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浦通过“三大工程”——老式住宅综合性改水、卫生设施改造和旧住房修缮,努力消除一批房屋安全隐患,提升一批旧里房屋使用功能,改善更多居民的生活环境。记者从区房管部门获悉,5年来,全区通过“三大工程”推进消除马桶1万余户、分装水表3万余户、全项目修缮144余万平方米、受益居民6万余户。
卫生设施“能装尽装”
“近年来消除马桶的力度逐年在增大,今年更是如此,全区旧式里弄房屋卫生设施改造的工作力度和成效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准。”区房管局修缮科的相关负责人给记者这样总结。
按照区委、区政府“能装尽装”的工作要求,今年卫生设施改造不仅在数量上有大飞跃,从往年的1000-1500户全面提高到3500户以上,而且在技术创新上更有新的提升,如针对黄浦区内三层以上的老大楼合用水表矛盾突出的特殊情况,积极开展相关技术和工艺创新,成功试点增设定制的上水管道泵以彻底解决三层以上居民进户水压不足的问题,从而为提高卫生设施安装率和实施供水设施改造创造条件。
成效上最明显的,当属黄浦老城厢地区。在景德里小区,倒了几十年马桶的陈阿姨说起此事,颇为感慨。“嫁过来30多年,天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倒马桶,年纪上去了,腿脚不好了,拎个马桶楼上楼下来回跑,非常吃力。”今年,陈阿姨所在的景德里小区迎来了加装卫生设施、公用厨房改造、综合改水等项目的“三大工程”改造,通过改进技艺工艺、克服化粪池选址、污水管设置等难题,区房管局联合街道、区属公房管理企业,为陈阿姨在内的该小区210多户家庭加装了抽水马桶,让居民们彻底告别了“拎马桶”的日子。
老旧住房做“体检”动“手术”
从毗邻外滩的百年老楼港四大楼结构性大修,到聚奎新村腾空居民进行房屋综合修缮,近年来,黄浦对于老旧住房的修缮改造,始终按照“存在安全隐患的优先、旧式里弄房屋优先、群众反映迫切的优先”的原则统筹安排,在增大力度、扩大受益面的同时,“十三五”期间还有望将区内余留的、未实施过修缮的旧式里弄房屋全面轮修一遍。
房屋的安全系数上去了,舒适等级提升了,老百姓的满意度自然也高了。前些日子,家住复兴中路的85岁陶阿婆就给本报写来了感谢信,感谢政府在老旧住房修缮中,让自家小区彻底换了模样:“这次黄浦区的老旧住房修缮,极大程度上实现了至今还住不上新房的居民旧屋换新貌的愿望,真正为广大居民营造了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由衷地感谢政府为人民做了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陶阿婆所住的是40街坊南片,那里房屋的房龄普遍较长,家中漏雨、楼梯陈旧破损等状况不少。今年7月,黄浦区在40街坊南片启动了老旧住房综合修缮工程。屋面翻做、外立面修缮、楼道内公用部位修缮、厨房综合修缮、电气设施修缮、水表分装、白蚁防治等项目逐一展开,让“老态龙钟”的老房子彻底“焕然一新。”
记者从区房管部门了解到,今年,截止11月20日,全区5个排险解危单项工程正在稳步推进,聚奎新村、复兴中路553弄70号房屋、进贤路157-163号房屋已经完成居民临时搬迁过渡,进入施工阶段;南京东路210号大楼进入施工单位招投标阶段,今年内实现开工。其他12处严重损坏房屋的修缮,已经制订了分步实施计划,将通过结合房屋大修、纳入房屋征收、对接“历保”修缮计划和私房托底保障等方式,力争在今年底全面完成严重损坏房屋排险解危各个阶段性目标和任务。
“一户一表”居民更方便
以前使用公共水表,往往为了几分钱,邻里间也会闹得不可开交。在外滩街道,永胜居委辖内还有少量居民在使用公共卫生间,这样的人家该如何进行水表分装呢?金陵东路91弄的沈师傅想出了一个点子,他和工程队商量后,总水管接上每家人家的小水龙头。打开自家的水管开关,每户人家用自己的,也不存在了平摊水费的麻烦。
2011年开始,黄浦区政府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用水,把自来水总表分装工程作为重点实事工程,结合老式房屋修缮工程和卫生设施改造工程等,与上水市南公司一起进行自来水总表分装工程。而为了加快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水表分装的速度一直在加大,受益面也不断激增。据统计,近5年来,黄浦分装水表已达3万余户。
“水表分装其实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不是简单地装个水表,更多地还配套完成老旧水管的更换和供水设施的修缮。”区房管局相关负责人举例说,比如在此次老城厢的用水改造中,就更换了一系列上世纪40年代的老旧“白铁管”,这些老旧水管的更新,让附近居民们喝上了“放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