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天10余万人次入场,上海书展安全有序背后,有这样一群人在默默坚守

来源:新民晚报 2020/08/20 发布时间:2020-09-25 浏览量:26

8月18日,2020上海书展顺利闭幕。书香墨香,余韵犹存。文化的交流碰撞温润心灵,驱散了疫情“阴霾”,更增一切回归日常的信心。

虽经限流,此次书展7天还是有超过10万人次入场,但却很少听到有人堵车排队、丢财物或丢娃。有序的背后,除了主办方“实名制购票”“低密度逛展”的创新,也有赖警方智慧赋能大型活动精细化管理的实践。

尤其是本届书展面积扩大到2.6万平方米,比往届增加了10.8%,这对警方安保提出了更高要求——每一个关键的道口,每一处人流密集的区域,在你看得到或看不到的地方,都有安保民警的身影。

智慧赋能,安全细化到各个角落

8月14日,《甄嬛传》和《芈月传》的编剧王小平的长篇小说新作《三色镯》在上海书展举办首发读者见面会,明星大咖云集,闻讯而来的粉丝和游客络绎不绝,现场迅速聚集上百人,但民警早人流高峰一步,在现场开始维护秩序,确保了活动有序进行。

据了解,早在今年7月初,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便组建由治安、交通等多部门参与的护航书展调研团,并多次造访上海展览中心,对接书展全程的相关细节。从书展的治安、消防管理、人流堵点的估算排查,到书展购票政策、疫情防控措施、每一场签售会活动,每一个出版社展位、甚至是每一处安全通道都进行了复合登记。

“安全无小事,哪怕是在5G时代,云端共享已常态化的今天,有些细节依旧离不开实地的排摸走访,什么地方应有民警驻守,驻守多久,巡控路线如何设计,这都是精细安保的前提。”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相关领导介绍。

这一点,负责巡控主馆内东一厅的南京西路派出所民警李韩俊体会颇深。“以往驻守的点位可能相对固定,但在一些突发情况,如签售会大量人流涌入时,管理难度较大。现在我们有了固定的巡控区域和机动力量配备,加上第三方安保力量的介入,应急能力有了大幅提升。”

智慧警务赋能,也是今年书展安保的一大特色。8月12日上午,曾在高考期间亮相的“智慧巡车”缓缓驶入上海展览中心,与书展内部的“现场临时指挥部”进行信息对接互联,两名头戴可视化智能套件的民警在智慧巡车上操作。

8月15日上午10时许,书展迎来了客流最高峰。两名佩戴可视化智能套件的特警队员在通道附近驻守。“现在已经是今年书展客流最大的时段,我们根据指令到此进行驻守巡控,确保人群密集区域的安全有序。”静安分局特警支队民警刘龙江介绍。

阵地前移,确保全流程有序平安

书展场内的安全有序,从入场之初就开始了。

由于首次采用“实名预约制”入场,同时引入了智能人体安检系统,一定程度上为书展大客流和疫情防控管理减负。警方根据展会总体方案,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书展的周边道路及各个出入口,严守书展安全的第一道关。

书展期间, 上海展览中心安检篷房内你可以看到 , 民警配合安检人员做好观展游客的入场 “手续”,整个过程有条不紊且高效。与此同时,静安交警部门、南京西路派出所联动周边商场及社会停车场,并结合往年同期数据 , 为前来观展的群众提供书展600 米范围内近 2 000 个停车位,基本满足 了 市民的观展 停车需求 。

为进一步确保书展期间延安路、南京西路两条主干道的交通顺畅,静安交警部门还在书展开展前一周,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书展交通指南”。除了涵盖上述停车信息外,还结合“14号线在建工程”、“禁非路段”,依托信息平台的模拟,为广大市民提供“建议出行路线+公共交通信息”两大模块,详细介绍前往展馆的路线和各个展馆的出入口信息。

在此基础上,警方还协同各部门共同在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上推送“上海书展观展指南”。从入馆到出馆,各种出行方式、各种游展线路、各类特色“打卡点”应有尽有。通过精准全面的“导航”,帮助广大观展市民遨游书海“不迷路”,受到市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网红”民警,直播背后的努力坚守

今年书展的签售会当中,有一场格外引人注目。

书展最后一日,多名身穿制服的民警不再是台下的守护者,而是走上台前与观众“面对面”接触。当天,“大城无小事——派出所的故事2019”新书签售会在上海书展举行。静安分局“网红”民警周世奇、马晓亮作为签售嘉宾,与前来观展的市民现场互动。

“工作这些年来,我也是第一次见到身穿制服的民警们登上我们书展的大舞台,从默默守护城市平安的卫士到,家喻户晓的‘明星’,上海警察正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上海展览中心安保部经理姚海平说。

中午12时许,结束签售活动的民警马晓亮、周世奇,在工作之余拿出手机在现场进行了直播。虽然已是书展最后一天,但书展的各个角落,依旧可以“邂逅”同事。他们或是在巡控,或是在指挥交通疏导客流,或是盯着屏幕,随时关注可能出现的状况。

两位民警用VLOG的方式记录下书展中“蓝色守护者们”的故事:透过画面,人们看到的是包括书展在内的每一场大型活动平安举办,背后总有人在努力坚守。

通讯员 宋一江 记者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