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惯例,岁末年初是要发“年终奖”的,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区情频道的小编们,也为上海16个区准备了五大奖项,希望上海各区在新的一年里砥砺前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今日元旦,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按惯例,岁末年初是要发“年终奖”的,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区情频道的小编们,也为上海16个区准备了五大奖项。
我们虽然发不出“双薪”,也没有金灿灿的奖杯,但有一片拳拳之心,希望上海各区在新的一年里砥砺前行,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当然,小编也希望众网友能一起来给上海各区评评奖。有没有哪个区,让你想“和她一起慢慢变老”;有没有哪个区,经常转角遇惊喜,让你体会到无所事事的美好;抑或是,你想对哪个区吐槽补刀,给个金酸莓奖的?大家可以写评论,或者给我们发邮件。你们的每一句点评,都是前行路上的一份力量。
“不忘初心”奖
【颁奖词】他们处于上海不同的区位,他们肩头有着不同的担子,但不管是改革前沿的开路先锋,还是繁华街区的都市英杰,抑或是生态绿岛的守护天使,他们都有一样的品格,那是认定的目标决不放弃。不管压力有多大,不管困难有多少,只要目标清晰,方向正确,虽千万人,吾往矣。不忘初心者,方得始终。
【获奖者】浦东 黄浦 崇明
浦东:
在黄浦江、长江和东海温柔怀抱中的浦东,早已成为太平洋西岸一颗耀眼的明星。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开发开放,到2005年成为首个国家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到2010年借上海世博会之机实现跨越式发展,再到2013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落地,浦东一直以探索者的姿态勇立潮头,把握每一次机遇,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陆家嘴夜景。浦东新区 供图
2016年,浦东又交上了一份亮丽的改革“成绩单”,自贸试验三年达到了预期效果,科创中心“双自联动”初具雏形,政府职能转变用政府自身一时的“痛”换来了人民长远的“利”。到任何时候,浦东都不会忘了改革开放的初心,这是浦东的立身之本,立命之源。
新的一年,浦东还要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中的先行者,要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上走在前列;要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走在前列;要在创新社会治理、改善民生上走在前列;要在从严管党治党上走在前列。这将是更加艰巨的攀登。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那是排头兵一往无前的承诺。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那是先行者上下求索的路标。
黄浦:
外滩、人民广场、豫园、南京东路、新天地……黄浦的那么多“名片”随便拿出一张,都是上海的、全国的、甚至世界的。也难怪一些兄弟区艳羡,“阿拉造个文化剧院、博物馆吃力得来,黄浦区‘天落水’就有这么多市级、国家级文化场馆,老羡慕额!”
外滩金融集聚带。黄浦区 供图
坐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黄浦并不轻松。正因为是上海的心脏、窗口与名片,所以黄浦须臾不敢忘记打造“标杆”的使命——打造现代高端服务业发展的标杆、城市管理的标杆、城区建设的标杆与从严管理、从严要求的标杆。
刚刚过去的这一年,传统商业与金融集聚的黄浦提出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并在营造最优的综合环境上发力;结合滨江贯通的百年大计,黄浦亮出“一带四组团”创新发展模式,在有限的区域资源基础上优化城区功能;作为全区域在中央活动区内的行政区,黄浦提出了要结合旧改与城市更新,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在上海市中心“挖”出最宝贵的2平方公里土地,要打造成为“传世之作”。
坐拥经典,同时也要为后人创造经典,对黄浦而言,这份使命“舍我其谁”。
崇明:
