施、管理制度、民主自治、队伍建设等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松江区针对区内村委会存在的问题,2015年启动了村级组织服务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巩固了农村基层基础。2年来,对外提升了村级形象,对内提高了办事效率,得到了村民的认可。
打造社区工作“全科医生”
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过去,居村委干部往往有各自对应的条线。如果居民来办事,相关条线干部恰好不在,事就办不成。
为解决这一问题,从去年开始,虹口区在全区推行“全岗通”,要求居村委干部“一专多能,全岗都通”,打造社区工作的“全科医生”。虹口区组织了多次培训,各部门条线的业务骨干轮番登台,介绍条线工作;印发了由“服务指南”、“自治艺术”和“案例汇编”三部分册组成的《社区居委工作一本通》;在区级层面,精编了200道题目,组成“全岗通”题库,对全体居村委干部进行考核。
“考试共100道题,包括单选、多选、填空多种题型。”居村委干部、社工80分合格,居民区书记、居委会主任则要达到85分,如果多次补考仍未能通过的话,甚至可以辞退。多年没参加考试的喻菊萍,考试当天紧张到凌晨就醒,拖着爱人帮忙复习。
现在,居委干部个个都成了多面手。“上次有位在张江工作的孕妇来办孕妇联系卡,恰好分管计生的干部外出,我们值班的一位男同志帮她办好了。”谈起此事,喻菊萍颇为自豪。
居民下班后也能找到居委会
记者从推进会上了解到,市民政局等有关部门,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动街镇指导居委会、村委会,根据居民需求、社区类型,合理安排“错时弹性工作时间”。邮电新村居委会就增加了16时30分至19时的工作时段,专门为下班以后有办事需求的居民提供服务。
“这就是‘全岗通’带来的好处。”喻菊萍说,“以前8个人都要在办公室,现在2到3人就够了,所以我们才有精力落实延时工作制。”
另一方面,坐办公室的时间少了,走访居民的时间就多了。按照“全岗通”的要求,居委干部实行“走访制”,居委干部均要定期或不定期走访居民,做好社区自治工作。“‘全岗通’节省出的那部分人力和时间,得反馈到小区建设上才行。”
比如,邮电居民区内车库无人看管,存在外来人员居住、居民私拉电线等问题。由居民骨干、楼组长提议,经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物业公司、业委会、居委代表等共商对策,最后由居民代表会议决策,建设了非机动车库,并由居民自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