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生活,憧憬新三年——上海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来源:东方网 2014/11/12 发布时间:2020-09-27 浏览量:27

“我种下一颗种子,终于长出了果实……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儿,种下希望就会收获……”

10月27日上午,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世纪广场人头攒动,欢声笑语。伴随着时下爆红大江南北、脍炙人口的“小苹果”歌词和时尚新颖排舞节奏,数十名信息化专业人员、社区居民、学生、企业职工与小i机器人,表演了酣畅淋漓的“广场舞+快闪”。

主题为“智慧城市,走进美好生活”的“2014年智慧城市体验周暨第四届信息安全体验周”,就在这样别具一格的凸显“亲民、互动、体验”的氛围中正式启幕……

自2009年,IBM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接着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后,智慧城市在我国的发展可谓争先恐后、风生水起。来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权威数据显示:目前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达193个。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就在国内率先提出“信息港”建设目标,2011年又全面实施《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对上海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是上海市加快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上海信息化新一轮大发展的必然要求。

2013年,在国家工信部组织的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中,上海以综合指数111.02排名全国第一,在网络就绪度、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等两个二级指数中排名全国第一。上海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稳步走在全国前列。

举办“2014年智慧城市体验周暨第四届信息安全体验周”活动,既是对实施第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所取得成果的检验与展示,更是对推进上海智慧城市新三年(2014—2016)行动计划的热身与憧憬。

数据是基础

科技助力星火燎原

“智慧城市”脱胎于“智慧地球”战略,是指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等信息技术,在家居、生产、信息管理、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构建智慧环境,进而形成生活服务、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的新模式。目前在世界上,韩国、新加坡、美国、日本、瑞典等国先后开始实施“智慧城市”发展战略。

然而,“智慧城市”并无定式。从何入手,成了这项未来战略的首篇考题。

思路决定出路。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是上海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的重要任务。上海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什么?

——着眼于高速泛在,提升网络和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级。围绕建设成为国内通信质量、网络带宽、宽带资费、综合服务最具竞争力的地区之一的目标,着力增强信息网络综合承载能力、设施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和信息通信集聚辐射能力。

——着眼于便捷高效,推进涵盖各领域的智能应用。从市民诉求和企业关注的热点出发,着力推动数字惠民、智慧城管、两化融合和电子政务行动,初步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应用领域全覆盖。其中,在数字惠民领域:围绕市民“医食住行文教旅”智能化服务,推进智慧城市成果全民共享。卫生信息化工程实现市区及医联等多平台互联互通,动态采集维护3000多万份健康档案;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热线,办理时间从30天缩减到19天;在43个社区试点开展以生活服务、智能家居等为重点的“智慧社区”建设。

——着眼于新兴高端,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以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抓手,围绕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加快信息产业由大变强,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其重点是“三个着力:着力实施重点专项,着力营造产业发展环境,着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   XX以羽翼渐丰的软件产业为例,目前全市有年经营收入超10亿元软件企业42家,海内外上市企业47家。截止2013年底,上海信息产业总规模达到1.09万亿元,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达到4317亿元,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4%,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着眼于可信可靠,提升网络安全综合保障能力。围绕可信可靠的区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本市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有序推进,安全防护水平与综合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全民信息安全意识普遍提高,城市信息安全态势总体可控。重点是“两手抓”:加强重点领域监管,优化网络环境建设。

2013年是上海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亦是下一个三年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为总结三年来上海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阶段性经验,并为谋划和推动上海智慧城市的下一步建设提供参考,来自市经信委、市社科院、团市委、上海市青年记协以及各类媒体的专家代表,评选出“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十大新闻事件”——

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十大新闻事件分别是:1、上海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制定三年行动计划;2、三大电信运营商与上海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3、上海打造中国智慧城市样本,解读《智慧城市上海发展报告(2012)》;4、"i-Shanghai"WiFi热点年内增至450个;5、上海电子账单突破200万大关;6、12345市民服务热线正式开通;7、制造业借信息化迎来第二春,申城两化融合指数接近80;8、征信平台提升"上海诚信";9、上海统一预约挂号服务平台,缩短患者候诊时间;10、上海首创:第三方机构运营光纤服务打破小区宽带垄断。

