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上海静安国际大数据论坛聚焦"大数据与城市管理"

来源:东方网 2017/07/06 发布时间:2020-09-27 浏览量:25

0

东方网记者张欢7月6日报道:在上海,新老司机们在开车时要更谨慎了。如果怀有侥幸心理在隐蔽的违禁区停车或随意变道,那么等待你的将是一张意料之外的罚单。

这张罚单之所以能够生成,仰赖的是大数据的应用。最近,静安区在全市首创了一套智能交通系统,通过拍摄、分析海量的高清图像数据,对道路、车辆和行驶行为进行建模,再通过智能拍摄和精确计算,实时掌握随机发生的每一处违章迹象,经人工审核后做进一步处罚。除了抓违停,这个24小时工作的系统将电子执法的能级扩展到了实线变道、逆向行驶、滞留人行道、占用非机动车道等。

城市的运转时时刻刻产生大量的数据,当数据汇集,我们如何拿来管理城市?静安区的这套智能交通系统给出了一个形象的示范。记者从今天举行的2017年上海静安国际大数据论坛上了解到,目前,该系统试点效果正逐步显现,在一些重点路口,违章的发生率显著降低,单日的罚单数量极值已从1200张大幅降至50张左右。

不过,“大数据”的本领还不限于此。上海各个商圈的人流和热度如何?来沪游客最爱逛哪些地方?全市16个区的工地扬尘有没有超标?上海地表水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质是什么?各大园区白领的工作时间和出行方式有什么区别?这些问题,在位于市北高新园区“云立方”的大数据应用展示中心里,全都可以得到直观的最新解,这个时刻跳跃着数字的展示中心浓缩了上海在大数据领域的探索。

近年来,上海已迈入大数据高速发展的新阶段。根据《上海市大数据发展实施意见》,上海明确将按照国家战略部署以及本市加快“四个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求,抓住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机遇,树立全球视野、对标国际先进、汇聚全球资源,积极谋划推动大数据发展。围绕“资源、技术、产业、应用、安全”融合联动这一条主线,聚焦“政府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两个方面,创新“交易机构、创新基地、产业基金、发展联盟、研究中心”五位一体大数据产业链生态发展布局,推动形成数据观念意识强、采集汇聚能力大、共享开放程度高、分析挖掘应用广的大数据发展格局,打造国际一流水平的社会治理应用。

今天的论坛发布了《2016上海市大数据产业分析发展报告》。记者从上海市经信委获悉,目前,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已落户静安区,商业数据交易量近乎达到国内数据公开交易总额的“半壁江山”;上海大数据联盟的组建提升了大数据产业链协同和区域合作,注册会员已超过500家;静安区和杨浦区分别被认定为大数据产业基地和大数据创新基地,瞄准不同的领域方向……一个联合了各方力量的大数据产业创新生态已然成形。

更为重要的是,自2016年10月成功获批为大数据国家综合试验区以来,上海正以大数据支撑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为关键任务,推动形成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

今天的论坛上,上海数据交易中心被授予上海市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并与静安区政府进行了战略合作换文。上海市经信委与静安区领导共同为静安区成为“上海市大数据促进城市管理与社会治理试验区”揭牌。作为大数据产业基地,静安区将大数据应用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并积极推进大数据创新应用示范工程:静安电子政务云、南京西路智慧商圈、交通监控智能管理平台、静安区决策支持平台、城区道路综合管理“路长制”等都致力于实现政务、商业数据的集中、共享和利用,让数据流动,并且“让数据说话”。

据了解,静安区已制定目标,力争到2020年建成1-2个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引进和培育10家大数据行业龙头企业,集聚100家左右大数据相关的创新型企业,引进和培养20名大数据领域领军人才,集聚200名左右大数据核心人才,带动大数据相关产业规模达200亿元,形成对区域经济贡献度大、自主创新氛围活跃、行业龙头企业集聚、在上海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数据产业创新集群。

此次论坛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作为上海大数据的重要论坛活动,“上海静安国际大数据论坛”自去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两届,正逐渐成为国内大数据领域中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宣传品牌。本次论坛以“大数据与城市管理”为主题,围绕大数据与智慧城市全球实践、大数据与智慧民生服务、大数据创新创业与人才汇聚、大数据推动政府治理变革等八个方面进行了政策解读与探讨。

此外,论坛上还点燃了“中国数据创新行”接力仪式上海站火炬,启动了2017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so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