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浦东新区人民政府正式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次战略合作是上海市级职能部门与浦东地方政府共促改革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未来,双方的合作内容将主要集中在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区、推进自贸试验区食品药品监管改革、积极参与科制中心建设以及推进智慧监管和科学监管等方面。
企业有时都感觉跟不上改革的速度了
根据协议,市食药监局和浦东新区政府将就推动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率先开展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深入推进首次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改革试点工作、提升审评核查和技术支撑保障能力等开展深入合作,进一步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改革和张江科学城建设。
上海市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制度试点,首次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改革试点是其中的重要亮点。截至目前,上海已申报MAH申请人17家,受托生产企业18家,试点品种28个,其中,浦东的MAH申请人10家,受托生产企业5家,涉及试点品种17个。上述申请参加试点的品种名单,其中11个品种用于治疗肿瘤、糖尿病等重大疑难疾病,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尚未在国内外上市的新药。
“货还在路上,备案凭证已经到手。”作为“证照分离”改革的重点内容,首次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改革试点,已于2017年3月1日在浦东率先启动。凡从浦东口岸进口,且境内责任人注册地在浦东的首次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由审批管理调整为备案管理。试点半年来,备案的数量和效能呈快速增长态势,改革受益面不断扩大,对化妆品国际贸易的助推效应逐步显现。
境内责任人注册方面,半年来,共有108条进口化妆品境内责任人用户名注册信息通过审核,其中99条已领取用户名和密码,涉及境内责任人64家。境内责任人接受多个境外生产企业授权的有11家,最多的3家分别接受了7个境外生产企业的委托;产品备案方面,共收到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产品备案申请592件次,已完成审核562件次,通过备案282件,涉及欧莱雅、资生堂、香奈儿等众多品牌,其中今年7月达107件,是首月数量的36倍。
通过改革,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的准入时限从至少两个月缩短为5个工作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化妆品企业布局或落户浦东。欧莱雅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浦东的备案试点非常便利、效率很高,有时候感觉集团内部的调整都跟不上政府改革的速度了。
浦东正筹建网络市场监管局
浦东已有40万户市场主体,增长速度之快,让监管力量难以胜任,市场监管亟需与时俱进。此次战略合作中,双方还将联手探索智慧监管。
要做到“智慧监管”,首先要推进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建设,主要食品品种信息追溯覆盖率达到90%以上,建立实时、动态、可追溯的监管保障体系。同时,要扩大食品药品安全“大数据”整合、应用,推进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此外,还要推进食品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对接,完善现场监管与远程视频相结合的监管模式。上海市食药监局方面透露,双方后续还将进一步构建长效机制,如建立例会制度、对口联系制度、年度任务清单制度等,扎实推进各协议合作项目实施。
目前,浦东正在筹建网络市场监管局。未来,网红店铺、电商等网络违法行为,可以实现跨区域查办。浦东市场监管局党委书记吴伟平表示,此前,违法行为发生在浦东地域,但是这个企业网上注册不在浦东,就会造成监管上的障碍。这次区局合作将初步探索在食品监管领域,注册地不在浦东范围内的涉案企业,市局依法在管辖权方面赋予浦东一定的指定管辖权,可以跨区域进行行政执法。
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建设是今年上海市的一项重点工程,关系着群众切身利益。本次战略合作中,市食药监局和浦东新区政府立足市民满意、放心这一核心目标,以更高标准、更高要求共同推进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建设。
具体而言,双方将重点在食品生产企业全面推行GM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在浦东以更高标准率先开展“诚信企业”“守信超市”“放心肉菜示范超市”“放心餐厅、放心食堂”等示范项目建设,年内创建申报比例高于全市平均目标约10%;推动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指标达标,并且在年抽检食品样品数、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年报告发生率等指标上高于全市要求。
目前,浦东新区已构建起党政同责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将食品安全列入区委区政府年度重点工作,加大监管力度;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设食品信用体系,大力推进“互联网+监管”机制。其中,高风险食品企业“全项彻查”机制,被评为上海市十大依法行政示范项目;全区已有1099家中型以及上餐饮企业实现“明厨亮灶”,同时在“互联网+明厨亮灶”中增加手机端“全民监督”平台建设,接受市民互动和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