崇明撤县设区,上海从此再无县,2016年的这件大事着实让崇明人、让全上海人关注兴奋了一阵。兴奋过后,崇明对未来发展依然“淡定”,或者说更加坚定:始终坚持不搞“大开发”,不走传统工业化老路。坚持生态立岛。
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反嘴鹬在飞翔。崇明区 供图
“建生态岛”是本世纪初提出来的。怎么样的岛才叫生态岛?为什么崇明要建生态岛?怎么建设?这一个个的问题,在十几年的坚守中,崇明人越想越明白,建设路径也越来越清晰。最近提出的“生态+”战略,就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让“生态”二字“浸润”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把“生态岛建设”这一张蓝图干到底,崇明人已经开始尝到甜头。不仅森林覆盖率、大气环境质量、年空气优良天数远超全市平均水平,漂亮的生态廊道、近悦远来的高端健康服务机构等也让市民享受到了“绿色福利”。
有感于崇明的不忘初心,斗胆歪题一首《江城子》:
水清土净冠沪上,多负氧,非寻常。生态建设,十载已俱往。撤县设区再无岸,挈三岛,新启航。城桥陈家两相望,横沙橘,长兴港。行稳致远,绿色是总纲。遥看东滩风起处,鹬鹭飞,是天堂。
“壮志凌云”奖
【颁奖词】江河是怎么形成的?有位诗人这样回答:所有汹涌澎湃、浩浩荡荡的江河,在开始的时候,仅仅是些清净、冰冷的泉水,集聚在一起,在坡度比较大的山谷里活泼起来,形成溪水,她欢歌跳跃,横冲直撞,花费了很多精力,走了数不清的冤枉路。后来,有许多小溪找到了共同的方向,道路就越来越直了,成了江河,有了不可阻挡的力量……”改革大潮中,就是需要他们这样的“溪流”,认准创新的路标,朝气浩荡、壮志凌云,奔涌向前。
【获奖者】长宁 杨浦 嘉定
长宁:
长宁一直是个低调的“白富美”:城区颜值有古北国际社区、中山公园、愚园路和新华路这样的历史风貌街区稳做“担当”;率先探索产业“深转型”后,现代服务业占城区总产值比重悄悄蹿升到了90%以上,经济一直稳稳当当。而且,这里是上海最精致优雅的西区,是巨无霸级交通枢纽虹桥枢纽的所在地,也是大众点评和携程网这样互联网龙头企业的诞生地。
中山公园。长宁区 供图
而真正不需要用引号介绍的白富美,一定同时也是个有先锋精神的实干家。2016年,长宁一口气完成了一系列创新之举:自贸试验区外上海首个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揭牌;设立了沪上首个“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比自贸区先行一步全面试行“一照多址”;在老洋房中建成了上海首个金融服务特色的专业园区“长宁金融园”;创建了全国首个“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盛夏时节还抽空将历史名园中山公园变身为上海首个通宵开放的综合性公园……
白富美为啥要这么拼?一言以概之:格局决定结局。
杨浦:
一周前,杨浦带着创新创业成果赴京汇报成绩。作为上海唯一一个区域性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杨浦自信地站在了全国双创的舞台上。这些年,杨浦积极推进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融合,打造创新之城。
五角场夜景。杨浦区 供图
两周前,安浦路桥打通杨浦大桥以西最后的断点,公共空间连成一片。那一天,杨浦滨江岸边江风习习,百年生产性岸线置换成百姓的生活岸线的图景越发清晰可及。22处工业遗产分布于此处滨江岸线上,大工业时代的机器声犹在耳边。杨浦滨江开发要保留这些遗迹,也要还江于民。
一个月前,当平凉西块最后三个基地首日签约率均达到90%,十年旧改画上句点,中心城区最大成片旧里的百姓迎来新的生活。那一天,老弄堂的天空在密密麻麻的电线和晾衣绳中,露出一抹透亮的蔚蓝。
新与旧在这里并存,创新与传承在这里碰撞。
“大杨浦”,早已不是老上海人口中“大而粗糙”的揶揄,而是成为大视野、大格局、大踏步的代名词。
嘉定:
嘉定人骨子里是不太把自己当郊区人看待的。2016年,他们提出了一个“小目标”:经济要“精准转型”,城市要“精美成长”,民生要“精细服务”。如此勾勒产城融合的未来图景,足见其凌云壮志。
俯瞰嘉定新城。陈启宇 摄
他们也确实有这样的底气。嘉定图书馆漂亮得像一座水景公园,保利大剧院里经常上演“高大上”的国际级水准演出,不久的将来建成开馆的海上文博苑将是全市首个博物馆综合体。这样的城市配套,即使放在中心城区也是令人无比艳羡的。
除了城市配套比肩一流水准,嘉定的底气还有产业。这里科研院所集聚,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也扎堆。嘉定在助力科研成果“纸变钱”上很有办法,不少“象牙塔”里的科研成果转化成真金白银,转化为地区综合竞争力。
生活在这样一座“精准、精美、精细”的城区,人们还会觉得市中心太远,还会为“进城路太堵”而烦恼吗?
