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盼到旧改这一天,可以拿钱买新房子了。”揭牌仪式刚结束,记者跟随徐永青略显兴奋的脚步,沿着万安路一直走,在一个弄堂口转了进去。密密麻麻的私拉电线、如蜘蛛网般的晾衣绳、一根根长竹竿伸在窗外,这片红色门窗、青色砖墙的老房就是本区万安路地块。
12月25日,万安路地块旧改征收基地传来激动人心的消息:截至当天上午9时,共有496证居民签约,签约率达到97.83%,成功生效。该地块是全市首个成功征收的“政府收回土地、市区国企合作接盘”地块,也标志着本区今年已完成旧改征收6250户,超额完成全年6000户旧改任务。
阳光照进老弄堂
今年67岁的徐阿姨是土生土长的万安路居民,自幼就随父母和3姐妹一起挤在20余平方米的蜗居里生活。她说,小时候,对蜗居的感受并不明显,周围的人家也都是这么挤着生活的。之后,姐姐妹妹相继出嫁,徐阿姨作为知青去了江苏。直到1999年,她和丈夫一起回沪,一家三代人住在一起,她才切身感受到蜗居生活的辛酸。“后来儿子结婚,家里实在住不下,又买不起房子,只好让他和儿媳妇一起住在了岳父家。”
除了生活空间狭窄,万安路地块的生活环境也非常差。徐阿姨告诉记者,由于没有卫生间,白天上厕所要走5分钟,去附近的公共厕所排队解决,晚上则用手拎马桶。天气一热,马桶中散发出来的气味令人心烦。洗澡更不方便,要用盆接水在房里洗,经常把小小的房间弄得一团糟。
去年,随着家中最后一位老人的离世,20余平方米的房子只剩下徐阿姨和丈夫两人居住。看着破旧不堪的老房,徐阿姨一狠心,花钱重新装修,卧室和客厅“二合一”的日子终成过去,并购置了可让儿子一家和老两口围坐在一起就餐的新餐桌。但近些年来,虹镇老街、张桥地块、59街坊等旧改居民先后告别蜗居,包括徐阿姨在内的许多老弄堂居民也心心念念盼望旧改。
徐阿姨说,在万安路不少老弄堂里有着这样一句口头禅:“旧改的阳光什么时候才能照到江湾来?”今年下半年,一张旧改公告终于贴进了老弄堂,这让徐阿姨和她的邻居们看到了希望。无论是第一轮意愿征询,还是二轮征询签约,每次刚一启动,徐阿姨和丈夫就第一时间赶往征收办公室签订同意书。“我们选择了全货币签约,也在离儿子家不远的三门路看好了新房子,现在就等钱到账了。”
旧改方案“开门做”
旧改征收不是喊口号,最关键是让居民满意、信服,但在情况复杂的万安路地块,要做好这一点并不容易。区第二征收事务所工作人员介绍道,该地块上世纪80年代行政区划从宝山区划拨至虹口区,在管理上长期处于“一地两府”状态,造成许多历史资料缺失。同时,地块内国有土地、宅基地及无证房屋混杂,房屋权属类型多,再加上原居民与农转非居民混合,矛盾复杂性和征收补偿方案的制订难度可想而知。
面对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区旧改指挥部、第二征收事务所和江湾镇街道充分发挥“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的“三千精神”,从求取居民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根据摸底调查充分分析各种房屋类型的具体情况,邀请各类专家帮忙一起“开门做方案”,并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居民意见,为房屋征收工作快速、平稳、有序推进打好坚实基础。同时,考虑到江湾镇属于历史古镇,原住民较多,乡土情结较深,区有关部门及时开展专项研究,适当加大调拨就近的彩虹湾安置房源供居民选择。
由于本区以往的旧改工作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万安路地块是江湾镇街道首个实施房屋征收的旧改地块,虽然居民旧改愿望强烈,但对房屋征收政策并不了解,有些居民对旧改的认知甚至还停留在十年前的“动拆迁”及收回集体土地时代。针对这一情况,街道党工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强化履职担当,探索创新工作方式, 下转2版 (上接1版)当好群众工作的“主导人”、居民群众的“娘家人”、矛盾化解的“协调人”。
同时,牵头成立由街道、居委会、第二征收事务所共同组成的多个工作小组,挨家挨户上门进行政策解读与动员,消除居民的疑虑,真正把工作做到居民心坎里。居民柴先生在征收之初,对房屋征收方案存在异议。工作组多次上门走访,与其本人及家属反复沟通,为他算清算明旧改“这本账”后,他从不愿签字转变为积极支持旧改工作的“领头人”,在“二轮征询”签约首日完成了签约。
新模式激活难题
据了解,万安路地块共涉及7个地块,房屋征收范围为:东至新市南路,南至奎照路,西至华严路弄地,北至公安街,共有居民507证818户、企事业单位75证,占地面积约36000平方米。
其实,早在2003年,本区就通过公开招标由开发商取得该地块土地使用权。但由于种种原因,该开发商长达16年无力启动地块开发。区旧改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杨叶盛告诉记者,为加快解决民生,积极回应居民改善居住环境的强烈诉求,同时破解历史“毛地出让”激活问题,本区于今年全面启动万安路地块房屋征收工作。“在这次征收过程中,不仅有5个地块实现居民100%签约,也做到了成本受控合理化、货币安置实物安置均衡化,为下一步区域发展及旧改可持续推进奠定了基础。”
此外,为破解旧改资金难题,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与本区在全市首创“政府收回土地、市区国企合作接盘”的新模式推进旧改。最终,在各方努力下,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到高比例达标生效仅耗时4个月,万安路地块的旧改工作如同开上了快车道,也为接下来其他地块的旧改工作树立了标杆,形成了可复制的经验。
据城投集团城虹万岸项目总经理马联红介绍,未来,万安路地块的规划将与江湾镇整体规划统筹推进,充分利用该地块的地理优势,打造出一个商、住、办综合开发的滨水空间。如果项目推进顺利,将力争在2021年开工建设。
区委副书记、区长胡广杰,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陈庆江,市房管局副局长冷玉英,副区长周嵘,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周浩等来到万安路地块,出席房屋征收签约比例达标揭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