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浦东新区36个街镇,近几年来,涌现出了一个个党建服务中心。从区中心到街镇中心再到居村家门口服务站,就像是一根红线,贯穿于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始终。
党旗飘处别样红。这是浦东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的需要。党建服务阵地体系的建设,有效推动了城市基层党建在浦东全覆盖、高质量地创新发展,为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坚强保证。
红色阵地
上钢新村街道党建服务中心有一个“红色礼堂”。这里被誉为社区党建的新地标。400平方米大厅布置得分外庄重肃穆,鲜艳的红旗悬挂在会场两侧,闪亮的红五星投射在主席台的党旗上,红润展厅内展示着反映两弹一星功臣、志愿军老战士、劳动模范和志愿者等四个红色团队的典型人物、典型事迹的照片。
在这一方红色阵地里,除定期开展基层党的组织生活外,还经常举办各类党日活动,每次活动党员们都佩戴党徽,聆听《红旗颂》、演唱经典红歌、重温入党誓词,每年有4000多名党员到这里来接受党的传统教育、党风廉政教育等。
党建服务中心是党组织开展活动的场所,也是城市基层党建的重要支撑,更是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这几年,浦东新区在党建服务中心建设中,十分注重突出政治引领功能,通过突出设计场所的庄重感、丰富党性教育内容、完善制度性安排,确保仪式感教育的长期、长效和常态开展。这是党建服务中心区别于其他服务中心的最显著特征。
同样的情景也出现在书院镇党建服务中心。这里拥有党建活动、教育培训、形象展示、资源整合和服务群众等五大功能,是一个开放型、集约化、共享性的区域党建平台。“主题展示区”运用“三色”系列板块记录了书院党建的历程,“红色记忆”呈现书院本地区党组织渊源历程、波澜壮阔的革命活动和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绿色田园”由追寻农耕、致富农社、乡愁农庄三部分组成,“蓝色梦想”展示了书院党建的过去和未来。
在这里,桃园村为有着60年以上党龄的老党员颁发荣誉证书,在这里,舒馨居民区党支部牵头与12家单位进行党建联建签约,在这里,丽泽居民区组织老党员走进党建信息阅览室,品读经典、锤炼党性。还有一些党支部组织党员来到党建中心,重温入党宣誓。“走进这里,感觉来到了一个党组织的新家。”一名老党员说。书院镇党委有关同志说,社区党建服务中心是一个红色阵地,它的建立,标志着书院镇党的基层建设有了新的载体、新的阵地和新的支点。
上海市委出台“1+6”文件以来,区委组织部按照区委关于构建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新格局的要求,着眼于构建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加强以区中心为重点的党建服务阵地体系建设,努力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在浦东全覆盖、高质量创新发展,为深入推动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坚强保证。
金杨新村街道把打造党建载体,建好红色家园,作为近年来夯实基层党建的基础。在党建服务中心的设计上,以丰富的党建元素为基本配置,红色主调打底、党建符号点睛、主题宣传填充,使党的形象“可视化”,形成浓厚的党建氛围。分设的仪式教育区、休闲阅读区、党史展览区、组织生活室等功能板块,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红色阵地。在这些区域,专职工作人员、党建志愿者全天候“坐班”,协调联络基层党组织共同打造联建联盟,在党员学习教育、主题活动开展、优势资源共享、服务居民群众等方面开展共建联建,实现了“联学”、“联动”、“联优”。
临港作为上海科创中心的主体承载区,通过建立党建服务中心,开展有效的共建活动,完善了互助式、联动型的载体,实现未来临港区域化党建的长效常态,发挥中心平台载体作用。以区域化党建为工作阵地,为建设未来“科技之城”、“旅游之城”、“宜居之城”的临港提供坚强合力和有效保障。南汇新城镇党建服务中心与辖区内高校、园区、社区积极合作,打造联动服务平台。目前已有“电机学院科学商店”、“梅园婚恋工作室”、中阿交流协会上海办事处、劳模工作室、临港青年中心工作室、“临港双创”驿站等服务机构入驻。
服务平台
党建服务中心是一个以党建为引领的综合性为民服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凝聚其中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全域化、办事全留痕、开放全时段、资源全共享,是从区级到街镇级层面党建服务中心运行的最大特点。
立足全域化,打造精准便捷的服务平台。近年来,随着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的兴起,浦东以党建服务中心为切入点,整合党群服务、政务服务、生活服务、法律服务、健康服务、文化服务、社区管理服务等七大类服务,已经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全区标准相统一的服务平台,真正实现了活动在家门口参加、服务在家门口享受、爱心在家门口奉献。
办事全留痕,打造规范高效的管理平台。整合街镇层面的“全岗通”社工助手系统和居村层面的“电子台账”系统,“一次录入、多点共享”,大大提高了“全岗通”的服务成效。通过首问接待、民情走访、热词分析等功能,帮助更加精准地提取居民需求,并针对性地开展切实有效的服务和活动。
开放全时段,打造实时动态的监督平台。按照新区、街镇、居村三级体系逐层追溯、检查,数据实现了由面及点、由单项到综合的汇聚,更好地为第一时间掌握基层情况、第一时间快速反应决策提供了有效依据。
资源全共享,打造供需对接的互动平台。以双向认领、双向服务、双向共享为目标,推出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按照项目化运作的办法,推动区域内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主动认领项目、回应需求、精准服务。
沪东新村街道党建服务中心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以社区党建服务中心为平台,整合各条线资源,以“承接上级要求、满足基层需求”为导向,成立了浦东首家定位于“家+满意”的“群团之家”,把服务对象的“满意”与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标准,推动群团改革在基层的落地。“群团之家”成立后,街道工、青、妇与党建中心、阳光驿站等相互之间随时随地共享活动资源,形成了各个部门有分有合、主次分明的良好工作氛围,完善服务手段,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实效,做实做强了“微心愿”、技能比武、“团聚金邻”、心灵驿站等群团工作服务品牌。
全面对接融入“家门口”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和设计全区党建服务阵地网络,做实、做强、做亮街镇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强化了居村“家门口”服务站的党建服务功能。最近,在已全面贯通的浦东22公里滨江岸线,党的阵地正在加快建设。区委组织部会同东岸集团,主动对接和融入“家门口”服务体系,按照“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空间最大化”和标识明显、功能完备、运行规范、服务有效的要求,加快建设滨江“家门口”服务点,一个链式分布、标准化设置、区域化运营的滨江“家门口”服务带正在形成。
党建服务中心具有受理、服务<span style="mso-spacerun:/'yes/';font-family:宋体;mso-bidi-font-family:楷体_GB2312;line-height:140%;letter-spac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