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上海马路迸发年轻活力

来源:区新闻中心 2015/05/26 发布时间:2020-09-11 浏览量:34


上海的陕西北路是一条中西建筑风格交汇的都市街区,由于保存修缮完好,2013年被我国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日前,笔者造访了这条历史文化名街,风中梧桐树枝摇曳,街道很是寂静。徜徉于此,昔日老上海风情仿佛依然历历在目。两年过去了,这条被列入上海“永不拓宽的马路”,物态的文化留住了,无形的文化又是如何注入的呢?

文化活动讲述老上海故事

陕西北路600号的老街文化展示咨询中心门口,一早就排起了长队。走近发现,由上海市集邮总公司发行的“海上书画名家作品首日封”和陕西北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集萃版明信片发售签名仪式正在举行,排队者都是首日封收藏爱好者。

据静安区文史馆馆长杨继光介绍,自2000年至今,文化街推出了7套、140种类印记上海陕西北路历史文化名街的名人、名宅、名事及老上海风情的艺术纪念品,由著名建筑师、油画家、连环画家等手绘创作,每套限量1000套,基本一售而光。由于认购者太踊跃,还曾出动了警察帮助维护秩序。近来筹划的海上书画名家作品艺术首日封、明信片套装也已推出了不少,每周六上午由一位书画家到现场为收藏爱好者签名,场面十分热闹。

身为书画家的杨继光介绍说,为了将老上海的文化元素进一步注入陕西北路,几年来,静安区文史馆策划举办了30多场“名人名街人文历史展”,内容包括老上海物件、艺术品、陶瓷器、火花、邮票、钱币、大众收藏展等,还用电视片、讲座等形式讲述老上海的故事,许多中外友人闻讯纷至沓来。

据悉,围绕文化街开展推出的文化产品,已经形成了除团队、协会外固定的散客收藏者队伍达600人之多。

商家引入老上海情节

有着近百年历史的陕西北路可以说是一条蕴含了上海开埠后中西多元文化交融的特色风情街。仅新闸路到巨鹿路1000余米的路段,就云集了名人旧居、典型风格建筑、革命遗迹等20余处文化景观,其中较富特色的包括:远东地区最大的犹太会堂——西摩会堂;近代外国侨民聚居区——太平花园;董家老宅(香港特区首任特首董建华旧居);宋家老宅(民国第一家族宋氏家族旧居)等。

近几年来,静安区为继承历史名街文化和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做了系列改造方案,曾邀请著名作家叶辛、赵丽宏、程乃珊等对该路段街区历史与现状进行文化挖掘。

然后,对这条街上经营的商家进行产业调整,引进了上海故事、蛋头贝果、五异咖啡以及酒坊、酒吧、面包店、书店等一批时尚项目。餐饮方面的店家丰富,有美式、意式、西班牙式等快餐店,其中中国的茶道、艺术馆等深受老外青睐,使这条街逐渐形成中西文化融汇的街区,每天迎接众多游客。一到晚上,三三两两老外们聚集到马路边的酒吧,呈现一派异国风情。

据杨继光透露,最近,新华传媒将把互动、体验式的时尚新华书店,开进陕西北路的一幢小别墅里,计划今年年底前开业。北京收藏家杨鸿生将自己所收藏的晋朝以前的远古玉器、陶器、阿拉伯文的经书等在446号展出。

在上海辞书出版社旁边那段街区,静安区还挖掘出了一段历史:当年有一批逃难来中国的犹太人在陕西北路上建了小学、西摩会堂、犹太人俱乐部等,他们每晚在那里聚集,载歌载舞地生活着。现在,外国人在此开出了酒吧、餐馆,犹太人、西班牙人都开始了他们的经营。

笔者看到,五颜六色的椅子凳子出现在该街区,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集聚,这里仿佛再现了当年的那段历史生活场景。
弄堂游戏丰富多彩

按静安区规划,从5月18日中国博物馆日和上海历史保护建筑开放日起,每逢双休日,区里引进持证街头艺人到陕西北路历史文化名街来表演,有小提琴、萨克斯管、折纸、吹泡泡、小丑表演等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为反映陕西北路民国时期的文化历史,他们以民国时期玩具之王、有60多套工艺制成的风靡一时的“铁皮青蛙”为主题,在陕西北路600号举行为期3天的“铁皮青蛙跳跃时光”比赛、展览及首发活动。

杨继光告诉笔者,两年来,柏万青阿姨的团队曾在此开展过弄堂游和弄堂游戏比赛活动,去年开展了踢毽子比赛,吸引了来自全市的踢毽子高手。今年他们打算开展弄堂游戏扯铃比赛。

日前,陕西北路20余处历史保护建筑对外开放一天,街区的商店均展开优惠活动,让市民愉快地实现静安城市文化印记之旅。

保护优秀历史建筑不是让其空置,而是使那片凝固的音乐在生活中焕发生命活力,赋以久远的历史印记并给后人丰富的遐想,静安区陕西北路历史文化名街,美妙的乐章在继续。

[ 相关链接 ]
 

陕西北路旧名“西摩路”

见证近代史风云
 

静安区陕西北路旧名西摩路,建成于1914年。地处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区域,是华洋混居的高档居民区,海派文化的重要聚集区、老上海大名鼎鼎的“洋人街”和“名人街”。

近代历史上,诸如宋氏家族、荣氏家族等达官贵人、洋商富贾、名流学者、爱国志士等聚居在此,留下了辛亥革命后南北和谈、1927年蒋宋联姻等丰富的历史记忆,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风云变幻。

这里还是上海的犹太人、西班牙人等外国人的聚居区,留下了丰富的异域文化印记。陕西北路(新闸路-巨鹿路)短短近千米的距离内,就云集了名人旧居、典型风格建筑、革命遗迹等历史文化景观21处,成为上海开埠后中西多元文化交融的代表性路段。已故上海女作家程乃珊曾说过:“陕西北路很美的……那次意大利,住在比萨斜塔附近,从住处走出来,就是西摩路的感觉。”

作为近代上海中西交融的高档住宅区,陕西北路新闸路—巨鹿路段无论建筑、环境、人文均体现出海派文化典型特征,拥有相当优良的城市空间品质。沿线多为何东公馆、宋家老宅、荣家老宅、马勒别墅等独立式花园住宅,间有华业公寓、太平花园等公寓建筑群落,西摩会堂、怀恩堂等宗教建筑,内含小型戏院的平安大楼等商居两用建筑,展现了老上海公共租界拓界期间社区生活的居住、文化、精神建设状态。

陕西北路处于南京西路历史风貌保护区中轴,街区(陕西北路与临街的围合区域)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区域登记不可移动文物20处,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35处,名人、老街、旧居、百年老店在此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