同时还推选出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五大特色新闻事件,分别是:特色政策--出台软件扶持政策,千万元重奖上海"马云"、"马化腾";特色建设--"智慧城市"宽带六次大提速;特色体验--上海"智慧社区"用遥控器买菜,电视机上付账;特色服务--上海扩建食品安全追溯系统覆盖肉类蔬菜水产品;特色应用--上海联通领航"智慧交通"。

与此同时,随着“智慧城市”从概念走向应用,云计算、物联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与此相关的智慧产业也呈现星火燎原之势,为上海的经济转型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政务是通道

集思广益成果共享

所谓"智慧城市","智"即指城市的智商,强调智能化与自动化,"慧"即指人的情商,强调人的灵性与创造力。智慧城市的发展必然是城市设施智能化与城市市民的创造力协作与互动的结果。

“上海市智慧城市大讲坛”是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面向社会公众,集开放性、普及性、公益性、多元化为一体的大讲坛。担任大讲坛演讲嘉宾的专家学者,对智慧城市建设有着独到见解,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者、引领者和推动者。自2013年10月开办以来,已举办了10期,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关心智慧城市建设的专家学者、社会公众逾3000人次,其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作为“2014年上海市智慧城市体验周暨第四届信息安全体验周”的综合活动之一的——第10期“上海市智慧城市大讲坛”,以共享智慧城市建设的新成果、新思路、新资讯为主题,详细解读了“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4-2016年行动计划”,并就智慧城市的理念、建设、运营、政策、技术、保障、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交流和经验分享。

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始终坚持围绕经济转型、城市管理、民生服务等主题,着力加强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资源的整合共享。

“2014年上海市智慧城市体验周暨第四届信息安全体验周”期间,举办以“提升政府数据开放工作的社会知晓度和公众参与度”为主旨的——S2“天奕达杯”大数据开发应用创意大赛总决赛,就是主办单位---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教委、共青团上海市委,为促进政府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积极推动企业和个人对政府数据资源的深度应用和增值开发而搭建的一个整合共享、互动交流的平台。

公众需求是引导智慧城市发展最直接、最关键的风向标之一。从“前世今生”都能追溯的食品安全系统,到成立上海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公共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智慧城市的要义就是要实现“以人为本”的城市生活。

电子政务领域:基本建成覆盖全市的人口库、法人库和空间地理信息库,在信息公开基础上推动政府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开通国内首个“政府数据服务网”;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在内资企业设立、建设工程等领域实现并联审批;“12345”市民服务热线、法人数字证书“一证通用”等渠道整合不断深化。

智慧城管领域:推进城市建设与管理并举,将信息化全面渗透到中心城区升级改造和郊区新城规划建设中。网格化管理模式从城市建设向综合管理拓展,有效推动大联动、大联勤;公共交通综合信息服务渠道向移动网络拓展,ETC建设基本覆盖全市主要道口。

智慧政务领域:这是中国移动配合相关政府部门,在重点管理场所部署高清摄像头开展实时监控,向市民提供实时路况视频信息、出行规划等交通信息服务。TD-LTE网络还可随时随地召开高清电视电话会议,及时应对城市火灾、洪涝等突发事件。此举,将大大提升城市管理服务能力。

社区是窗口

便民惠民渐行渐近

构建更高效协同的城市公共管理、市民应用体系,让更多市民享受信息化的方便与快捷,从而实现人与城市、城市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这就是上海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14年智慧城市体验周暨第四届信息安全体验周”活动,正是以“智慧城市,走进美好生活”为宗旨集合信息产业先进企业,推出160余项时尚新颖的活动,邀请百万市民共同体验“智慧城市,走进美好生活”的最新发展。

“2014年智慧城市体验周”活动的主办单位包括: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承办单位是:上海市智慧城市促进中心、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上海市信息化青年人才协会、上海市网络文化协会、东方网。

为增强体验周期间市民的实际感受,提高市民的参与热情,今年体验活动将更为丰富多彩,重点是打造智慧城市“新地标”,体现“智慧城市everywhere”概念。并首次以“空间概念”将活动分为六大重点主题:即智慧城市在社区、智慧城市在家庭、智慧城市在校园、智慧城市在商圈、智慧城市在乡村、智慧城市在园区,藉此让更多的市民获得全方位的互动和体验。