“洪荒之力”奖
【颁奖词】他们不是傅园慧,2016年却同样使出了“洪荒之力”。无论是科创中心建设、创新社会治理还是环境综合整治,他们毫不含糊、自我加压,干出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迈之气。其背后,是地区干部“非同寻常”的特殊精神状态,这种定力、决心和勇气,助其突破重重阻力,完成了“难以想象”的任务。最终带来的,是百姓生活体验的提升,以及心中那份对未来的美好遐想。
【获奖者】虹口 普陀 闵行
虹口:
2016年的虹口,像是憋足了一股劲,从吹响“解放思想”的号角开始,一场厚积薄发的改变正在发生。
大柏树集装箱创客走廊。虹口区 供图
多年来处于中心城区“洼地”的虹口,开始绝地反击了,科创是重要突破口之一。2016年前三季度,虹口区级财政科技支出同比增长97%,科技产业税收同比增长36.3%。不仅“螺蛳壳里做道场”深入挖潜,大大提升园区产业能级;更大手笔地打出国际牌,让重量级科技转化服务机构纷纷入驻,辐射力不可估量。
在打造高品质城区方面,虹口也频频发力:市场监管部门在全市率先实现食品安全监管“互联网+”模式;城管部门率先利用大数据,通过智慧城管勤务通等软件,深度探寻以往执法消耗中的突围之路;一个个刚建立的街道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片区,则前所未有地高度整合社区管理要素和服务资源,实现社区15分钟综合管理服务圈。
“用几年的时间,把虹口打造成全市营商环境最优的城区之一。”如今,虹口提出了这样的口号。在这个意义上,虹口的洪荒之力,才刚刚使出。
普陀:
“铜川路市场”、“海鲜”,2016年,普陀区终于撕下了这个区域性标签。
真如地区。普陀区档案局 供图
整整20年,铜川路水产市场把一片农田变成了繁华市场,对经济建设的贡献不可磨灭。此后,城市发展功能升级,水产市场在此处的“违和感”越来越显现。去年10月底,完成历史使命的铜川路市场终于关闭。
而在此之前的红旗村整治,是一场难度更大的攻坚战。这个上海中心城区规模最大、问题最突出的“城中村”,被列入首批“城中村”改造项目。自2016年第一个区委常委会在红旗村现场召开下达任务,一直到完成整治、启动地块建设更新,仅花了6个月时间。
铜川路、红旗村以及周边地块整治,使6平方公里多的真如副中心地区摆脱了多年“杂乱印记”。加上之前普陀关闭了一批初级市场,淘汰了一大批低端企业,全区已腾出3000多亩宝贵的空间资源,成为中心城区难得的一块“大衣料子”。
这片被激活的土地上,如何高起点规划编制,高强度产业调整?新一波的洪荒之力已经积蓄。
闵行:
在上海,要论各区经济实力,多年来闵行仅次于浦东,稳居老二。经济家底厚实的闵行,其实有着深深的忧患意识——快速城市化做到了,但是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怎么打破粗线条,体现精细化?闵行这几年经济发展迅速,但如何确保下一个10年甚至20年依然动能十足?
闵行美丽家园。闵行区 供图
破旧立新。“决战2016”,闵行去年一年拆除存量违建达到了1300万平方米,占到全市拆违量的三分之一;去年4月,位于七七宝镇的九星地区启动转型改造,意味全国最大的建材市场——九星市场面临关闭,市场内上万户经营户必须集体“撤离”。尽管阻力不小,九星地区转型升级坚持稳步推进。新近传来消息,九星市场今年2月17日正式谢幕,并在6月30日之前拆除全部建筑物。
整治中小河道,闵行也紧锣密鼓。市里要求今年底消除黑臭河道,但闵行自加压力将时间提前了4个月,要在今年8月底前完成所有黑臭河道的整治。
乘胜追击,闵行又提出了“决胜2017”的口号,今年要基本建成“违建清零区”。
瞄准机遇“窗口期”,“补短板”不遗余力,闵行使出了“洪荒之力”。力量背后,有方法、有智慧、有谋略。
“最稳马步”奖
【颁奖词】有一种美好,叫“老树发新枝”。有一种成功,叫“苦尽甘来”。有一种坚毅,叫“触底反弹”!产业,是一个地区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让百姓安居乐业的根基所在。他们的产业之路,走得艰辛而曲折。他们曾经骄傲过,也曾迷茫过,动摇过,但动摇之后更坚定,毫不犹豫“脱虚向实”,稳扎稳打布局先进制造业,为地区腾飞和百姓幸福积蓄更强势能。
【获奖者】宝山 松江 青浦 金山
宝山:
不久前,上海第一块出让研发总部类用地破土动工,这里启动建设的,是宝山未来的新亮点——上海北郊未来产业园,建成后预计产出将达300亿元。也意味着,宝山工业园区将从制造加工业向高端制造、生产性服务业、总部经济、研发服务融合的科技产业园区转变。
