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丧乔迁等传统风俗不妨碍小区公共秩序;呵护孩子的自尊,在公共场合避免责罚;停车入位,不跨线、压线……日前,一份《邻里公约》在三林镇万科新里程、万科金色里程两大小区正式出炉。20条贴近生活的呼吁,背后是居民自治组织与社区党员志愿者们默默的付出。
《邻里公约》集结民意
退休教师倪瑛娣与其他40多名热心居民现在有了新的身份——《邻里公约》志愿者。作为公约的发起人之一,倪瑛娣对公约能起到的作用有着很大的期待,“因为公约是我们居民们一起参与、制定的,可以说是每个小区居民对自己文明行为的承诺。”
倪瑛娣告诉记者,她居住的万科新里程小区,是2007年才建成入住的高档住宅区,但居民素质良莠不齐。“路边果树结果了,总有人会拿着竹竿去敲;遛狗的时候不牵狗绳,也不清理狗的排泄物;小孩在绿化里乱跑,大人也不教育……”倪瑛娣称,这些不文明现象屡屡出现。
两个月前,倪瑛娣与其他居民参加由小区所属世博四居委和万科物业共同组织的活动时,无意中看到了一份其他小区的文明公约,于是,她与另外4位居民一起发起号召制定自己小区的公约。发起者中有党员,有业委会成员,有居委会干部,还有小区自治组织“乐妈园”的“乐妈”。“没几天就发展了20多名参与者,之后这个队伍越来越大,这项号召就很顺利地开始了。”
居住在万科金色里程的濮婉芳是一名“乐妈”,平时热心小区事务,她也第一时间投入到公约的制定中。她向记者回顾了当时的过程:“我们首先根据已有的公约,在小范围进行讨论,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讨论出了大家集中关注的几块内容,最终在7月底完成了公约的初稿。”
之后,整个8月间,“乐妈”们集体出动,与其他热心居民、居委会、物业工作人员一起冒着酷暑,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向两个小区2571户、6500多名居民一一征求意见。“有不少居民趁机向我们反应邻里矛盾,我们也总结出其中的不文明现象,并作为反馈整理。”濮婉芳称。最终经过两个月的工作,这份称得上是集结了小区绝大部分民意的《邻里公约》正式公布。
小区不文明现象减少
记者看见,20条公约主要分为邻里关系、小区环境、儿童照顾和机动车管理四大方面,而这正是小区内两大人群关注所在。作为退休职工,倪瑛娣等“阿姨爷叔”比较关心的是邻里关系,他们向往能在社区度过和睦的退休生活;而“乐妈”们和其他年轻夫妻关注的是孩子们的成长环境,他们同时也是有车一族,小区1154个车位需要容纳1300辆车辆,这也让他们不得不发出“小区车位紧张时,我们主动配合物业服务人员有序停放车辆”这样文明驾驶的呼声。
“小区里有300多个12岁以下的小朋友,他们在一起时难免会发生矛盾,而有的家长护犊心切,呵斥中很容易伤害到其他孩子的自尊心。”濮婉芳表示,公约中专门有两条关注了这个问题,号召居民要“呵护孩子的自尊,在公共场合避免责罚”;在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则呼吁家长“耐心劝导,和谐友爱”。
倪瑛娣告诉记者,从今年8月大部分居民得知公约后,小区里的不文明现象相对少了许多。“一方面是居委会成立了5个志愿者小组,负责公约的宣传、巡视等工作,公约在居民中知晓度、认可度都比较高。另一方面,即使有居民做了不文明的行为,我们上前劝阻时也有依有据,而他们多多少少知道大家在制定公约时付出的努力,抬头不见低头见,大部分都会配合。”
“其实,我最希望公约的第一条——我们乐于参加社区的公共活动,能够深入所有居民的心中。”倪瑛娣说道,“大家都参与进来,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才能将小区慢慢的变成自己理想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