上海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举不胜举:从战略规划到体系构建,从设施建设到产业发展,从城市管理到公共服务,从电子政务到民生应用等……其中,最可圈可点的就是便民惠民。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于2012年启动了智慧社区试点示范工作,目前共在全市17个区县确定50家试点社区。各试点社区以居民的需求为导向,围绕生活服务、管理及公共服务、智能小区和智能家居等方面,因地制宜地探索智慧社区建设,涌现了浦东陆家嘴街道、闵行古美路街道、宝山友谊路街道、静安石门二路街道、长宁周家桥街道等一批示范社区。

针对智慧社区建设的共性需求,市经济信息化委联合市民政局、市文明办编制发布《上海市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指导街镇开展智慧社区建设工作。今年,市经济信息化委借鉴智慧社区建设经验,会同市农委启动了智慧村庄试点工作,以农村信息基础设施高速泛在、公共服务便利化、村庄治理信息化为重点,在相关区县试点推进20个智慧村庄建设。

智慧城市”的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人服务,在老龄化程度名列全国前茅的上海,数百万老人更需要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的生活便利。

10月28日,2014上海智慧城市走进社区暨江宁社区群众歌舞表演赛活动在静安体育中心绿地广场举行。活动中,居民纷纷围聚在体验点咨询,有的老人还直接请工作人员代为下载和安装有关APP。“我对这个智能家居很感兴趣,用手机遥控电饭煲煮饭,省出时间跳跳广场舞,这种生活才有味道,对伐?”一位八旬老人笑眯眯地说道。

智慧社区是所有智慧服务和商品的落脚点,而社区又是智慧城市发展建设最好的载体。因为,群众的感受度说明一切。

东方网自2014年初起,聚焦“智慧社区”建设与服务,积极打造“智慧屋”线上、线下多元服务平台,为老百姓送上“家门口的服务”。

继首家“东方网智慧屋”概念店(斜土路2567号)、复旦大学“高校智慧屋”(复旦大学江湾校区)陆续亮相后,“长白智慧屋”(敦化路46号)则是东方网首家“社区型智慧屋”的建设成果。

“2014年智慧城市体验周暨第四届信息安全体验周”期间,东方网携手杨浦区长白街道,全力打造“长白智慧屋”,经前期4个多月的策划、讨论,组织了街道辖区内各个居委会,数百名居民代表参与调研、座谈。将第一轮百姓最急需,服务形式最完善的内容集中在智慧屋内,精选优质服务商,确保各项服务有序开展。

根据规划,2014年底东方网将在全市各个渠道铺设10-15家智慧屋,2015年内完成100家智慧屋,未来根据不同渠道的需要,建设更多服务类型的智慧屋。

组建“泛智慧社区创新联盟”,亦是上海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中颇具创新的举措。10月30日,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上海市民政局作为指导单位,上海东方网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等共同牵头的“智慧社区创新联盟”正式成立。这是沪上首个同时汇聚了试点社区、村庄、园区、解决方案提供商、通信运营商和第三方机构的平台。

“智慧社区创新联盟”以《上海智慧社区建设指南》为纲领,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合作共赢为宗旨,紧密围绕居民和基层管理者的实际需求,搭建智慧社区建设供给和需求、应用和产业对接的平台,促进产学研用跨业界、跨学科的创新和应用,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泛智慧社区,培育一批“四新”企业。

“智城市,酷生活”,在上海,“智慧城市”已经渐行渐近。“2014年智慧城市体验周暨第四届信息安全体验周”,管中窥豹、小中见大地呈现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变化,让更多市民身临其境参与体验,直观地感受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的改变和影响。

正在紧锣密鼓开展的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将聚焦民生改善、产业经济、城市管理、政务透明等深层次领域。同时,将着力实施智慧化引领的“活力上海(LIVED)五大应用行动”,强化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产业和网络安全保障“三大支撑体系”,引导推动建设50个重点专项。到2016年底,上海信息化整体水平保持国内领先,并率先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城市更聪明,民生更便利。智慧城市的一个检验标准,就是要让老百姓感受到城市更有智慧,能够获得更高质量的生活。

纵览全球,纽约搭建“连接的城市”,伦敦实践“数字英国”,东京打造“泛在城市”,新加坡力推“智慧国2015”……

作为一个国际化的特大型城市,到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行业贸易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目前,市域面积仅为6400平方公里的上海,城市人口总量已经突破2400万,其中外来人口达到1000多万,人口规模的急剧增长,对于城市运行管理也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与此同时,上海在经济产业发展、文化社会进步、政府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城市安全与管理等多方面所面临的发展问题,无现成的解决模式可以照搬。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领跑者和实践者,上海依然任重道远……