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行街道关爱残疾人

来源: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 2017/10/19 发布时间:2020-09-24 浏览量:25

近日,记者从殷行街道残疾人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了解到,五年来,街道残疾人工作得到各方肯定:2009年,街道荣获全国“残疾人之家”称号;2010年,“阳光之家”工作团队被评为上海市劳模集体;2011年,“阳光心园”获得“上海市先进集体”称号,并成为全市18家阳光心园规范化建设试点单位之一。

在殷行社区,4000余人次残疾人得到救助,累计帮困资金达300余万元;108名残疾人成功就业;152名残疾人参加各类职业培训,并取得驾驶证及各类上岗证;3537名残疾人得到良好、全面的康复指导训练,受益面达90.7%……一连串数字诠释了对残疾人的关爱与呵护。

“家委会”成助残坚实力量

三年前,“阳光之家”的学员监护人自发组建起“精亲友家委会”及“智亲友家委会”,两支队伍为殷行社区开展残疾人工作贡献了巨大力量。

和学校里的“家长委员会”一样,这两个特殊的“家委会”也定期召开理事会议,研究社区残疾人工作,探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通过参与街道残联的具体工作,“家委会”成员不断完善服务,工作更加周到细致。

“家委会”是社区残疾人的坚实后盾。两年前,26岁的轻度智障青年小严的父亲突发疾病过世,刚失去亲人的小严不幸又患上了尿毒症,医疗费用尚且可以由政府资助,然而小严由谁来关心照料?家委会研究决定由全体成员轮流照顾小严,“我的孩子也和他一样,如果有一天我突然离开了,孩子该怎么办?将心比心,我们应该尽己所能照顾小严。”家委会成员王阿姨对记者说。

如今,“家委会”在街道残疾人工作中的作用越发凸显,街道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家委会”成员比他们更了解学员,他们参与管理能很好地促进街道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建立多个“阳光品牌”

“阳光之家”、“阳光基地”等多个为社区居民所熟知的“阳光品牌”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阳光之家”在智障青年群体中建立了共青团组织,现已发展团员16名。

团支部通过开展四个“自行”活动进一步提升残疾青年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学员们自行组织每天的读报活动,自行管理劳动工艺产品、进出原料账目,自行管理阅览书籍、文艺表演服饰,自行掌握每周团组织活动内容。

“阳光基地”不仅注重残疾人的康复指导,同时还积极培养学员的奉献精神,让他们在传递爱心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阳光基地”先后举办了赈灾爱心义卖、慈善义演等活动,还组织学员向社会福利院、孤儿院等捐献衣服、玩具和零食,或为盲人做义工,或到敬老院陪伴孤寡老人,或到驻区部队慰问演出,得到了社区居民的称赞。

此外,“盲人协会”每周一下午在社区活动点开展“心灵之约”活动,自编曲目,吹拉弹唱;“肢残人协会”每周三下午进行康乐健身,学习座谈;“聋哑人协会”每周六下午开展“心手相连”活动,展示才艺,自娱自乐……在各方的努力下,如今殷行社区的残疾人同样活出了自己的“别样人生”。■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