上海北郊未来产业园效果图。宝山区 供图
就在2016年年中,上海石墨烯产业技术功能型平台也在宝山正式启动,将打通石墨烯技术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制造业在宝山曾经是个朝阳产业,持续了数十年。面对新一轮的调整升级,宝山在实体经济中稳扎稳打、高歌猛进,同时依托“产业互联网”的强劲引擎,让“老树”再发“新枝”。
钢铁、物流等传统产业,通过与新兴互联网融合已实现转型升级;围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高境“科创小镇”等科技产业载体;抓住“邮轮经济”,推进本土邮轮制造业的发展。
2016年宝山科创最热闹的事件,当属依托轨道交通,陆续启动的一号创新带、三号创业带和七号创意带,“一带三线五园”产业布局呼之欲出。沿线的老厂房、老码头、老堆场正在“腾笼换鸟”,越来越多心怀创业梦想的年轻人前来扎根,见证着宝山“每六分钟诞生一家企业”的奇迹。
松江:
松江曾是上海的“工业重镇”,高峰时,工业产值一度占到全市的七分之一。曾经,在松江区,一个电子信息代工产业“航母板块”,就曾集聚了10多万的产业工人。但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自身面临土地、资源、环保等瓶颈压力,松江产业发展一度陷入低迷。
然而,松江并没有气馁,而是清醒提出:转型发展越是紧迫,越要增强转型发展的战略定力;转型发展越是任务艰巨,越要以改革激发动力。一边依法铁腕大刀阔斧淘汰落后产能,一边聚焦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建设,以科创驱动“松江制造”迈向“松江创造”——松江在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找到了方向。
临港松江科技城在建的产业长廊。松江区 供图
让人欣喜的是,2016年前三个季度,松江全区工业税收同期同口径增长23.7%,制造业五大主导产业税收同比增长3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5.2%。这是松江主要经济数据在多年低迷后的突破性增长。
瞄准“科创、人文、生态”的发展目标,松江当前已提出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建设、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旅游产业发展“三大举措”,坚持唯实唯干,力争率先走出一条市郊转型发展的新路。
青浦:
就在不久前,青浦——哦不是,其实是整个上海——出了个“大新闻”:上博考古团队发现了位于青浦区白鹤镇的青龙镇遗址“北寺”隆平寺塔基,确证了青龙镇是唐宋时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贸易港口,改变了不少人“上海开埠前是个小渔村”的观点。
国家会展中心。青浦区 供图
青浦的“马步”,从近6000年前就扎得很稳:这里是上海“史之源”,在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就出现了崧泽文化;这里还是上海“水之源”,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18%,上海21个天然湖泊都汇集在此;也是上海“食之源”,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4万亩,全市约三分之一的绿叶菜来自青浦。
坐上时光穿梭机,穿越到2016年。青浦的发展之路依然稳健。在现代纺织业等青浦传统的重点产业已逐步被调整的基础上,更具青浦特色、发展前景更好的会展商务、北斗导航、民用航空、快递物流、跨境电商等产业正在不断崛起,成为青浦经济重要的产业平台。发展一直相对滞后的青西三镇,马上要实质性启动联动开发,瞄准的是“世界著名湖区”的目标。
从地图上看,“蝴蝶”一般的青浦,正在翩翩起飞。
金山:
在产业发展上,因为种种因素制约,金山区一直处在相对靠后的位置。然而,多年来,金山区一方面想方设法求突破,一方面不断给自己打气,并提出了“两个扇面”的坐标体系,意即自身虽然地处上海远郊,只能远远接受中心城区的辐射,但一转身就成了长三角的中心地带,可以接受来自另一方向的辐射带动。
位于金山的和辉光电生产线项目启动。 庄毅 摄
多年来,金山的产业整体基本呈现“小、弱、散、低”的格局,能级偏低,品牌不突出,环境容量压力大。这几年,金山不断深化新型工业化改革,“理方向、补短板、定措施”,一边大刀阔斧地调减落后产能,一边集中力量重塑产业品牌。
2016年,金山克服种种困难奋力爬坡,交出了一份喜人答卷,属地生产总值和区级财政收入等多项指标增幅均位于市郊前列。目前,金山区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将全区划成优先发展区、优化调整区、生态产业区、创新发展区4个功能板块,为每个板块“量身订制”产业目录、财政分配体系、绩效考核体系,谋求地区的科学协调发展。
到今年底,金山三年累计关停的企业将达到580家,腾出土地6232亩。同时,收缩战线,集中力量做强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四大产业”。
“诗与远方”奖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颁奖词】“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一般认为,所谓的“苟且”,无非是现实中的自己;而“诗和远方”,那才是理想的生活。但“诗与远方”固然美好,如果没有眼下的踏实努力,未来也只是海市蜃楼。对于这三个获奖区来说,2016年是重要的起承转合之年,它们精心谋篇布局,为追求那片“诗与远方”的田野,但又着眼于现实中的自己,在眼下辛勤地播种。
【获奖者】徐汇 静安 奉贤
徐汇:
北有法国梧桐掩映下的绝代芳华,南有大型园区和滨江岸线的绿草青青。无可辩驳,徐汇一直是上海诗意与格调的化身。
然而,设施老旧的石库门,花园洋房里的人挤人,再诗意的景致也抵挡不了时间的蹉跎。于是,徐汇在2016年启动了衡复历史风貌区史上最大规模的综合整治,成功续写这座城市第一无二的历史。
衡复历史风貌区鸟瞰。徐汇区 供图
转眼到了下半年,已经成为上海“夜跑胜地No.1”的徐汇滨江与黄浦滨江正式连通,一座形似海鸥的步行桥“振翅一跃”,串联起了南园绿地与龙腾大道。昔日龙华港沿岸的水泥厂、机修厂相继腾地,被时间遗忘的江边旧厂房一间间腾笼换鸟,既为徐汇滨江这块市区宝贵“大衣料”的全面贯通开疆辟土,也令人对这片最具活力亲水岸线的未来无比期待。
新近从城市副中心升格为“中央活动区”的徐家汇,在2016年开启了30年来的首度更新。这个老牌商圈将进行脱胎换骨改造,商旅文融合发展,还要——“让人一眼就看出底蕴”。
静安:
一个婉约细腻,一个豪放粗犷;一边是历史保护建筑集聚地,一边是上海工人新村集中地……曾经有个笑话:“你家住哪儿啊?”“静安区呀”“喔唷好巧,我也静安的,我家在南京西路,你呢?”“彭浦新村”,如今再也不会有人觉得这有什么好笑。
2016年是静安与闸北“撤二建一”成立新静安后深度融合的第一年。“撤二建一”并非两区实力简单相加,聚合后能否释放更大能量才是关键。分散四处的委办局不仅在物理形态上集合,在各项工作融合上更是渐入佳境。新静安经济平稳过渡,原两区资源优势深度融合后释放出新活力。
苏河湾鸟瞰。静安区 供图
婉约与豪放相融合,让新静安更添大家风范:先行先试,在服务业管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上积极探索;辟桥修路,疏通南北交通的肠梗阻,打通新静安的经济大动脉;“政府财力有一份增长,民生投入就要有一份增长”,静安新一届政府对老百姓的承诺掷地有声。
苏州河在静安的怀抱里静静流淌,两岸隔河相望,水脉相通、文脉相通、绿脉相应、人脉集聚……这就是静安的“诗与远方”吧。
奉贤:
“十字水街、田字绿廊、九宫格里看天下、一朝梦回五千年”,奉贤向世人勾勒出这样的城市意象。
上海之鱼夜景图。奉贤区提供
奉贤,有通江达海的地理优势,浦南运河与金汇港交相辉映,构成了独有的十字水街。126座公园,100余精品文化设施,100余小巨人科技企业,镶嵌在城市间,形成层层叠叠的田字绿廊。用九宫格打造的规划与文化理念颇具奉贤特色,让每个奉贤居民可在15分钟内享受到配套的设施。由传统文化和世界潮流融合而来的奉贤文化,绘出一幅“一朝梦回五千年”的生动图景。
在南上海的版图中,满怀诗意的奉贤焕发着勃勃生机。登高远眺,“东方美谷”作为奉贤的产业新地标,宛若一颗明星冉冉升起。通过“跨界以至无界”的理念和方式,“东方美谷”把多个跨界产业整合成一个以美丽健康产业为核心,多种产业共生共赢的“美丽健康产业联盟”。未来,奉贤要把优越的自然禀赋与坚实的美丽健康产业基础有机整合,打造一个东方美容化妆界的“硅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